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019-01-3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岗位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而且从事计算机类工作的人并不多。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分析企业需求和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旨在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企业需求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情况

了解企业需求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前提,在调研中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大致分布在四类岗位中:计算机操作员(办公文员、收银、统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装维护、局域网维护和管理、计算机制图等,而且,企业岗位需求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对接。

1.企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定位和需求

(1)一般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分工不明确,要求员工能够身兼数职,最好能一专多能,如:一些单位的网络管理员需要兼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作,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2)大型企业将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岗位定位在技术强度和难度不大、劳动重复率较高的工作,如:收银、数据统计、办公文员、计算机软硬件安装和调试等。

(3)用人单位不仅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精神,同时还看重学生的沟通、合作、持续学习的能力,综合能力将决定学生在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普遍希望中职学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合理。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PhotoShop、Flash、VB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专业课,涵盖了办公自动化、网络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硬件维修等方向的课程,受课时限制,学生技能训练不到位,很难学到专长的本领。其次,实践机会不足,学生掌握知识不系统,很多成绩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能独立处理计算机故障,不会安装家庭网络,不能独立完成网站项目制作。

(2)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授课内容方面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过程,由浅入深地编排顺序,但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分离的现象。考核方式传统单一、忽略了知识与工作岗位的联系。

(3)学生不重视传统文化课,认为这些课程与就业没关系。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不够丰富,在中职学习期间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造成工作上发展空间有限。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计算机岗位需求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访谈和与合作企业调研,发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培养的是企业岗位需要的初、中级人才,教学活动只有紧密联系工作岗位技能需求,才能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竞争力。

1.改革课程设置 明确培养方向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差,专业课庞杂容易导致学生“消化不良”。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根据当今企业对初、中级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设置课程,并且把工作岗位知识渗透到教学中,采用课程设置服务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男生一般对硬件维修和网络建设感兴趣,而女生居多对图像处理和办公自动化感兴趣。为了学生能在2~3年的在校时间内掌握一技之长,入学后的第二个学期,根据中职学生就业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为计算机硬件维修和计算机办公2个方向,当然,在学生数量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社会需求继续细分,如:网页制作方向、网络美工方向、网络维护方向等。专业方向细分后,使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加明确,学习更有针对性。

2.教学密切联系工作岗位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工作能力

(1)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紧密联系

如果要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必须依据工作过程确定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教材内容要体现职业岗位内容,把工作内容制作成一系列教学项目或案例[1]。教师讲授专业课程之前,首先针对课程进行计算机岗位需求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白该课程对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如:计算机影楼照片修复和美化、广告公司的商品包装设计、计算机的各种故障等。

(2)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良好的作用[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把一个工作案例看成一个或多个教学项目,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用一堂或几堂课逐步完成,这样,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设计主线被串联起来。教师授课过程中尽量淡化理论知识,随着项目实践过程的推进逐渐引导学生探索理论的内涵。通过实际项目应用,学生将明白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的;区别过去,教师在上面罗列知识点,学生在下面盲目地随从。实践证明,先实践后理论升华的教学方法容易被中职学生接受。

(3)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能力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把课程内容制作成音像材料,类似于“微课”视频,通过引导文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3],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节约大量的讲解时间,只需要对重点、难点做一些提示和讲解即可,留出更多时间用于互动和讨论,这些视频资料也方便学生日后的巩固和复习。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计算机知识更新非常快,因此,良好的持续学习能力是当前企业需要和期待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借助于手机、平板电脑关注网络教学资源[4],如: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百度传课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3.丰富课外活动 拓展校内实践岗位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实际上,中职学校本身是一个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单位,各个部门的数据统计、文件的录入和排版;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宣传栏图片的更新等。根据学校各部门对计算机技术的需要,拓展校内计算机实践岗位,成立工作室或计算机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专业方面向更广、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校已经成立“计算机维修小组”“计算机制图小组”“办公文员小组”等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课余时间里计算机兴趣小组轮流到各实践岗位值班工作,参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工作。为了保证学生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实践过程实行老生带新生、教师定期指导模式,平时小组成员借助网络课程以自学为主。计算机兴趣小组校内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减轻学校各个办公室和计算机实训室的工作负担,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借鉴合作企业的应用项目或选取一些毕业生工作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实践证明,计算机专业课外活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4.考试内容灵活多样 贴近工作过程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意识到实践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在专业课考试中加大了实操环节的“分量”,但往往忽略了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的联系,“高分低能”现象依然存在[5]。为了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与形式需要紧密联系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例如,在PhotoShop考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寻找素材完成一个商品的广告设计,给学生发挥的空间;Excel应用考试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符合实际需要的员工信息表;计算机组装维修考试可以让学生进入机房检修存在故障的计算机,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贴近工作过程,也防止了抄袭现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企业单位依照岗位需求选择中职计算机毕业生时,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仅依靠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不仅可以请计算机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工作经验,还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做专题讲座和岗前培训。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企业文化,了解行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技能证书是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有效评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企业的认可,推行考证制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而各种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计算机拆装比赛、打字比赛、视频制作比赛和网络连接比赛等,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可以增强专业自信心,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赛和考证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同时,在锻炼学生意志力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丰富校园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可以有效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多途径增强中职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有效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岗位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模电教学方法研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