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学科必备知识的积累

2019-01-31韦嘉敏

中学语文 2019年27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大厦现代汉语

韦嘉敏 王 毅

任一门学科,狭义如我们教学科目的语、数、英、理、化、生、地、史、政等科目,广义到社会学科之文、理、工、商、医、农等等大学科之下的一个个小学科,毫无疑问,均需要作相应的必备知识的积累。 学科必备知识的积累,成为该科目建筑大厦之地基,也一定程度成为该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标签。 因此,笔者认为弄清语文学科必备知识的积累问题非同小可, 它是广大师生在这一学科大有作为的一个前提。

当然,在解决这个“前提问题”之前,笔者认为还应当解决另一更为“前提”的问题,那就是究竟何为“语文”? 尤其是作为教学科目的“语文”。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比较赞同王本华博士的“语文”(学科语文)一词创始人为叶圣陶先生的观点; 也因而笔者比较支持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为“语言”和“文章”的合称,也即“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的观点。

承上,笔者将从“语言”和“文章”两方面来简单谈论一下语文学科必备知识的积累问题。 其中,“语言”又可下分为“字词”和“语法”两部分,“文章”又可下分为“应用”和“文学”两类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语言”之“字词”这一部分。 如若将语文学科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字词”则是其砖瓦泥砂等建材;如果将语文学科比作一桌美食,那么“字词”就是其米肉菜蔬等食材;“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因而其基础性、必备性可见一斑。而对于“字词”,我们又需要谈到它的“量”和“质”两方面。 所谓“量”者,3500常用汉字及其词汇的掌握应为要求,且掌握得多多益善。 所谓“质”者,音义之外我们应当了解其更为深层的“来龙去脉”。 比如“质”之方面,笔者认为文字学的相关知识 (特别推荐许慎的 《说文解字》)应当有所涉猎,如“六书”,也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者之造字之法及用字之法应当了解;再深一层如“形声”之“形旁”,“形旁”之表意指向,如“冫”为冰(如冰冷、凛冽、寒冬等等),如“氵”为水(如江河、湖海等等),如“灬”为火(如蒸煮、煎熬、热烈等等,又如古汉语中“然”常通假为“燃”,实为字之古今差异所致也,因为“然”已有火,本为燃烧),“月”即为肉(如脑、胸、肚、腿等等),“王”则为玉(如环、玦、瑜、瑾等等),不一而足,相关知识应当掌握;且我们中国汉字之形与意高度关联之独特风采也应当关注,如“籴”为买米,“粜”为卖米,“炎”则较火之更为炎热,“淼”则为水势更为浩渺等等,也不一而足,也应该较为深入地学习。 唯有如此,我们对字词的学习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能“事半而功倍”,方能“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再到“语法”方面。 如若承上依旧以大厦作比,“语法”则为大厦的建构之法;依旧以“美食”作比,“语法”则为美食的烹饪之道;其必备性亦不言而喻。 当然,言及语法,我们又需学习其“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两方面的语法知识。 于现代汉语语法而言,我们不仅需要“入乎其内”学习其“语素”“短语”及“句子”等方面的常规知识,亦需要“出乎其外”明白现代汉语语法过去主要依赖欧语体系之不足、 当下各家学术争鸣之不一乃至未来依旧需开拓研究之不息。 于古代汉语语法而言,笔者认为我们当先“出乎其外”,如此方能“观之”,如此方得“高致”;我们应当明白古人之于古代汉语在漫长的古代岁月中其实是并无“语法”之说的,至少是没有语法自觉研究之说的, 因而对于古代汉语语法一者我们不可过于削古文之足而适现代之履, 二者我们不可过于“求其甚解”而处处落实;笔者认为,如此之后,我们方可“入乎其内”,于应试的功利与素质之非功利而言, 都将主要学习目标设定在古代汉语语法于现代汉语语法之特殊之处,也即词之“词类活用”,句之“特殊句式”两个版块。 笔者认为,于古代汉语而言,我们掌握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几类词之或作动、或作名、或使动、或意动、或为动等几类活用,掌握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四大类特殊句式及其各个小类,尤其是倒装句之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四小类, 古代汉语语法的必备知识积累大致到位。 再结合之前现代汉语语法相关必备知识的积累,“语法”方面必备知识的积累大致亦已说明。

我们再来看“文章”方面。 先谈谈文章的“应用”这一类别。 当然,对于“应用文”这一概念,至今学界都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定义;然而顾名思义,我们应该知道这一类别文章主要强调实际用途, 是语文学科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因而笔者也将其纳入学科的必备知识积累之中。 如果承前之大厦的比喻继续比喻,“语言”之“字词”为砖瓦泥砂等建材,“语言”之“语法”为建构之法,那么“应用”之文则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建成的大厦,该大厦可使用且主要目的指向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文的种类已经十分繁多;于“道”处着眼,以不变应万变,作为必备知识,我们需要抓住其写作的“四要素”,也即“写作主题”“写作对象”“写作目的”乃至“格式结构”而进行学习;于“术”上入手,突出语文学科中应用文方面的重点,作为必备知识,笔者认为需要掌握几类应用文的相关知识,主要如邀请函、声明、启事、总结、纪要及合同等。 其中如邀请函,教育之“立德树人”,教育之“文化自信”,传承“礼仪之邦”的礼仪,邀请函除了字词无误、语法正确之外,文与白、敬与谦等方面的知识也应当认真学习。

最后,我们来谈谈“文章”之“文学”类别。 笔者认为文学乃语文之所有内容之最“语文”处也,文学乃语文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之最“人文”性也,文学亦乃语文之“文史哲三位一体”之最“载体”者也,不得不给予最高度的重视。 曹子桓之“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者,其“文章”当为此处之“文学”作品也;杜子美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者,其“文章”亦当为此处之“文学”作品也。 又延续之前大厦的比喻,所谓“文学”乃是“语文”的大厦在“语法”的基础上建造起来之后, 其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二者高度的统一。 也因此,这一类别的必备知识的积累既必备又繁多,简而言之,古今中外,各种体裁;且所谓“语修逻文”之“修”与“逻”亦为必备知识,且为其前提;且修辞在此处当为广义上的“表现手法”,应包括“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比、排比等等,也应包括“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抑扬结合等等,也应包括“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等,还应包括“谋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铺垫、照应过渡等等。再单独谈回文学作品, 就中国古代而言, 先秦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乃至魏晋风流文章,如此各朝各代代表之文学不可不学; 诗文发展贯穿文学历史长河的主线也不可不理顺, 如诗歌现实源头之《诗经》、浪漫源头溯《楚辞》,下而传承至乐府,乃至之后的唐宋诗歌、元明清诗歌。 文亦当如此理顺。 另有文艺批评佳作、 另有对联谜语等极具中华文化色彩之文学支流亦当纳入“文学”范畴而加以学习。 就中国现当代而言,可以作家和体裁两条线相结合而学习。 如可以作家为线,阅读鲁迅、茅盾、老舍、莫言、余华等等作家的代表作品;亦可以体裁为线,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及文艺美学作品各阅读其经典。 外国文学作品亦同理而为。 古希腊罗马的悲剧、史诗,文艺复兴的但丁、莎翁,启蒙运动的伏尔泰、卢梭,乃至绕之不开的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等,均可阅读其代表作品;“世界名著”系列可作为选择导向。

综上,笔者对于“语文学科必备知识之积累”的浅谈已基本结束,篇幅有限更加之才疏学浅,遗漏及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谅解。 还需补充说明的是一者所谓“必备知识的积累” 本文只给出其一己之见的相关范畴,其为方向性的,当然也只能是方向性的;二者它是不分师生而言的,也是可以不分师生而言的,于学生而言,这些知识的积累可以促成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于老师而言这些知识的积累可以促进其专业的水平提升,对二者而言,都可以说是“多多益善”,当然,为人师者,切不可忘记“传道受业解惑”之本职,切不可忘记自身要有一桶水,方能给学生一滴水!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大厦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影子大厦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价值
电梯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