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019-01-30李洁
李洁
摘 要:该文针对大数据时代物流发展概况,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需要改革与创新。从对接新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职业标准3个方面进行探讨,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手段的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 高职高专 物流管理专业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b)-0131-03
大数据是信息化和互联网化后信息革命的又一次高峰。大数据既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大数据就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将成为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的最佳途径。以平台为中心的生态体系是大数据时代的主流商业模式。同时大数据给企业差异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大数据改变了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1 大数据背景下物流发展概述
1.1 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是一种信息资产,包含所有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具有价值,但是数据必须经过新的处理方式和技术才能挖掘其强大价值,来支持更强的决策能力,同时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事物本质、找准业务流程优化的关键点等。也就是需要经过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才能呈现出我们想要的内容。大数据具有海量规模、多样化和高增长率等特点。
1.2 大数据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将成为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关键。通过大数据分析能使物流企业每个节点的信息整合优化并转化为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的有价值信息,及时发现物流系统或运作过程中的潜在问题。通过数据挖掘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维系好客户关系,挖掘潜在客户,留住优质客户。大数据给各类企业提供了便利工具,创造整合外部资源的机会,降低整合外部资源成本。大数据的创新业务,以积累的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交易数据,为物流金融开创了巨大发展空间。
1.3 大数据对物流活动的作用
基于大数据可以实现车货高效匹配,不仅减少空驶带来的损耗,还能减少污染,有效缓解物流信息平台上没有货源或货源信息虚假的问题。运用大数据,可以使运输路线优化,从而使运输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转变,可以实现从生产者到顾客的供应渠道改变,借助大数据来有效优化库存结构和降低库存成本。运用大数据分析商品类别,系统能自动根据以往的销售数据建模和分析,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销售预测。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可以助推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实现双方信息的顺畅流动,达到供应链协同管理。
2 大数据时代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
2.1 物流产业现状
物流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13.3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8%。我国物流从业人员数为5200多万,约占全国就业人员的6.5%,是服务业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2.2 物流人才供給及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教育部《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等测算,全国共有约2279所学校开设了物流及相关专业,2018届物流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约15.6万人,加上第三方培训机构每年约 17万人和公共实训基地每年约14万人的人才供给,合计物流专业总供给人数46.6万人。物流产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万,85%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懂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应用的电商物流、高端制造业物流人才需求最为旺盛。物流产业朝着服务专业化、作业智能化、运营一体化、管理技术化、流程透明化、业务数据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3 大数据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大数据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召唤,高职院校亟待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明确指明了未来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X证书不仅仅是普通的行业培训证书,还承载了多项职教改革工作任务的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将1+X证书制度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根据物流管理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教学,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在具体的物流课程建设过程中按照物流岗位需求,制定知识和能力标准,根据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原则上高职物流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都要围绕物流岗位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
3.1 课程体系设计对接新技术发展趋势
当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广泛。嵌入物联网技术的物流设施设备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从传统的车辆定位向车队管理、车辆维修、智能调度、金融服务延伸。云计算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利好。大数据分析帮助快递企业预测运力需求,实现前置仓管理,各项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时除了传统课程外,需要增加《物流数据分析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RFID技术与应用》《智慧物流设备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体现科技发展趋势的课程。
3.2 课程体系设计对接市场需求
信息技术升级带动行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现代物流行业兼并趋势明显,行业整合加速。我国物流行业公开融资多起案例中,大部分是新型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同时物流企业也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化和协同化运作。物流行业的集中程度逐渐加剧,物流行业服务不断向供应链前端和末端延伸,形成与智能制造开展深度融合的趋势。据此,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就应把与物流平台运营管理与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课程纳入到体系中来,使得培养的物流人才能跟市场实现无缝对接。
3.3 课程建设对接职业标准
我们在课程总体设计方面,按照面向物流服务一线关键岗位—核心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能力,提炼出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素养。例如学生必须熟悉大数据、智慧物流、物联网等现代物流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对物流市场进行分析,实施有效客户服务;能够运用供应链整合设计理念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等。然后把这些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很好地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去,从而提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根据物流行业岗位群要求分析未来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需求
通过企业调研获悉对应于高职物流学生的具体岗位有仓储主管、运输主管、采购主管、生产主管、供应链主管、无人仓和无人机等设备运维岗、信息与数据处理岗等。对应这些岗位所需要具备的技能为供应链管理与运作的技能、新技术和设备在业务中的运用于优化的技能、信息与数据处理及应用的技能及跨领域知识和能力(如营销、电商、财务等)。依据这些技能需求在高职学生课程建设中要全面涉及到,并要着重关注学生这些技能的培养。
4 改革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手段
4.1 课程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愿意并乐意探究学习领域。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合作开发教材,选用行业内标杆企业的典型流程、任务和要求,以配送作业为例(见图1),在讲解配送作业流程时以顺丰速运的配送流程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给学生展现将来就业的真实场景,极大化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4.2 加快步伐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变革。在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专业要抓住机遇,选取专业核心課程如《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可以先从校级开始,再在此基础上申报省级,最后争取冲刺国家级。如此层层递进,阶梯上升,逐步推进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4.3 完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物流专业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需要给学生提供认知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模式。带领学生到行业龙头企业如苏宁、顺丰、德邦开展认知实习。在专项技能实训阶段开展运输管理实训、仓储与配送实训、采购实训等。综合实训阶段主要进行供应链管理实训、物流技能大赛项目实训。各种形式的实训项目都要有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优化物流流程,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群飞.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改革创新[J].物流技术,2017,36(5):179-181.
[2] 廖璐瑶.周辉.大数据时代高校物流人才供需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10):156-157.
[3] 李付忠.对外贸易发展视角下的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7(15):184.
[4] 胡勇.基于物流行业标准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物流科技,2018(3):139-140.
[5] 潘丽云.职业院校分层与合作交互学习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9):205-206.
[6] 张榕.大数据对物流行业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4):36-37.
[7] 任豪祥出席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说明会[EB/OL].[2019-06-17].https://www.chinawuliu.com.cn/lhhkx/201906/17/3413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