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
2019-01-30刘富强周英杰
刘富强 周英杰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为了做好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互联网+教育”的新教学模式的推广,我们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研,了解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师与学生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提出改进方案与措施,以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信息化建设
一、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 基本目标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二) 主要任务
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实现三个方面普及应用。“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提速增智,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形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融合发展。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
二、 我校信息化建设及使用现状
(一) 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现状
1. 校园网络的建设
我校于2007年异地重建完成,完全按照高中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建设,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七个学习领域以及礼堂、食堂、公寓等师生生活设施。学校建设了庞大的网络系统,使各领域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信息共享的数字化校园,为师生共享课程资源提供条件,为师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便利,为学生自主化、多元化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学校核心交换设备是支持万兆设备的千兆设备,所有网络设备双链路连接到网络上,稳定性很高,整个网络共划分10个VLAN,千余个信息点,做到了“室室通”。骨干采用千兆互联,百兆到桌面,并与万维网和教育城域网相连,做到信息共享。
目前我校已逐步完成网络线路和设备的升级改造,包括七个领域配线间及中心机房的线路改造,保证学校网络的高速运行和信息交流通道的畅通。下一步学校计划进一步加强无线网络的建设,力争使无线网络覆盖所有教学区,在新高考选课制度实行之时,保证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可以登录智慧校园系统,进行班级及学生管理、信息发布与查看、选课查课等等。
2. 各类功能教室的建设
我校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是技术领域,该领域有计算机网络教室6间、演播厅1间、网络中心机房1间、通用技术教室5间,已建设“班班通”110套,包括多媒体黑板,电脑主机,实物投影等,每位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做到了教师的人手一终端。并在校园内配置了多个无线网络发射器,为将来的选课制度提供了硬件基础。
学校有可供教师公开课、录课使用的精品教室6间,其中有2间录播教室能够实现高清晰、多角度录制、特写镜头录制、教师自动追踪、屏幕录制、现场直播等多种功能,教师上课的同时除了录像外还能将视频通过网络传送到其他终端,不能到现场听课的学生和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观看,提高了优质资源的共享性。录播教室的使用为教师制作录像课、微课等提供了便利,为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硬件保障。
3. 阅卷管理平台的使用
阅卷管理平台为教师提供网上阅卷功能,改变了传统的阅卷方式,保证了阅卷工作的高效、公正和准确。网上阅卷统计分析数据直接发布在服务器上,避免了人工阅卷逐级上报汇总的麻烦,真正实现了成绩数据的资源共享,满足了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要求,是学校数字化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 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情况
1.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学资源之间通过“对话”的形式“匹配”成一個“平衡”的教学系统的过程。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包括名校名师的精品课、名师论坛、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等的共享。通过内部资源开发与外部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我校为学科教师购买了组卷网、学科网等网站的使用权限,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同时发动教师共享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站,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学校各部门各学科都会定期上传本部门、本学科的相关动态及教学资料,科研室每月统计上传情况,鼓励资源共享。
2. 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情况
目前我校85个行政班级均配备班班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触屏电视实时点播课件、影片、上INTERNET及教育云平台搜寻资料,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极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学校鼓励和倡导教师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定期开展班班通设备使用培训,教导处还专门组织50周岁以下教师进行班班通设备使用的考核测试,要求50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会用,鼓励50岁以上教师适当使用,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三、 我校信息化建设及使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 教学者教学观念问题
目前,我校数字化资源已经比较齐备,但是实际的使用率不高,有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并不能够很好地将数字化资源与教学有机融合,并没有真正接受新课程理念,授课时依然采取“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在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其实是在同等的条件下获取信息,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授课不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需要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相关设备和网络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 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新高考的实施临近,学生面临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自主学习,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等教学模式所需的学习环境,迫切地需要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支撑,可以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应该针对于学生所需的学习环境来进行搭建。因此“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势在必行,但是,很多学生遇到网络就容易迷失方向,忘记了初衷,也正是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了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不高。要想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用好信息化这个大平台。
(三) 专业教师匮乏
信息化建设硬件是基础,应用是关键,管理是保障。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完善,应用率的逐步提高,设备维护量越来越大,需要提供技术保障的活动越来越多,而学校负责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经常是多项任务同时进行,专业教师面临这样的情况也分身乏术,常常顾此失彼,无能为力。
四、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与措施
(一) 智慧校园的建设
随着新课改实施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学校和老师也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实践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智慧校园的建设步伐,努力建设和维护好自己的校园网站,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教师自己开发的课件为补充,搜集整理到校园网上,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打造我们自己的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网络化、智能化。通过智慧校园建立我们自己的智慧课堂、智慧学校,从而实现智慧教育。
(二) 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与能力
1.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与能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开展,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技能来辅助教育教学,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熟练使用录播教室。我们定期开展信息化讲座,开展“班班通”、录播教室使用的培训,让教师做到能够自己上课自己录制,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老师们觉得自己的这节课有保留下来的价值和意义,马上就可以去录播教室上课,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作用。
2. 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
随着新高考的实施,走班教学成为必然趋势,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老师必须使用信息化手段来简化教育教学流程,我们教师应该逐步掌握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学校已经实现了教师的“人手一终端”,接下来就要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最简单的方式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推送个人信息和资源,这也是给自己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3. 建议教师录制优质课,建立“名师课堂”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要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利用平台模式实现资源众筹众创,改变数字教育资源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解决资源供需瓶颈问题。完善优课服务,发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目前已有多位教师获得部、省级奖项。建议教师每人录制几节不同知识点的优质课,将这些优秀的课例收集整理,做成自己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进而形成体系,为我们将来建設自己的智慧校园资源库,建立“名校课堂”做准备。
(三) 通过各种渠道增加专业教师数量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技术中心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设备维护、技术支持的工作任务,为了解决目前技术中心专业教师匮乏,人力不足这一问题,学校将努力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及外调等方式引进人才,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四)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信息化意识
教师首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养成正确的信息习惯,才能促进和巩固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果,从而带动学生提高信息化意识。并通过信息技术课、电脑制作、微信公众号制作等选修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活动等比赛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作为名校,我们要以教育信息化引领和推动丹江教育现代化发展,作为一中人,我们应尽我们所能,奋力谱好一中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访十九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N].中国教育报,2017(10):23.
[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4):13.
作者简介:
刘富强,高级教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周英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