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动研究

2019-01-30肖红青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武陵山体育项目片区

肖红青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相结合的方式,对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政府部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片区内体育旅游产业;片区内实施整体规划,协调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加大继承、整理与发掘武陵山片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相结合的力度;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策略,促进体育赛事、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发展交融,最终为促进片区内体育与旅游长久结合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引言

武陵山片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毗邻湘鄂渝黔四省市的18个高山连片区域,包括湘西土家族自治区、张家界、怀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黔江开发区及贵州铜仁地区等6个地、州、市。片区内拥有众多的9个世聚区与30多个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是之前的革命老区、特贫困山区,蕴育着典型的湘、楚文化、蜀文化及黔文化特征。由于历史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一地区长期处于发展落后状态,是西部大开发中国家重点扶持的18个“老、少、边、穷”的地区之一。2012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武陵山片区西部开发发展规划,除强调加强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经济外,将民族传统体育与休闲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进行统筹规划与开发。这将对改善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武陵山片区城市景点知名度、特色旅游项目等品牌开发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历史与地理位置的原因,片区内各地、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如何充分利用当地丰富多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与开发好当地民族传统体育与休闲旅游业,构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相融合的模式,来促进片区内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长久结合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指这类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深受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本民族生活水土密不可分,具有深厚的本民族历史文化底蕴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且自原始社会变革至今,该体育项目的形成演变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去其糟粕,逐渐成熟至今,具有典型的历史继承性。

武陵山片区地域辽阔,生活着苗族、土家族、瑶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据不完全统计,武陵山片区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达120余种。按照内容分类,可以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为竞技性项目、健身类体育项目、娱乐趣味性项目等四大类活动形式;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宗教类、习俗类、农业类、婚恋类、征战类、缅怀类等。如苗族的“接龙舞和跳鼓舞”就具有典型的宗教和农业类性质;源于传统习俗和婚恋关系的苗族“八人秋”、侗族的“草球”、土家族的“搶贡鸡”;为了自由、独立、反抗外来侵略、缅怀英雄的苗族“打泥脚”;源于征战和打猎的苗族与瑶族的武术、射箭、土家族的“毛古斯舞”等。当然还有一些是便于民众参与健身的,如瑶族的象鼓舞、土家族的摆手舞;技术难度较大但又便于观赏的舞龙舞狮、跳鼓、独竹漂、高跷等;而赛马、赛龙舟、摔跤、丢花包、打陀螺、射箭、秋千、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是健身类项目又夹杂了强烈的娱乐性、趣味性,构成了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百花齐放的局面。

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特征是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根基,从一开始二者便紧密相连。在封闭险峻、地形复杂、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势地貌山区地带,当地民众自然不可避免地需要攀爬、登山、奔跑、涉猎;在峡谷、河水丰沛地带,赛龙舟、游泳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成为了片区内居民主要的文体活动。这种传统体育活动往往成为当地民族传统节假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如重阳节登高、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刷龙舟等,同时也是当地民族宗教文化习俗的沿袭与表现,大多和原居民信仰紧密相连。这些典型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片区内人们普遍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普遍性。虽然目前区域内大部分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关注,但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没有高度契合为旅游资源产业链中一环。只有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才能为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文化基础,才能实现体育旅游资源的高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腾飞。

二、武陵山片区内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依赖当地旅游产业及经济的发展水平,目前武陵山片区内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开发总体数量、空间布局上都呈现不均衡的状态,且有愈来愈严重失衡趋势与差距。片区内景区景点评级等级层次较高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湖北的武陵山片区,其次是贵州、重庆的武陵山片区。张家界市、宜昌市、恩施自治州三大块有8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张家界的多处景点以及湖南的怀化、湘西自治州也是3A级和4A级旅游品牌景区,其余片区内旅游资源景点由于开发较晚,3A级以上评级的景点都分布较少或基本处于无评级的状态。与此相对应的是,旅游资源开发较好的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也得到了了较好地开发与传承,甚至走上了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道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当然在开发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片区内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片区内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武陵山片区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多为崇山峻岭、峡谷深渊,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丰厚的人文思想使片区旅游产业发展极为迅速。目前,片区内张家界森林公园、桃花源景区、凤凰古城、恩施大峡谷,黔江濯水古镇等一系列的旅游景区都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打造成旅游度假的招牌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体育旅游业的兴盛与发展。除此之外,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片区内大部分地方旅游产业的开发都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民族传统体育难以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大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地方政府和财政投入补贴等,且往往都是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大型体育赛事的比赛费用,或是围绕节庆假日活动进行。由于日常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不足,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无法得到正常开展,导致诸多具有典型化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与继承。另外,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模式在交通设施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难以形成合力,无法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也造成了片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民族传统的开发也难以为继,成了无本之木。因此,资金困乏、投融资渠道单一成为当下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

(二)居住区内民族体育与旅游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合理管理,同形同质化现象严重

武陵山片区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地带,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地形地貌以喀斯特熔岩为主,多高山溶洞、峡谷深渊,居住区内民俗风情也以少数民族如土家族、苗族、侗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形成了不同民族间各自为政各谋其划的格局。各地的旅游产业发展遵从不同的地方管理机构、出台不同的发展对策,造成整块区域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管理。受经济发展制约和利益驱使共同作用,不同区域间旅游产业资源多头开发,大量低水平、近距离的设计雷同与重复建设,导致区域内旅游建设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究其原因,不外乎当地政府部门在制订旅游规划时过于短视,注重了自己的利益,当然,缺乏创新精神也难免使民族传统体育以及旅游资结合开发趋于相似或雷同。这种现象在张家界与湘西西洲永顺两地上演,前者开发的“风土风情园”和后者的“老司城”距离很近,却都以“毛古斯舞”和“摆手舞”作为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相同的情况同样出现在片区内恩施州的利川与建始两地。受制于区域传统观念的束缚与资源重复雷同的开发,这样的结果导致两地的旅游项目之间不但没有形成区域互补,反而造成了恶性竞争和相互制约的不良局面。使本身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旅游变得商业化、大众化,渐渐丧失了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与吸引力。

(三)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赛事+旅游相结合”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宣传不够

随着近几年大型体育赛事如山地马拉松赛、攀岩、漂流等在武陵山片区内的开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也仅仅给诸如湘西张家界、常德武陵源、鄂西北的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这些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带来了旅游热,区域内其他交通闭塞不便利的贫困山区旅游产业并没有得到旅客们的青睐,更别说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将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到全世界,很多时候体育比赛是比赛,但缺少相互交融的结合点,导致体育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下,没有有效地起到推动片区内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与推广。另外,片区内大部分体育及旅游产业的开发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没有及时对传统体育文化和项目进行包装与商业化,只有摆手舞、踩高脚等一小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走向市场,并得到了大众认可与接受。在思想观念上,当地民众认为体育及旅游产业开发会给武陵山片区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参与热情不高,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赛事难以实现有机融合。目前,体育赛事及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在很大一部分地方并没有引起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政策、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前期的宣传、经费等投入不足,规模效应难以体现出来,严重地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赛事及旅游产业”相结合模式的健康发展。

(四)从事体育旅游工作的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缺乏相关专业经营、管理人才

武陵山片区作为具有国内著名影响力的景点,管理与经营需要专门的传统体育与旅游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将体育旅游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产业动力链。怎样设计景区景点、融入什么样的传统体育文化,建立什么样的旅游品牌项目,如何接待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旅游爱好者来此旅游观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另外片区内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也需要专业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从而推进赛事顺利进行,赢得良好的口碑,扩大社会影响力,使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得到扩张。武陵山片区内由于地心地貌各异,各具风景特色,湘西张家界的奇峰峻岭攀爬、徒步登山、凤凰古城游玩、恩施州的峡谷漂流,近几年来都发生了多起伤人、死人的事故,也需要体育方面专业人才的指导,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让来体育旅游的人减少安全方面的担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目前,武陵山片区内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旅游工作的人员多为研究竞技体育方面的人才,这与片区内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不符合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而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息息相关,其培养质量如何最終都将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思路探讨

(一)政府部门应扩大融资渠道,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推动武陵山片区经济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制约与影响是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是实现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武陵山片区受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各项民生拖欠太多,加上原先的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差,交通又极度不便,因此,需要全社会从制度上、财政上、管理上出台相关政策,借助“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发展背景,从片区内基础设施投入入手,改善片区内基本交通、住宿环境、景点建筑等设施方面的投入,以风景园林、古城、古镇、大寨、森林公园、峡谷漂流、水上娱乐以及配上传统体育文化特色景点来吸引旅客,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片区本土资源优势,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在依靠政府拨款的基础上,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多渠道并举筹措资金,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前提下,利用好政策扶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专项资金以及企业赞助、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收入等纳入融资渠道中来加大对交通与旅游业需要的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开发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色优势,把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推向市场,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做到两大产业的快速整合与共同提高。由于民族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来加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体育+旅游”效应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二)整体规划,协调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开发的有机融合

武陵山片区是由湘鄂渝黔4个省市的71个县(区、市)组成的大片少数民族居住区,片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又因为居住者大都是相同的民族,有着相同的信仰和体育活动习惯,这就为片区内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奠定了前提基础。当地政府部门在指导制订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规划时,便可据此开发出独居特色的旅游资源,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的局面,避免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更好地合理提升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得到有效突破。片区内各级政府部门、各地域内体育、旅游部门应加强相互合作,打破行政划分,形成区域共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与特色,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片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各地区各部门应该共同协作研究,通过结合当地文化、民俗、宗教等活动并在完成各自融合的基础上,保留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体育性,并使其竞技性和规则性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同时寻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结合点,促进两大产业间联系,加强两者的互动结合。从而产生更长的产业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继承、整理,极大发掘武陵山片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相结合的力度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本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反映与折射的是本民族历史发展活动的轨迹,为人们研究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活化石。通过对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的继承、整理与挖掘,加强对片区内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理论研究,通过评估、筛选、分类,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评价指标体系,推陈出新,推动数字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切实做到保护、传承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建立民族体育项目培训基地与场所,引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民族体育训练与竞赛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迹,在竞赛杠杆的推动下,借助全国各级、各类少数民族运动会平台优势,使片区内更多的民族体育项目从乡间及深山走出来。最终为民族传统体育走上国际舞台、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体育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相结合的纽带,具有典型的本民族风俗特色。武陵山片区民族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走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使产业更加具有厚重感和广泛性。在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须展现武陵山片区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使产业潜能得以充分释放,使产业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将各种要素效应充分利用起来,充分提高体育旅游资源配置效率,为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四)加大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策略,促进体育赛事、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发展交融

加大对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体育+旅游节”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引进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大赛或者主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利用现代传媒的影响力、通过电视、广播、各种视频播放平台,将各具地域风情的传统体育项目、人文景观等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带来的震撼与影响力将以几何增长速度辐射到全世界,吸引大批的人到此旅游观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旅游文化发展。湘鄂渝3省相邻的武陵山片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与文化沉淀,在不同区域、地方举行民运会、农运会以及山地马拉松赛(张家界、利川两地)、攀岩赛、中外跑酷大赛、自行车速骑、越野跑、“峰林穿越”、中国山地户外休闲健身大会、黄石寨徒步登山挑战、宝峰湖悬崖跳水、大峡谷漂流等体育赛事活动。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的勃勃生机,以利川为例,2015年前每年到利川旅游的人次不超过500万人次、年收入不足40亿,自2016年开始举行山地马拉松比赛后到2019年仅上半年旅游人数就达到798万人次,收入超過60亿元,增加的幅度几乎是之前2倍;张家界在2015年首次突破5 000万人次后2018年达到了7 336万人次,旅游收入也从339亿元达到623.8亿元,增加了近一倍的收入,充分凸显了武陵山片区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或大型体育赛事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的巨大经济影响。因此,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相融互补,相互促进,无疑将成为武陵山片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四、结语

利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持,加强武陵山片区内体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与休闲娱乐旅游综合一体化模式构建,立足于本地特色旅游资源,结合片区内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以三者综合一体化相融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概念为引领,在政府的主导下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开发促销,加快构筑战略性旅游支柱产业体系,并与周边区域联动,强化体育旅游基础配套,努力使体育旅游产业成为武陵山片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与全面发展。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与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加大片区内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作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升级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步伐,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体育+旅游人才机构”的交流与学习,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升片区旅游行业员工的素质与业务水平,满足片区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片区内各区域的统一协作,实现片区内体育旅游资源有效配置,升级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的配套措施,促进地区内体育旅游的长久结合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武陵山体育项目片区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武陵山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