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9-01-30袁圆
摘 要:随着时代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各领域,其中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整体质量,全面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需要在“互联网+”模式下,深入思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实践,从而促使课程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篇文章重点探究和分析了“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考;实践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是各大学重要课程之一,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和代入性,培养综合性的计算机人才,需要深入思考课程教学现状,并灵活应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模式不断发展和实施条件下,更需要重视“互联网+”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坚持教学改革,保证教学模式多元化,早日实现教学目标。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实践教学有待均衡
计算机基础是许多大学入门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实践课程、理论课程教学缺乏均衡性,即一些大学缺少相应硬件设备,导致课程教学多偏重理论,忽略实践教学,大学生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另一些大学会将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或者让学生直接前往计算机房进行教学,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未给予重视,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实际操作相对应的知识,最终走入学习的误区,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将实践教学当作放松和娱乐的机会,忽略了计算机知识的积累和自身能力的培养。
1.2 师生缺乏互动、交流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还需要了解、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才能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满足上述需求,且存在师生缺乏互动和交流的问题,若持续将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极易形成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多数教师喜欢主动掌控课堂教学进程,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会过度依赖教师的提问,进而忽略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产生学习惰性[1]。
1.3 教学缺乏创新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促使学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变化,为自身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事实上,就教师来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教学缺乏创新性,或许许多教师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适当开展基础课程教学,学校也会跟随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合理加减教材内容,以此保证教学真实性和有效性,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科室在实际教学方面,依然忽视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创新性,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日益完善、成熟,且广泛应用在各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多种应用优势,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教学缺乏创新性的问题[2]。
2 将“互联网+”模式应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措施
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是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更是当前大学生必备的一项知识技能,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强化生存能力[3],由此可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存在密切关系,能为后续课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加上近几年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网络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为了充分激发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需要将“互联网+”模式合理融入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了解各项计算机技能,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2.1 课程教材改革
当前,为了满足自身教学需求,每个大学均具有一套适用于本校计算机教學特点的自编教材,对这些教材进行分析,可知其中不仅包含计算机专业知识,还编写着部分文史类、理工类知识,专业的针对性较弱,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新技术和新知识层出不穷,所以在课程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材内容陈旧或不适用、教材知识未及时更新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各大学需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专业特征,适当加减教材编写内容,注重在教材方面即可反映出计算机与其他各专业间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基于此,还需借助“互联网+”模式构建与计算机课程教学相关的网站,以便于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的分享与展示,学生可以在网站上搜索到所需的资源和信心,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全面满足现代大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基础知识的需求,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2 考核模式改革
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其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需通过公平、客观的考核模式全面体现出学生学习效果,但传统的测试和期末考试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及其成效考核的需求,所以如何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一种主要任务,即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考核而教学,反之同理,而是需要落实教考分离,灵活采用多样性的考核模式,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实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考核与评价[4]。基于此,采用“互联网+”模式和网络平台构建一个考试系统,由传统纸质考核模式转变成在线考核系统,且在线考试系统可自动从题库内随机抽选、组合成考题,自动完成成绩测评,有效提高了教师评阅的效率,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同时考试系统可以不断扩充、更新题库,按照上机考试占60%、上机操作占20%、日常学习表现占20%的模式完成多样化考核,从而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热情,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2.3 落实差异化教学
何为差异化教学?即基于学生差异开展班级教学,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以此促使学生个性和综合发展,对大一新生来说,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其必修公共课程之一,因地域差异,贫困和发达地区的学生入学前接受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和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基础水平对比上同样存在一定差异,此时,教师若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极易导致学生形成两级分化情况,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习需求,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难懂,无法正确理解、消化学习内容,从而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所以在实际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基础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组的差异化教学,同时在“互联网+”模式基础上,给予学生更丰富的知识,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学知识,有效解决课堂外的差异化教学[5]。
2.4 进行实用化教学
将实用化教学应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不仅能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还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开展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导购平台,根据“如何选购一台符合自己心意的电脑”这一主题,合理讲解如何选配各配件性能好的计算机以及相关知识[6],另外,在讲解Office办公室软件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借助Word编撰一套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文章,并采用Excel设计一套适用于本班的成绩册,合理分析和总结相关数据,同时还需采用PowerPoint设计一个专业介绍,通过这样实用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根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开展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出专业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3 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是当前各学科各年级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包括任务式驱动教学、传统案例教学等内容,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不仅能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还可以推动大学教学的发展,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大学计算机教师应懂得合理应用网络信息平台,并灵活引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7]。
3.1 应用微课与慕课
随着微课与慕课教学模式不断推广和应用,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互联网+”模式的一种主要形态,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来说,微课可以针对教学某个重难点知识完成录制,并通过学生或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再加上近几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微课群的完善和实施,也形成了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的慕课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多元化。
3.2 应用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指的是教师制作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外观察,并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完成相关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传统班级集体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和流程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自主學习、自我评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帮助和指导的作用[8]。同时,在教学期间不仅需要制作教学视频,以便于学生课下学习,还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当做课题,并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科学分组,让各小组合作完成课题调研与准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各小组在1—2周后讨论和分享课题学习内容、成果,由小组代表上台讲解,结合学生讲解内容,由教师适当补充、拓展各知识点,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不仅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互联网思维实践成果,“互联网+”模式积极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该背景下,深入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采用针对性措施,将“互联网+”模式合理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对学生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大学计算机教学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史迎馨,王巧玲.“移动式学习+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7(24):79-80.
[2]刘宇阳.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2):105-106.
[3]乔梁,陈欣,肖嵛,等.“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63-266.
[4]李培,刘擎.基于慕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及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3):72-73.
[5]彭玉华,阳小兰,钱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应用型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12):39-39.
[6]于春燕,陈桂林,赵生慧,等.基于MOOCs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学习实践与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6(6):143-148.
[7]蔡文青,倪向东.出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再谈基础课程实践互动探索模式[J].考试周刊,2016(90):114-114.
[8]盛文婷.任务驱动教学视域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框架构造研究[J].时代教育,2016(5):216-217.
作者简介
袁圆(1987-),江西南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