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篇层面谈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
2019-01-30◆
◆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
高考写作新题型——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可以“模仿语言,创造内容”。这意味着理解与产出并重,阅读需要精确理解,读后续写需要利用前文提供的语境,伴随语篇情景,在确保内容逻辑发展的前提下续写下文。读后续写,既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英语组织能力与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在探讨教学步骤或者如何培养学生在语言层面的表达。但是,大纲对学生的写作不仅在词汇和句型结构方面有要求,而且在语篇层面也要有一定的把握能力,要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在给定段落第一句的条件下续写出与前文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内容,注重词汇和语法层面的同时,本文认为还需要在语篇层面予以特别关注。下面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篇理论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续写能力。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以意义为研究出发点,关注的是说话者的意义潜势即说话者要表达的意义,语篇是获取意义的基本单位,是带有目的性的社交过程。语篇与语境不可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是整个语言系统的语境,决定整个语言系统中的意义系统;情景语境是具体的语言运用的语境,是文化语境的具体体现。语类是语篇的种类,是文化语境的产物,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并通过特定文化中的语类结构潜势有效地表达交际意图。语类分析的研究者Martin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和Swales&Bhatia为代表的斯维尔斯学派都认为语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目的性。交际目的决定着语类的存在,形成了某类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即开头—中间—结尾),影响了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其次,程式性。语类是语言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社会交往工具,具有常规性、重复性和习惯性,其基本原则不能被随意更改;第三,区别性。语类的常规性并不意味着语篇结构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文化语言的语篇结构会有所不同,但交际目的是相同的。
二、语类理论指导下的读后续写教学
读后续写教学第一步是阅读。阅读包括语篇层面的宏观阅读和词汇语法层面的微观阅读。只有了解语篇结构及语篇的交际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词汇语法层面的理解。因此,阅读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首先,帮助学生熟悉掌握读后续写的语篇类型,了解语篇结构以及语篇的交际目的。只有在了解整篇结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续写。根据目前大纲要求以及所示范例,读后续写的语类属于记叙文或者夹叙夹议。记叙文的语篇结构围绕五个“W”和一个“H”展开,其图式结构为线性结构,包括背景、故事情节的开始、情节的发展、情节的高潮及结尾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已给内容,最后两个部分往往需要学生续写。教师可借助教材中记叙文体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记叙文语类的目的性、程式性及区别性。
其次,读前预构故事。语类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语篇结构与作者的交际目的是不可分的。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之后才有可能完成内容连贯、逻辑性强的续写。教师不提供续写语篇的情况下,只提供给学生语篇的10个划线词汇,作为故事的关键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可能的故事以及故事体现的社会价值或意义。只要是正确的价值观就应予以鼓励学生完成完整故事,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步,协同阅读与续写,这是关键的环节。学生对照自构故事与已给故事,从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以便在比对中产生协同效应。利用已知部分的表达对事件或故事进行连贯性和逻辑性的续写,这样在学生不认为续写是头疼或困难的情况下既可以巩固语言形式的知识,又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这三个环节中,第一个环节在经过三五次的语篇示范与分析之后学生会很容易掌握,因为高中生对记叙文的结构已经不陌生,在平时的训练中重点练习后面两个环节即可。
三、读后续写模式的实施
本文案例是浙江省温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2月)英语试题中的写作部分。原文共六个段落,前四段是已知段落,最后两段是续写部分。
首先,熟悉语篇的语类特征。教师组织学生熟悉记叙文的五个要素及语类结构,可提供与读后续写主题类似的记叙文进行实例练习,以便学生对即将续写的语篇在宏观上有更清楚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构建故事。教师把读后续写的语篇中给出的10个划线词汇呈现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所给名词预测故事情节以及故事的中心思想。本篇故事中10个划线词涉及六个名词、两个动词、一个形容词及一个副词out。名词包括三个人物:Miss Walker,Jenny,Lee,一个事物:a watch,两个抽象名词:confidence和speech;一个形容词:magical,两个动词:walk,flood out,这里副词out与flood构成了短语动词。课堂时间有限,可以给学生10分钟进行讨论,5分钟书写成文,15分钟用于课堂展示与交流,交流内容包括讲述故事以及故事的交际目的。只要符合逻辑而且内容连贯,并且具有积极的交际目的即可被认同。最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以上词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如何找关键词如何构建故事情节等的示范。抽象名词是关键,confidence与作者写这个语篇的交际目的相关,通过speech事件体现说话者的自信。如何安排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就要考虑magical这个词。
第三,协同阅读。老师把已给故事分发给学生,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从语言表达与语篇特征两个方面与小组自构故事进行对照,查阅故事或事件的悬念;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所给故事,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Step 1: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让学生标记出所给四个段落每句话的主语,对主语进行分析发现Jenny出现19次,其它名词都不超过5次,显然故事的主要人物是Jenny。
Step 2:分析语篇结构。第一段是背景,Jenny hated having to read aloud in class.第二段是故事的背景及开始,Jenny对Lee以及他的手表的态度:Jenny signed,与自信的Lee相比,Jenny缺乏confidence;最后一句话是故事的开始;第三四段是故事的发展,一系列的动作刻画出Jenny对她认为的“magical watch”的体验:她对自己不喜欢的演讲能够做得很好,因此变得自信了,在第二天的课堂上Jenny勇敢地举手时,Lee却揭发她偷了他的手表。
Step 3:分析语篇作者的写作目的。故事背景中提及Jenny不喜欢在班上大声读,故事开头提及Jenny缺乏自信,但是故事的发展部分提及Jenny slowly raised her arm。Jenny的confidence是由那块magical watch带来的引吗?作者在第二段用seemed,第三段两次出现seemed,以及maybe,大写的强调助词did,可见作者并不以为手表有魔法能带给Jenny自信。自信到底来自哪里?这就是作者的目的。答案只有出现在高潮或结尾部分。
第四,学生续写故事的高潮与结尾部分。在了解故事结构及交际目的之后,对故事高潮及结尾的续写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两部分的段首句已给,续写之前要仔细分析它们的语义联系。高潮部分的段首句:Everybody was fixing their eyes on Jenny,waiting for an explanation.这里可以启发学生想象Jenny的感受及处境。结尾部分的段首句:At that moment,Miss Walker smiled and asked the class to listen to Jenny’s speech first.该句中并列连词and连接Miss Walker的两个动作smiled与asked,显然at that moment Miss Walker smiled是起承上作用,在那一刻发生了什么事情,Miss Walker为什么微笑?这是高潮部分要交代的内容,因此,高潮段落的续写可以从Jenny的感受、手表最后的去向及老师微笑的原因三个方面考虑。结尾句的后半部分“asked the class to listen to Jenny’s speech first”起启下作用,事件的矛盾得到解决之后的事情,是故事的结尾。这里需要学生结合本语篇的交际目的,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来构思能体现作者目的的结尾,要交代Jenny的演讲如何,她的自信来自何处,是对前文伏笔的交代,是故事的画龙点睛之所在。
语篇的情景语境与交际目的是读后续写的关键因素,不仅在表达层面产生协同效应,而且帮助学生阅读的方法及思路,从而使续写部分与已给部分形成连贯性强、逻辑性强的语篇。情景语境是明线,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交际目的是暗线,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实现续写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本篇故事中Jenny捡到手表最终归还手表是明线,而她自信心从无到有的建立是暗线,两者结合考虑才能有效完成读后续写。
四、结语
从语类和语境角度组织教学不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习者能够根据一定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类特征对语篇做出正确的理解。从宏观上了解语类结构及语篇的交际目的入手,有助于学生做到续写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正是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续写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开头的预设考虑该作者的写作目的,然后再进行段落构思,逐渐培养学生对语篇整体的把握能力,从而避免随心所欲的发散思维,避免学生续写的习作中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前后情节脱节的现象。
尽管记叙文的主题各有所异,但其语类结构相同。语篇作者通过语篇文本传达某种社会意义或价值观,学生从宏观入手,在清楚语篇的图式结构和意义潜势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交际意图之后进行续写,在用中学,学中用,互动协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路,还可增强学习者运用语言的意识,从而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