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改革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9-01-30◆
◆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一、引言
国家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从政策层面保障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和落实,也对创业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深化,各高校须合理的对于创新创业的学分进行进一步的设置,并确保其合理性,而且各个高校需要对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制度转化进行进一步的确定,以便保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弹性。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分析学分制改革的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分制改革进行有效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探究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创业教育,也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对于学生进行培养,最近这几年因为教育事业在不断地改革,在创业教育基础之上演化出创新创业教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议,并在此次会议当中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而一直以来,创业教育也被称之为第三个教育护照,因此被各个领域奉为经典,并也提升到了学术性和教育性的重要地位上。到上个世纪末,清华大学也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成功地领导了国内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本世纪初,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经教育部的批准,认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之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开始步入政府引导的新的阶段。高职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尚还处于初步阶段,在学分制背景之下高职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失为一个新课题。
创新创业教育在落实的过程中以学生为基础,并尊重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对于我国而言,也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升华的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是事业心和开拓性教育,在教育的过程当中避免单纯地进行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边做边学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作。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理念的设置、师资力量的投入、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确立、实践平台的确定和扶持体系的建设等相关角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在目前也是时代的需要,现如今大学生面临就业难,开始成为沉重的现实。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国家进行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它能够促进并刺激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创业具有重要价值。而国务院在相关意见当中也提出,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进一步的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以便于完成学生知识能力的储备,确保大学生成为现如今社会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分析
很多本科高校在持续性地落实学分制改革,落实过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选课课程资源相对不匹配,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存在着结合不贴切的情况,创新创业活动的学分并没有统一认定的标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效果等都存在着实质性的制约。分析当前高等本科院校学分制下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研究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一个必然的重要任务。
学分制是主要以学分的方式,对学业和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计量的一种手段。创新创业教育本着将成才的选择权交付给学生的原则,所以核心是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当中,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也和学分制的自由教育思想能够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一些高职院校现如今施行的学分制是以学年学分制为基础的,学分只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学分也是学生是否能够合格毕业并取得毕业证的一个资格,因此这种学分制和学年制之间并没有本质性差异。因不具备对学分制本质的认识,所以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是实现学分制的计量功能,却没有达到学分制应有的个性化功能和流通功能,在进行自由学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方面,也难以落实,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都不具备作用。
因为选课资源存在不足,这会使得很难满足创业教育个性化需求的情况发生。现如今的学年学分制是在专业培养方案之下,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开展,所以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存在差异,学生很难自由开展选课,基本上只有任意选修课存在有选择的余地,所以灵活性还不够,这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为教学资源有限,所以有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因为存在和专业教育无法紧密结合的状况,使得很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素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创新为基础,而创业是一种实践教育模式,同时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猎的部门较多。创新创业教育现如今不能摆脱创业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但其同样也不是这两者的结合,需要和这两者进行深入联系,并深入融合进行进一步的开拓。大学生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特长生培养,创业计划大赛和技能竞赛和专业教育之间的接合紧密,又因为数量的限制,所以只适合在少数学生群体当中使用,很难满足大众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上升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对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重视和培养,避免只对少数精英学生进行培养。
现如今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所以很难进行合理的评价,主要因为创新创业活动内容比较丰富,所以学分在认定方面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机制,很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
四、通过学分制改革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1.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
在进行学分制改革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归入到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当中,尽量进行分层次,立体化的创新教育。作为高职院校,需要对一级学科和专业类相近的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打造,同时需要对于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进行开设,能够在学校当中建立起院系之间的跨越,并且需要有跨学科和跨专业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这样能够促使相关人才从单一朝着多学科融合型进行转变。还需要依次建立递进和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有效地打通各专业的边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创新创业课程并不具备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存在有较大的差异,除了创新创业课程以外,相关专业课程的创新原则也相对不足,创新教育资源存在进一步的挖掘和充实。高职院校需要基于自身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专业的增设,并且尽可能地走在行业的前沿,将创新创业资源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进一步的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完善,编制合理的教材,方便学生进行更多自由性的选择。
2.对于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的创建
需要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对于学生开展新实验的状况进行探索,合理的对于学生所发表的论文进行统筹,还要调查学生获得的专利状况和自主创业的情况,并将这些情况折合成为相对应的学分。有效地对学分进行规范,使学分能够准确地对所学知识的质量加以反映,同时也将学分作为学生和大学之间进行知识交换的有效凭据,真正地实现学分银行的储存功能。有效通过学生对于学分的存储和兑换,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转换。作为高职院校,需要以学分银行作为运行载体,在此基础之上确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认证和学分认证制度,通过学生进行学分的积累和认证转换,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的互换和衔接,这样能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行的帮助。与此同时,学分转换也需要从学分认证和互认到兑换进行转换。创新创业学分的折算,需要兼顾激励机制和公平机制,设置合理的兑换原则,并且要确定合乎标准的折合原则,以便于能够和现有的学分制度进行衔接。
3.确定学生选课指导体系和创业支持机制
以学习自由为基础的学分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课程的选择实质就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但学分制并非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对课程选择和自己负责学习,其中需要进行相关的统筹。学分制的落实应建立在完善学生选课指导体系的原则之上,导师对于学分制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配套制度。可通过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选课指导和学习支持,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效果。学分制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按照学分注册、按照学分缴费,也按照学分毕业,学分制不应该受到学习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学生提前毕业,也可以延迟毕业,实行弹性学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通过学分制改革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观点。如何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现如今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确定学生选课指导体系和创业支持机制,营造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有效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职合格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