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初探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导向中华民族特色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继承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导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导向,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1.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突出强调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导向

意识形态就像是方向盘,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只有牢固树立具有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实现自身政权的巩固与壮大。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突出强调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导向。习近平同志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用“极端重要”来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是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新阐述,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上的升华和理论上的创新。他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才能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挥文化主旋律、主心骨的作用,不断提升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2.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突出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为了谁”的问题,揭示了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文化建设思想,提出并突出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新发展,包括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等方面的内容。

习近平同志早在2013年的讲话中就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个论述首次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这个工作导向的内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此后,习近平同志在一些重要的讲话中,把“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改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树立”改为“坚持”,强调文化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化和拓展了党的文化建设思想,反映了他对文化建设要服务、教育人民群众的清醒认识。

二、习近平治国文化建设思想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坚定文化自信,并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要想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并在各国之间的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必须确立一个能够反映大多数人意志的、极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强大向心力的价值观念。近年来,习近平同志集中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他还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简洁的二十四个字,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凝结着华夏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魂聚气,激发全社会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突出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价值自觉和价值自信。

2.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也体现着国家、民族的文明和智慧。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中最基础、最根本的部分,建设文化强国,迫切需要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文化创新离不开网络。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发表个人见解等重要工具和渠道,网络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他指出,“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这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互联网+”文化,创新文化交流平台,这一方面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为我们学习他国的优秀文化也提供了巨大便利,助力文化创新。

也要看到,网络空间也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提出,要用好互联网,繁荣发展网络文化,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应民意的作用,牢牢坚持舆论正确导向,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建设网络良好生态。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纵观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对既有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离开了传统文化的滋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像是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无依无靠。

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要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尤其是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那些仍具有时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使其具有当代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现代表达形式,从而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这里,习近平非常关切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等问题上进行了创新回答。

4.融合吸收世界文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部世界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史。各国的文化都是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发展繁荣的。他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谦虚是我们的美德,我们要虚心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文化建设经验,不断创新,永葆我国文化建设的生机活力。

世界文明瑰宝比比皆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世界各国文明之长,借鉴其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功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功能。

1.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拓展了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作用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强大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一方面,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我们当前全面推进改革和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不竭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另一方面,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强大的物质力量,更意味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纵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其背后必然有文化的支撑和积极引领,其人民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且充满了正能量。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2.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拓展了文化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引领作用

习近平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他还指出“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从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到建党95周年七一讲话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些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3.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拓展了文化对塑造国家形象、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传播媒介作用

在当前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下,要向世界展现一个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必须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的传播媒介作用。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非常关注对外宣传工作的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外宣旗舰媒体”等新表述。在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了“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不仅能够展示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而且是可以造福整个人类的。我们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打造能够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创新对外宣传的方法、方式,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外国人民既能听得到,又能听得懂、听得进,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与信任,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和支持。

猜你喜欢

导向中华民族特色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