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019-01-30◆
◆
(山东临沂兰山林庄小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没有兴趣和兴趣的强弱,都关系到对这门学科学习的效果。数学的抽象性非常强,只有带着兴趣和专注的状态进行学习,才能真正把知识框架体系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但对小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发的对这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抽象性的学科产生兴趣,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的心中教师是一个权威的形象,而且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秩序,表现出一副非常威严的面孔。教师要对师生关系的状况有足够的敏感度,要觉察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平等和谐,是否相互尊重,带着一种积极的关注的状态与学生进行相处。这样,学生才能更愿意与教师相处,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于教师的喜欢,也会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善于用自己的爱心和真诚之心去打动学生,主动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方面的障碍。如果存在误解,也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这样一种积极和谐的状态才更加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
小学数学给学生们的印象是比较枯燥和难懂,因此教师的教学就要转变这种影响,多采用直观的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加强理解而降低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其实,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教材中有很多的直观的图形设计,这些图形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发挥出直观图形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图形的方式来加以表征,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能够快速的掌握抽象的知识,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有效的建立链接。直观的教学手段是非常多的,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的情况来进行教学,数学这门学科尤其在小学阶段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把生活实际中的实际场景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的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后在生活中能带着一种数学的视角分析和解读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师要善于提问、巧妙提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给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自然的连接巩固旧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更加清晰连贯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问题的设计,并且在适当的地方提出问题,发挥每一个问题,各自的功能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其实本质上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一方面要有清晰的数学的规范型的符号化的特点,同时也能用生活化的通俗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抽象和直观的语言之间建立起来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定理原理。例如,在讲乘法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在与加法的计算方式相区别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乘法的基本计算规则,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生活化问题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们进行一场比赛,就几个相同的数字相加到一起等于几看谁算得更快。学生们虽然都在努力的用口算或笔算的方式进行连加的计算,然而他们发现还是不如老师算的快,原因何在呢?这就调动起来学生们一探究竟的热情。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提出来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看看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就是这种简便的方法,大家是不是想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在让学生产生对这门学科兴趣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学会了更多的本领。因此,教师要善于创新,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小学生们都能喜欢上数学,主动的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