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给历史教学插上音乐的翅膀
2019-01-30◆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学研究室)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乐曲、歌词往往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它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智慧,传递着历史的遗韵。通过反应时代主旋律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情怀和感情,通过歌曲中的歌词,我们可以了解与歌曲同一时代的社会现实和重大的事件。同时,音乐欣赏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的这种审美价值。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使用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在思想和情感上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运用音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是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本来应该很有趣的历史课,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学呢?原因有多种,如教学方法的传统,考试评价的制约,社会对历史教育的不重视,等等。但无论怎样,这都与历史课程资源单调乏味有很大关系。此时,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音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历史学习乏味的不足。如学习《难忘九一八》时,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形象地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全曲贯穿了叹息性的音调,采用北方妇女在坟上哭诉亲人的哀婉哭声,集叙述、抒情、悲怆为一体。歌曲的第一乐段以第一人称抒情地诉说家乡故土的富饶和美丽。第二乐段表现反对侵略,强烈要求打回老家去的思想情感。“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沉重而悲凉的音调饱含着愤怒的情绪,对东北同胞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出现四次,感情层层递进,把东北人民反对侵略者,要求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爹娘啊,爹娘啊”悲痛声中蕴藏了东北同胞要起来斗争的力量。这一切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学生迫不及待想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九一八,九一八,哪个悲惨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九一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会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与直接让学生分析九一八事变背景、经过、影响的传统教法相比,效果大不相同,歌曲起到烘托铺垫、激发兴趣的作用,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有效地利用音乐资源就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之效。
二、运用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同时这一学习方式也是最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途径。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如讲述《改革开放》时,我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以《春天的故事》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设置问题。如歌词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一年中国实施了什么伟大决策?“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暖透大江两岸”喻指什么?学生仔细辨析歌词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讨论。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政史地知识综合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看,我国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哪些有利条件?”通过欣赏歌曲,不仅引起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根据对歌词的探讨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一步的强化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高雅音乐和艺术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东方红》等,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以歌叙史,它们以流畅奔放的旋律、完整宏伟的节奏、质朴无华的情感、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不仅能展现历史的丰富内涵,而且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音乐欣赏的愉悦中启动思维、激发想象力,进而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更在情境交融中陶冶性情,塑造健全的人格。如《义勇军进行曲》,全曲铿锵有力,浑然一体。前奏曲像嘹亮的进军号:“起来!起来!起来!”把音调立即推向高潮;结尾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不仅坚定有力,而且使人有歌声并未结束,仍在耳边回荡的感觉,宛如战斗的中华儿女正在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怒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强、面对外敌团结一心的优良传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发自人民肺腑的声音,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