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探究
2019-01-30◆
◆
(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为中国开放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出现将E-learning和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形式相结合。经过为期一年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朱梅华团队发现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往、领导能力均有所发展。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使得线下课堂活动成为线上学习的延伸,更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关键手段。但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创新,就会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产生新需求。教师对新技术抱有期望的同时,应清楚意识到现有高校课程网络资源教学获取、设计、应用和影响仍处于较低层次,亟待通过整合设计与混合应用提升其教学应用水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教学素养
信息素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议话题。秦美娟、何广锵将教师信息能力细化为获取、评价、处理、管理、整合、交流和研究的能力,并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了探讨。杨琰,胡中锋针对这一现状,明确指出人们要培养主动能力,寻求、评估、整合、创新信息以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它包含信息获取、处理的认知技能;计算机素养技术;及解决问题的理念。当前的文献多从宏观角度探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本文依托丰富的线上资源,从微观角度、立足课堂实际,为民办院校教师提供资源整合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思路。
二、构建资源整合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
2013年,在教育部推动下,中国慕课建设开始起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精。目前,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课程,65000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在线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并和线下实体课程有机融为一体。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
“智能+教育”正在开启教育的未来。民办学院教师在面临资金投入有限、技术难度操作难、人员配备缺失、备课任务重、教学任务多的普遍难题下,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主要依赖于教师共享和自主查寻两种途径。
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得益于校内或校外教师线上互动交流群或公众号。在教师资源共享方式下,教师一般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为被动,即便在互动群中,寻求帮助,也很有可能陷入消息无人问津、“石沉大海”的窘境。因而,教师应提高信息查询意识、掌握信息获取渠道,积极主动网罗信息资源。
教师可帮助学生实施课程共享、网络直播、实时互动。借助线上慕课,教师可随时随地开课。MOOC中国(http://www.mooc.cn)、慕课网(http://www.imooc.com)、爱课程(http://www.icourses.cn)、中国大学Mooc(http://www.icourse163.org)、好大学在线(http:www.cnmooc.org)、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智慧树(https://www.zhihuishu.com/)、中国外语高校慕课平台(http://moocs.unipus.cn/) 等大规模在线开放学习平台均提供了完整、系统的课程,弥补了不同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差异。民办学院的学生可以和知名高校的学霸一起学习,让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每一位学生,从而开启一条跨时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信息化之路。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甄选。慕课的出现,使使用者在受益教育公平的同时,也淹没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自我信息甄选能力,学会并指导学生“去粗取精”,选择“金课”质量的慕课。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专题网站课程是教师甄选课程是可以考虑的两个切入点。
教育部自2018年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之后,在2019年再次认定80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高质量的教育课程资源保驾护航。而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其评选条件,优先选择这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教学梯队完整、教学效果显著的优质“金课”。
此外,慕课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而面向广大英语学习者,教师既可以利用外研社打造的U讲堂这一教师教育平台进行教学技能和理念的提升,也可向学生推荐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根据需求完成语言技能、文学文化等版块的补充学习,同时更建议教师使用配套的云教材进行课程监控、课外拓展、在线测试、教学评价等立体化、全方位、专业性的线上资源融合。
3.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无论是线上慕课还是线下教材,归根到底都是要回归教育教学本身,使教学活动落地、切实为教学服务。教师可依托校本资源、引进数字化教学管理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教育服务水平,使学生获得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在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教师综合理论的运用能力,才能充分体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价值。选材内容既要符合课堂内容主题、又要有深度的积累。
4.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智能教学软性的利用,也是教师对于信息应用的关键体现。以智慧教学工具“蓝墨”云班APP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在资源模块中上传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教师可将有价值的网上信息,直接复制链接、分配到设置好的教学单元中,实现边收集、边整理、边备课的一键式即时归纳效果;此外,资源的推送应当环环相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上传但不发布”或“定时发布”,配合课堂教学进度。教师利用软件也可在后台查阅学生学习情况并“提醒”未学习同学,实现课堂教学进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三、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
1.线上导学。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设计调查、访谈活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根据其所需及教学大纲,依托优质慕课平台素材,设立明确合理的课程目标,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辨问题的设置。例如,根据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正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结合土木专业同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可在课前推荐学生观看人民网慕课课程《巅峰——港珠澳大桥工程纪实片》,体会工程建设者的“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进而对比单元话题“Brooklyn Bridge”建设,导出单元主题determination。
2.线下讨论。对不同水平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教师所采用的翻转程度应有所差异,教学目标也因人而已。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为主、促进其研究性学习的班课,可考虑完全翻转课堂,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突出结果导向,鼓励创新;而在核心课程大容量班级中,更建议课程设计充分考虑“网上原住民”的认知特点,促进个性化学习。教师完成“传授型”向“引导型”角色过渡,开展协同学习的探索,在课堂内组织起有效讨论,鼓励学生间进行有效合作。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教师补充问题为辅,鼓励学生相互质疑和解答。对于翻转课堂中的思考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有声思维训练,注重思路和替换过程。最后阐述相关话题并进行现场演示。
3.线上大数据。真正的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完善慕课质量管理和学分认定制度。让高质量慕课真正融入大学课堂。对于英语基础差、进度缓慢、接受慢的学生,教师可利用优质慕课,规定学生完成“先修课程”(如UMOOCs平台的《实用大学英语语法》),并通过测试。而线上课程的测试成绩视为学生线下平时成绩的重要考量因素。
此外,教学软件中可以实时记录并反馈学生课堂行为记录,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为教师提供精准化评价、个性化引导,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在信息化时代会第一时间在线反馈至教师,辅助教师做决定、提建议。评估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践从平台、学校、教师、学生不同视角分析,高效利用慕课大数据进行教学研究,以教促研,教学研立体化发展。
四、信息化教学反思
1.转变教学理念。面向未来,我们要推进慕课快速发展,转变教师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好慕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一定要“建课”,在条件不成熟的地方高校,教师完全可以“用课”。教师在“拿来”的同时,要学会优化,将MOOCs精细化为SPOC,从而将慕课资源和校本课程合二为一,提炼出更契合本土学生的需求、特点和课程要求的“混血”课程,更好地服务本校学生,“用好”慕课。
2.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在完善教师自我信息素养的同时,应在“用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在大众传媒环境下,提高其媒介素养,教会学生如何选,如何学,如何组织和利用信息,如何监督自我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基于优质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师甚至可以创造性地采用导师制研讨的形式,搭建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沟通渠道,深度帮助学生搜寻信息到整合输出,切实解决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问题,助理高质量人才培养。
3.共享信息,拓展“混合”内涵。混合式教学不仅包括于线上资源应用和线下课堂讨论的混合,还是课堂教学形式的混合(如就地循环模式、实验室模式、翻转课堂、弹性模式等),更是开展跨地、跨校的协同教学的创新应用模式。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媒体的先进性,而应利用丰富的媒体,盘活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而精品资源在线课程的应用调查匮乏;对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估分析不够;缺少自营共享课的规划、实施、管理的分析总结等也是当前混合式慕课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