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拉玛五世改革与洋务运动中的外语战略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五世拉玛洋务运动

(吕梁学院外语系)

一、引言

提及洋务运动,我们并不陌生。但说到泰国拉玛五世改革,有些人并不熟悉。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争夺原料、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殖民地,他们用大炮和廉价商品打开东方各国的大门。在民族危机时刻,东方各国纷纷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唯有泰国拉玛五世改革取得了成功,其它国家的改革均遭到失败。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等分别对拉玛五世改革与洋务运动成败的原因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笔者另辟蹊径,以对比两个改革中的外语战略作为切入点,探析改革者对待外语的态度、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改革产生的影响。

二、拉玛五世和洋务派外语学习的具体表现

拉玛五世自幼跟随英国和美国教师学习英语,即便是继承王位后,他依然坚持学习英语,他的英语水平极高。在对西方文化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他在政治、军事、法律、社会习俗、教育、交通、电力、邮政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他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蓝本进行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制度方面,学习西方的议会制,改革政府体制、设立内阁,按照西方样式设立政府机构和部门;改授田制为薪俸制,统一货币,改革税务;法律方面,按照西方模式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军事方面,按照欧洲模式建立军事制度,实行义务兵役制,创办军校,配备先进的军事设备。社会习俗方面,学习西方的文明制度,废除了繁琐的仪式和跪拜礼。逐步废除了奴隶制,取消了各种人身依附关系,大力兴办现代教育,建设现代医院,发展现代交通和邮电事业,修建铁路,开办邮局。

相比而言,洋务派出于维护封建统治和自身的利益,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创办了洋务学堂和企业。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发展实业,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二是为了培养洋务活动所需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也主要以“西文”和“西艺”为主。

三、拉玛五世与洋务派在外语学习方面的态度

在分析拉玛五世改革的特点时,贺圣达认为拉玛五世改革与其它东方国家的改革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他有一个适应近代改革所必须的具有现代文化素质的有力的领导集团。在这个集团中,拉玛五世自幼接受西方教育。他的父亲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和培养。他在9岁开始随英国教师安娜学习英语和文化知识。5年后,安娜离开泰国皇宫。他的父亲随即请来美国人钱德拉继续教授他英语。熟练的英语水平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使得拉玛五世出类拔萃。

在熟练地掌握英语的前提下,他迫切想要去其它国家看看。他的出访使他大开眼界。回国后,他大力倡导“泰体西用”。具体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王室成员接受西方近代教育,选派14名王室成员前往西欧学习;二是在皇宫中设立英语学校,教授王室成员学习英语。从拉玛五世给在外学习的儿子们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我要向你们指出,把你们送出国接受欧式教育,我的目的不是(要你们)只会运用外语知识和欧洲的工作方法……外语知识只是进一步求学的工具。

通过对拉玛五世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派送儿子们去国外学习以及他给儿子信中的训诫的分析,不难看出拉玛五世的外语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向西方学习,首先就要掌握西方的语言;第二,英语固然重要,但是它只是进一步求学的工具;第三,学习外语的主体是王室成员。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拉玛五世打造了一个适应改革需要的、强有力的、接受了西方教育的改革团队。这个团队为改革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比而言,洋务运动则没有形成像泰国拉玛五世改革那样的领导集团。就向西方学习而言,蒋廷黻指出,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王亚明指出,就文化保守性而言,洋务派和顽固派只具有相对意义,或者说二者具有同一性,洋务派“中体西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路径的依赖。顽固派由于自我文化中心主义的优越感而产生对西方文明的拒斥心理,不懂得不变法之害。除对文化路径的依赖,也包括各种制度路径的依赖,制度创新不足是早期现代化的重大障碍。皇室成员也没有像泰国拉玛五世时那样学习英语和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四、对比分析

(一)外语人才培养的主导思想与目的的差异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洋务派成立了多所洋务学堂,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语言及科学文化知识而使中国走上复兴之路。而这种复兴并不是为了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而是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在向西方学习时,表现出对西方极强的依赖性,学习西方的实用科学技术近乎达到了模仿的程度。在管理上,采取类似封建官吏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管理落后。就拿京师同文馆的管理体制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一个衙门,教习和汉语教习任教几年后随被委以重要官职。学生也以升官作为主要目的,对外语和实用科学技术学习重视不够,学成后或成为外交官或成为翻译官或成为洋务官员或学堂的教习。同时,清政府的腐败恶习在同文馆中也非常盛行。李传松介绍当时的学风时说:学员之中多数是官僚阔少,他们“讲门第、摆阔,有仆役侍候,借故放假,酗酒赌博,临考则抄袭作弊,扒门子,拉关系,其不讲联络者虽文理优长,名次概行列后”。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中的外语学习功利化程度非常高,这就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现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贺圣达指出,拉玛五世的改革思想以“民族为本,泰体西用”作为指导思想,在维护泰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前提和基础上,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移植西方军事、行政、财政、法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在对比拉玛五世与东方其它国家改革成败的原因时,贺圣达则指出,其中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就是它有一个适应近代改革运动所必须的具有近代文化素质的有力的领导集团。这个领导集团的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近代西方教育,并且牢牢地控制着国家政权,基本上能行动一致。拉玛五世本人英语水平相当高,能够运用英语进行阅读和学习西方文化。他不仅让皇室成员出国留学,接受西方的教育,而且在宫中开办英语学校,邀请英国人授课。拉玛五世将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员组成自己改革的主要力量,为改革的实施不仅提供了智力支持,而且为改革的措施和思想的实施和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外语人才培养的倡导者和学习者的差异

从外语学习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来看,晚晴时期,中央和地方实力派官僚奕、曾国藩、李鸿章等发起了自强振兴、救图存亡的洋务运动。而泰国的改革由泰国皇室发起,主要是国王拉玛五世。从招生方面来看,清朝末年,我国洋务学堂对外语学习的要求不同于泰国。要求报考者年轻聪慧、出身清白,而且要由官员推荐。例如,宝鋆等的《筹办夷务始末》中记载到京师同文馆招收“资质聪慧、年在十三四以下者,俾资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学制史料》指出,上海方言馆要求报名者“由官绅有品王者报送,取其年貌籍贯三代履历,赴监院报名注册”。从这些要求中,不难看出对报考者的要求深受科举考试的影响。不仅要求资质聪慧,而且要求有官绅推荐和报送。但这些学习者多为皇室之外的人。

(三)外语人才培养方式、地位和作用的差异

从教师的角度看,洋务派倡导设立同文馆早在1861年就已经获批,由于教师奇缺,迟迟无法实施。拉玛五世直接聘请英国人担任英语教师。从生源角度来看,初期主要以八旗幼童为主,拉玛五世选则主要派皇室成员。从教育目的来看,清政府主要是为了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清政府主要以培养外语“官员”为主,他们服务于清政府实业和外交人才的需求,按照官员来进行管理。而在泰国,他们则成为推进泰国改革的中坚力量。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同文馆课程设置较多,内容庞杂,学习年限为8年。由于有关拉玛五世改革中英语学习方面的资料缺乏,无法了解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但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窥见拉玛五世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在泰国,学成人员或留学归来之后成为泰国改革集团的主要力量,并且担任着国家重要部门的领导者。而在洋务运动中,学成之后,主要服务于涉外和制造行业,很难成为国家重要部门的领导,也只是适应封建体制的实用需要。故而,发挥的影响力有限。

五、结语

泰国拉玛五世改革的成功与我国洋务运动的失败,都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在共同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但在外语战略的指导思想、倡导者、学习者、学习方式、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人才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虽不能说是两国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但也有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五世拉玛洋务运动
论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绘画发展的影响①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评价
流散、杂糅与英格兰身份焦虑:爱尔兰战争中的《亨利五世》
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人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忠犬盘苏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演变
城市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