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2019-01-30◆
◆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同庆道小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让学生真正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往往不是很多,我觉得自己的数学教学也还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事实上,数学课堂上的思考又是必不可少的,这和数学学习的特殊性有关,因为无论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还是其他各种目标的达成,离开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就都无从谈起,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做一些认真的思考,并让这些学习所得和思考鞭策自己仔细修正以后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更好学习提供更有意义的引领。
一、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在我所任教的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虽然考试平均分也都在九十几分,但是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慢慢意识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我的讲解为主,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都还是远远不够。这一点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没有好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教学准备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对这一点给予更多的重视。
二、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思考方面的内容
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面有很多明确的要求:首先,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和探索。其次,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思考的价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每一个内容的实现都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都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支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理解就必须有思考。基本思想更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去领悟,没有思考就不会有领悟。基本活动经验需要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去积累和回顾反思才能形成。同样,没有独立思考,就无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依靠题海战术去训练,靠思考而得到的往往更有意义。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不能离开独立思考。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四、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怎样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首先,在空间上,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尽量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来真正引发学生的思考。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说尽量提出需要思考的过程性问题,而不是有固定答案的现成的内容性问题。过程性的问题可以是间接的、高层次的、发散的、概念的等方面的问题(注:过程性问题和内容性问题的内容来自于崔海江老师的培训内容)。还有,在每一项数学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论进行回顾和反思,这一思考过程会让学生在积累数学经验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活动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本身的意义所在,这样的引导积累多了,也能够让学生在以后数学活动中自觉地进行更多更有意义的思考。
在时间方面而言,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是要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即使有些问题需要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也尽量在合作活动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一下,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再到小组中去发表或者听取别人的见解。总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切记不操之过急,不能仅仅为了按时完成这这节课预设的内容而压缩了学生真正动脑思考的时间,这样的做法只得不偿失。相反,如果我们能耐下心来,多留出一点儿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有了更完整的思考过程,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往往比听老师讲解要好得多。长此下去,我们反倒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因为这样的思考过程往往能让学生自己真正探求到数学的本质。一但缺少这样的思考过程,或者这样的过程进行得不够扎实,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容易停留在表面,出现“知而不识”的现象。再者,思考本身就是学生主动把知识进行内化的一个过程,有了这个内化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把握到数学的本质,探求到其中的规律。
说到底,这一切都要以学生真正的思考为基础,为支撑,所以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思考,去自主探索。对于这一点的思考和实践,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