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9-01-30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权衡作文题指令

徐 超

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给考生提供一个材料,创设出一个情境,或提供关键词或名人名言,提出相关的问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引发学生思考,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它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它依然是材料作文,只不过与传统材料作文相比,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这类作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绝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指令性特别明显。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十分明确、具体,或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或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或指令写作内容,或指令具体的问题,从而引导、驱动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性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部分材料或任务有时还具有思辨性、矛盾性和权衡性,考生必须认真审题,辨析是非、因果、表象与本质,权衡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和传统材料型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在说理要求上就事论事,议不离事,依事说理,呈现思维的深化,在说理范围上专论一点,集中精力说清议透一点,在说理态度上合情合理不偏激不过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阐述理由,文明交流,具有很好地导向作用。自从几年前全国卷出现后,一直是作文命题的宠儿。

分析这几年高考真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题,我将任务驱动型作文分成三类,每一类的特点不尽一样,任务不尽相同,审题立意同中有异,下面试作简要分析。

一、看法与评价类

所谓“看法与评价”,就是命题者在题目中直接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或就材料中的事物进行评价,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类作文一是以最新的社会现象为材料,让考生就现象发表看法。这类考题写作角度很多,考生只要选准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即可;材料中也可能暗示了写作角度,考生需仔细审题,冷静判断,以免偏题。二是以争议事件为材料,让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考题的写作角度较多,考生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判断与思考。这类作文题通常不是简单地让考生进行是或非的判断,或者对某个现象进行褒贬,而是要求考生统筹材料的整体内容,写出自己的看法。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给出“父亲开车接电话遭女儿举报”一事,然后提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的问题,并要求“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该题就属于“看法与评价类”。2016年全国卷一漫画材料同样属于这类。再比如2019届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选取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做材料,让考生从肇事女士、公交车司机和一群乘客任一角度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也属于此类。此类题在各地高考模拟题中最为常见。

一般而言,考生可根据“你怎么看”“你如何评价”“谈谈你的看法”等任务指令语判断其是否属于此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考生首先是分析,认真阅读材料后,提取材料中的各方观点,或理清材料陈述的现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是选择,在对各方观点或各类现象比较、分析以后,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喜好,选择一个有话可说的角度,或找出材料中的核心语句,从而确定写作角度。最后是立论,根据对材料的综合理解,确立好自己的观点。

二、权衡与选择类

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有矛盾、有对立的多则材料,或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斟酌、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该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就“三名候选人”进行“思考、权衡与选择”,回答“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问题,这显然属于该类型作文。又如2018年某地联考卷材料先说了共享单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了种种便利,很受欢迎,接着又列举了乱停乱放、私自加锁等多种乱象,然后提出“共享单车提供了方便”还是“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的思考,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也属于这类题型。

权衡与选择类作文题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考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比较和评价,求同求异,辩证思考。只有在斟酌、权衡、比较之后,考生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然后在文章中展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同时,这种材料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二,关涉的人物或问题不止一个,而是几个或几类,这就使“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第三,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性。

对于这种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的现象或看法,在权衡与选择时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所论议题必须符合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是切入口要小,越小越能发挥写作水平。而对于有正误或优劣之分的现象或看法,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通过认真比对,分出孰对孰错或孰优孰劣,找出对错或优劣的原因,然后再找出切入的角度,选择出要写的话题。

三、组合与延伸类

所谓“组合与延伸”,就是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句,要求从中选取两三个词或两三句话进行搭配组合,进而构思立意,写出一篇文章。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句组合,并写出具有创意、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对关键词、句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2017年全国卷采用的就是这种命题方式。

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读懂任务必不可少,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象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同时,还要读懂关键词、句之间的关联,这是因为选取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高低。考生选择组合时,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丰富的词、句,做到扬长避短,利于发挥。

做这类作文题要注意多向发散。多向发散就是对要求中的任务材料多方面发散思维,选择自己有想法的点,进行深入挖掘来立意。由于写作时要展现选择的原因和权衡思考的过程,去挖掘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具体立意时切入口务必要“小、新、深”,便于深处驱动写作,可以借鉴多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例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要求从十二个关键词中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但需要先深挖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隐含的深意。在此基础上,寻找任意组合的共同立意,如由“长城”“京剧”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热情的中国、开放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谈谈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将“京剧”与“广场舞”并置,谈传统与传承、传统与流行等;将“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勾连,谈文化悠久与严峻现实;将“长城”与“一带一路”相互对照,谈发明、创造、创新等;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三种类型既有任务驱动这个相同点,又有各自的不同点,考生在写作时需认真审题,仔细甄别,有的放矢,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权衡作文题指令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最高的权衡境界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表白
中断与跳转操作对指令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