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
——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利息答题数学知识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罗川小学)

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一)部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滞后

随着小学六年级的数学知识难度的提高,逻辑性更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很难保持长效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学生很可能将注意力分散到别处。由于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进度,通常在面对教师课堂提问时,要么一知半解要么答非所问,呈现思维与课堂进度衔接不畅的情况。而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于知识学习还停留在概念、定义理解阶段,但实际教学进程已开始展开问题演练,使得学生在学习速度上慢半拍。课堂前面环节的阻碍,使得学生失去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进度严重脱节。

(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

六年级涉及的数学知识难度更大,如分数乘除法、位置与方向、百分数、负数等知识。这些知识的问题表现为以数学语言为主的形式,对于解题过程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但是学生创新思维不足,对于问题中出现的符号、图形不够熟悉,当大量数学语言组成的问题出现时,答题便无所适从。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培养,认为只要根据题目要求,解答出正确答案即可。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倾向传授学生某题型的固定解题方法,对于更多可能性解题的方法没有进行扩展。由于学生缺少对答题的训练,或是教师要求固定的答题方式,使得解题所采用的数学表达方式单一,答案不能说明问题中心,不但阅卷教师看不懂,就连自己理解也产生歧义。

(三)课堂深入思考机会少

六年级数学知识的记忆性新知识较少,更强调对原有知识的组合应用,这需要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明白问题的要求和解题逻辑。但出于课时的考虑,大部分教师对疑难问题的讲解,没有给学生预留太多的思考空间,直接对问题解题过程进行讲解。所以学生对某一问题或知识的深入思考机会少,在教学活动中没能明白解题思路,完全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去解题,呈现出固定的解题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限制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生没能在教学活动中跟上进度,其实有很大原因与课堂氛围太过严肃、趣味性低有关,以致不能在课堂上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知识讲解中,从而让其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欲望,萌生创新意识。

例如,在“利息计算”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以及基本的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同样通过利息知识的讲解,也可初步培养学生“理财”知识,培养其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

为了提高利息知识点的学习趣味性,除了解答教科书的基本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题目,即定制题目,比如根据每位学生的零花钱金额,让学生算出存入银行1年、5年、10年后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这个问题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通过提出学生的零用钱存款利息问题,还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最后,老师再由浅到深地对知识进行传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老师还可以提出更高难度的问题,如拿出展示一张2000元的存款单,提出问题:将这2000元钱存入银行一年,利率为3.25%,一年后到期可以取回2065元。打算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自动转存一年,如此3年。到期可以取回多少元钱?

为了降低学生独自解题的难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合作解题。由此得出第一年到期本息共2065元;然后连本带息再存一年公式列为2065×3.25%×1≈67.1(元),一共取出2065+67.1.=2132.1(元);再存一年,公式列为一共取出2065+67.1.=2132.1(元),一共取出2132.1+69.3≈2201.4(元)。若是学生们答题效率高,那么还根据银行每年的利率浮动设置新问题,提高解题的挑战性。最后提出扩展性问题,即根据不同利率、方法存2000元,还有哪些存法收益更高。

(二)加强教学活动的动手环节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锻炼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在课上提供几样道具(橡皮泥、尺子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实践,利用各种方法计算出某一三角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利用提供的橡皮泥捏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放在刻画好的充满方格的纸上,每个方格边长为1cm,学生通过计算方格数得出三角形面积。但是这样的方法虽然有效计算出面积,但是效率太低,而且面积更大的三角形也不适用这种方法。接着,教师顺势提出课本上的解题方法,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讲解内容上。

通过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对三角形的直观动作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然后辅以逻辑思维的过程,将知识点有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在这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类比思想

所谓类比是将两个或两类具有相似之处的事物进行对比,如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类比训练,能够引导其利用旧知识对新问题进行解答,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在脑中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通过对已知事物的相似属性的了解,去观察和发现对比事物的相似之处,从中得出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类比思想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思考视野,基于现有知识又突破旧知识的局限,提高其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例如,“百分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在计算中有效转化成小数进行计算,或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通过一定的类比训练,让学生明确两者的相同属性和差异。

介绍生活中的百分数应用场景,如商场购物时展现的打折标牌,有的显示“7折出售”,有的显示“降价30%”。这样的字眼,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即打折后的价格=原价格×0.7(即原价70%)。接着教师介绍百分数的用途,以及与小数计算的差异,明确百分数与类比对象的相同和差异之处。由于百分数可以转换成多种形式计算,提供更灵活的答题方式,所以其在类比训练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语

综合上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逐步提高学习难度,配合动手活动环节,将知识有效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形式,从而满足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利息答题数学知识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学中文
邀你来答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利息
幽你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