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2019-01-30王改丽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文化

王改丽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互联网与文化似乎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强大的融合力[1]。互联网与文化的强强结合,催生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依托网络通信技术和新媒体介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是一种带有网络技术烙印的广泛的文化集合,包括通过网络形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交往互动,以及经由网络塑造的崭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网络文化的盛行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社会交往、思想观念、价值准则等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由于缺乏坚定的意志力和敏锐的判断力,他们尤其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价值观念扭曲、人际交往冷漠、责任意识弱化、网络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重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积极探索解决对策,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在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时,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性分析和鉴别能力,必然会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形成一些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一)冲击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

网络文化的繁荣为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传播扩散的机会,也使得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遭受冲击。一方面,多元的网络文化动摇了大学生的主流政治价值观。网络文化是全球不同文化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文化的综合体,内含不同国家、政党的政治观念、意识形态。热衷于网络文化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国家政治价值观的影响,致使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甚至在政治原则上出现摇摆、错位的现象。另一方面,宽松自由的网络文化环境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宽松自由的网络文化环境给大学生网民提供了足够宽广的信息交流平台,任何大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获取信息。但是这样的文化环境,易使部分大学生忽视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如毫无顾虑地点赞、转发或评论一些谩骂和攻击党和政府的不实言论,这种毫无政治责任感的行为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党和国家的政治权威受到挑战。

(二)扭曲大学生的交往价值观

当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随处可见。大学生长期接触网络文化,人际交往价值观必然会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不良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交往信任度降低。网络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也夹杂着一些虚假信息。在网络信息交流过程中,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轻易相信他人,结果受到欺骗。长此以往,大学生很容易对人或事产生怀疑、猜忌的心理,从而诱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危机。网络中的人际信任危机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使其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再轻信他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关系[2]。另一方面,不良网络文化会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趋向功利性。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交往不再以真挚的感情为基础,而是以权势、利益为基础。热衷于追捧网络文化的大学生,势必会受到这种交往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受其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不再单纯地停留在感情的层面,往往更加注重功利性的“条件”。如倾向于和官员、富商家的官二代、富二代交朋友,这种功利性的人际交往玷污了友谊的纯洁性,影响了大学生对美好友谊的向往和追求。

(三)干扰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

网络变革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催生了新型的网络消费文化。网络消费文化倡导人们通过市场消费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地位和品味,引诱人们把满足物欲当作人生最大的追求和意义。一方面,大学生受网络消费文化影响,易产生从众消费观念。网络文化中夹杂着很多崇尚拜金、享乐、时尚的消费文化。例如,知名网红蔡欣颖发布在网络上的“炫富摔”,一不小心从全球限量版粉色宾利里摔出了20000新币的爱马仕、新款iPhone等。部分大学生受此消费文化的影响,就会产生从众的消费心理,把消费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物质消费层面,把享乐、金钱当成人生奋斗的目标,从而忽视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受网络消费文化影响,易产生盲目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对网络消费文化的追捧与盲从,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常常出现单凭个人喜好而购买商品的盲目消费现象。例如,淘宝、天猫、京东等商家利用网络文化的渗透性、虚拟性,大肆宣传商品的大品牌、好功能、优服务等,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很容易被其虚假、浮夸的宣传诱惑,不考虑商品的实用性就冲动地购买商品,最终造成盲目消费。

网络文化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社会,似乎远离现实社会中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制约和约束。而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文化较多的一个群体,势必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致使自身的政治价值观、交往价值观、消费价值观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最终引发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道德情感冷漠、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多元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为了能够充分地利用好网络文化的优势,需要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趋利避害,达到利用网络文化育人的预期效果。

(一)网络本身原因

1.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

互联网络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虚拟平台,相较于现实世界,网络世界具有独一无二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个体也具有隐匿性,每个人的言行都可以通过数字和符号来进行表达,这无疑是给网络用户涂上了一层保护色,方便他们在网络中传播各色各样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而大量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借助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掺杂进网络文化之中,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缺乏理性分析和全面鉴别能力的大学生受此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就会表现出言语偏激、随意,行为轻佻、散漫的状态,甚至出现肆意攻击党和政府、公然宣扬西方价值观的现象。

2.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网络的开放和包容反映在其网罗了各个民族、国家、区域的独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资源,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也不论是科学的还是迷信的,都可以在网络空间里找到。正因为如此,网络文化中就出现了很多拜金享乐、盲目从众的消费文化,践踏诚信、追求功利的交往文化,甚至是夹杂了许多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文化。而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接触网络文化较多的群体,他们乐于接受网络文化,热衷于追捧网络文化。但如果长期沉溺于网络文化,必定会受到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造成思维上的混乱和价值上的模糊。对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受蛊惑,致使自身的价值观偏离正确的轨道。

(二)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错综复杂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自由精神。自由竞争的社会现实映射在网络文化中,表现为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盛行。长期接触网络文化的大学生可能会进入金钱至上、物欲至上的误区,认为追求金钱就是追求价值,这种错误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生目标的正确选择。此外,移动通信技术和新媒体介质的广泛应用,使全球不同的文化迅速汇聚于网络,形成多元的网络文化。西方国家凭借自身的网络技术优势,把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隐匿于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之中大量地输入我国。乐于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大学生难免会受此网络文化的影响,说出或做出一些与我国主流价值观不符的话语或行为,更有甚者,盲目推崇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弱化甚至冲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2.网络文化监管机制不健全

现实社会中的文化与网络的紧密结合,形成了网络社会中的文化,也就是网络文化。面对网络社会,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形同虚设,而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又没有形成,因此,网络文化的生产、传播受道德规范的约束有限,这就造成了不良网络文化的大量涌现。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受此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很容易出现道德选择和价值目标的偏离或迷失,甚至影响自身健康人格的塑造。尽管我国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关网络和谐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网络规范和法律条文来管制网络文化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网络中的不良思想文化、错误价值取向以及违法犯罪行为一时之间难以避免,必然影响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

(三)高校方面原因

1.价值观教育功能弱化

高校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高校系统的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虽然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但是课堂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仍然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在教育内容上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未能满足大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教育方法上单调、古板,缺乏创新,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正因为这种教育误区的存在,致使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功能出现弱化的现象。而高校价值观教育功能的弱化,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不良网络文化面前没有较强的抵制能力,更没有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进而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网络道德教育不完善

伴随着互联网一同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娱乐、交往、消费等活动中都不同程度地留下网络文化的烙印,网络文化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响应社会号召,严守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尤其要强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网络消费等方面的教育。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还存在忽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甚至是忽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象。一些高校的德育工作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德育内容与形式古板单一,面对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伦理道德、价值选择等问题,无法及时给予大学生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从而导致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网络道德滑坡。

(四)大学生自身原因

1.未具备全面的甄别能力

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型的网络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求知、探索兴趣。但是,网络文化中精华与糟粕、高雅与低俗并存,尤其是一些有害信息、不良文化裹着华丽的外衣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大学生的面前。而多数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且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网络文化中隐匿的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功利性交往价值观、物欲至上的消费文化等缺乏判断、筛选、甄别能力,很容易被纷繁复杂的文化表象所迷惑,轻易地接受某些与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不符的网络文化,甚至是毫无戒备地接受、认同隐匿在网络文化中的西方价值观念,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否定。

2.缺乏强烈的自律意识

宽松自由的网络文化环境为大学生网民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使其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观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获取丰富的信息。但是,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中,缺乏自律意识的大学生会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对网络文明公约和网络道德规范视而不见,甚至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事情。如不加辨别地肆意传播有害信息,毫无顾虑地点赞、转发或评论一些谩骂和攻击党和政府的不实言论等。总而言之,正是因为部分大学生缺乏强烈的自律意识,无法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对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才会使他们产生这些毫无社会责任感的网络行为,因此,大学生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网络自律意识。

三、消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的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因此,必须重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的消极影响,积极探寻解决对策。

(一)社会方面: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1.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督管理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网络文化监管机构,落实对网络文化活动的实名登记,严格审核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相关内容,畅通违法违规文化活动的反馈举报渠道,减少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侵扰,确保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全面的网络文化管理系统,设置“信息海关”,及时、有效地控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传播,努力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2.完善网络文化法律法规建设

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法律法规已成为规范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社会中,法律法规的滞后与缺位给不良网络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可乘之机。不良网络文化的发展严重危害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合理塑造。为从根本上规范网络文化,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必须进一步完善对网络文化法律法规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网络文化立法,严格规范网络文化的发展[3]。相关部门及网络工作者要深入调研,制定可操作的、具体的、科学有效的网络文化法律法规,使网民在进行网络文化活动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社会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网络文化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对网络文化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依法依规抵制不良网络文化,减少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

3.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社会加速转型的今天,文化的作用更加重要。但是,作为新型文化形态的网络文化在广受大学生热烈追捧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交往价值观、消费价值观的合理塑造、对大学生抵制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侵蚀有着重要作用,必须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繁荣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才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高校方面:全面加强相关教育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接触网络文化多,受网络文化影响也深。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有益的,一些消极有害的网络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高校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要主动占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文化阵地。高校应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运用富有趣味性、教育性和感染力的图片和视频,潜移默化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高校应有目的地针对网络文化中的错误思潮、虚假信息等,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旗帜鲜明地表明自身的立场,引导大学生识别真伪、明辨是非,弘扬社会主旋律和正能量。

2.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在网络文化盛行的环境下,网络交往、网络消费等活动所传输出来的价值判断、道德选择等都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高校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首先,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和网络道德判断能力。通过课堂系统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和网络道德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面对人际交往和物质消费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绝不能让大学生因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失去其应有的良好道德品质。其次,高校要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通过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文明观、网络道德观,引导他们把这种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自律行为。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文化自由开放,缺少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导致一些不良网络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大学生畅游在网络文化的海洋中,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很容易受到负面网络文化的影响,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动态,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教育、网络消费心理教育等,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提供人际关系、网络消费等方面的专业指导,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5]。另一方面,要重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高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要遵循“三贴近”原则,针对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中大学生常见的网络交往猜忌、怀疑心理,网络消费盲目从众、烧钱拜金心理等问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教育引导,构建大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大学生应对不良网络文化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个人方面:努力塑造健康人格

1.提升自身筛选甄别能力

自由开放的网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在这些思想、文化之中,并非所有的都是积极有益、健康向上的,其间存在着大量的错误思想和低俗文化。热衷于网络文化的大学生,由于缺乏较强的理性分析和鉴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筛选甄别能力,有效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渗透与侵蚀。一方面,大学生要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引导,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的本质,有效识别网络文化的优劣,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扰,避免因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导致自身价值观发生偏离[6]。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自觉提升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分析能力,在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时,学会主动辨别其虚实真伪,有效抵制不良网络文化对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坚决守好自己的思想阵地。

2.发扬网络道德自律精神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7]大学生自觉地发扬网络道德自律精神,有助于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营造,也有助于网络文化健康、良性发展。为有效抑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发展,促进优秀网络文化的繁荣,发挥优秀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大学生必须自觉发扬网络道德自律精神。一方面,大学生要提高网络道德自律意识,不传播虚假信息、不轻信网络谣言,不盲目崇拜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理性看待各种网络炒作和社会事件,坚决抵制不良网络文化对自身价值观的侵蚀。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强化网络道德自律行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努力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公约,自觉履行网络道德义务,自觉规范网络道德行为,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结语

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对网络有着更深的依赖性,因此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也更加深刻。这就需要社会、高校与大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协作,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消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要合理抑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发展,科学净化网络环境,唱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旋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培育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推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型网络文化,发挥优秀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使优秀网络文化成为滋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资源。

猜你喜欢

价值观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