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官微语言的顺应特征及其规范引导策略

2019-01-30陈长旭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官微模因语境

陈长旭

(1.中央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2.信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语言顺应论最早由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1987年提出,该理论把语言看作人类与生存条件之间若干顺应性互动现象中的一种[1]67。也即语言的使用就是一个不断顺应、选择和决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语境下学习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他们的话语表达方式及语言审美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校官方“双微”平台建设的一大难点是如何消除话语差异,有效顺应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语境,用大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网络话语形式来帮助提升平台的运营水平和教育效果,从而真正占据主动地位,从容轻松地控制话题选择、吸引学生注意、引导舆论走向。本文从语言顺应论的视角,着重从语境因素顺应、语言结构调整、语言模因引介等维度对高校官微平台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的顺应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并就相应的规范引导策略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本文所用语料主要选自周口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号(ZKSY)、河南科技学院科院青年微信公众号(KYQN)、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微信公众号(CMXY)、西亚斯网络文化工作室微博(XYS)、新乡医学院校园空间微博(YXY)等高校官微,为语料出处备注方便,文中各平台名称均使用拼音简缩代指。

一、高校官微平台的语言顺应及其表现特征

(一)交际语境的约束与顺应

顺应论视域下的交际语境主要由交际双方及其所处的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构成。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交际双方,也即话语发出者和话语解释者[1]81。高校官微平台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多有思政教育或新闻宣传工作背景)带领专门的学生团队负责日常管理运营,功能定位和校园网主页不同,它较大程度地保留了自媒体平台互动交流、休闲娱乐的功能,外宣功能适当弱化,受众定位相对窄化,经常会虚拟出一个带有动漫色彩的“人格化”信息主体(相当于话语发出者),在平台上以学长或学姐身份发起话题和发布信息,如周口师范学院的“周周”、新乡医学院的“小新”、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的“辛眉媞(新媒体)”与“CCMM(传传眉眉)”等。

高校官微平台的自我角色定位十分关键,因为与目标受众之间不同的角色关系对于信息发布使用什么样的话语表达方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当前的互联网语境与其诞生之初的情况已经迥然不同。“建基于虚拟空间的网络组织,其信息传递不再表现为一种垂直等级模式而是表现为一种网络互联模式。”[2]187这种信息传递模式超越和解构了传统的信息权力中心和信息垄断格局,营造出一种平等、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和话语环境。高校官微主动放低身段,变换身份,有利于消除师生角色关系带来的话语限制,是有效实现网络语言顺应的先决条件。

高校官微语言表达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聊天、唠嗑、卖萌的口气,发起话题时主要使用“聊聊、撩撩、唠唠、唠叨、说说、盘点、分享、开撩、晒晒”一类的词语,句末语气词也是异常丰富,有些过嗲过萌的语气词甚至在现实口语中也几乎不怎么使用,如喔、哦、耶、唉(诶)、哒、哈、啦、咯、呐、哪、哇、吆、呀(鸭)、吧(叭)、啊、呢,等等。此外,这些校园官微还经常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昵称、别称、小称来称呼目标受众(即相应的大学生群体),竭尽所能地压缩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彼此的关系,提升受众群体的存在感,激发他们参与交流的兴趣,如少年、小主们、筒子们、小伙伴、小可爱、童鞋、靴子、团宝(团员)、萌新、小石榴、小石器、小石坝、小尾巴、小碳球(军训新生)等。

交际语境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语言信道,传统的语言信道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互联网技术催生出的新媒体平台是一种全新的语言信道,在这种语言信道中,传统的语言符号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大量侵入,形成一种多元交织的网络语言符号体系。网路语言的超文本结构以及网络平台空间的无限性,让人们可以肆意引入各类新奇的符号形式或是变换调整信息的文本结构,而丝毫不用顾忌人工与空间成本。在我们所观察的官微中,几乎每一条微博或微信都附有大量的图片、语音或视频。为了提醒受众,不少信息的标题经常会特别注明“内附视频”“内附美图”等,句末的标点符号也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表情包代替。在文本的排列方面,经常会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的“段落式”结构,而直接采用不加句末标点的“散文诗式”的逐句分行模式。在有些相对轻松的话题里,还会出现逐词或逐字分行的情况,字词句的组合排列成为一种空间艺术,除了极个别的现代派诗歌之外,这种文本排列形式在传统书面语中是不可想象的。

“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3]12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这些校园官微团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尽管有个别官微信息在字词推敲、逻辑规范方面乏善可陈,但是在结构创意、符号组合等方面却又总能让人惊喜不断。唯美酷炫的视频图片、精彩纷呈的视觉造型往往成为主角,文字反而成为附庸的背景信息。对于部分校园官微的这种略显浮躁的娱乐化炫技,我们有必要暂时多一些宽容和耐心,不妨先把它看作高校官微团队在顺应网络俗民语境过程中的一种预热与操练。

此外,高校官方微信和微博这两类不同的自媒体平台在管理质量、文字水平、语言风格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应该也是和不同媒介信道的技术特征和功能定位有关。一般而言,高校微信公众号基本是按照校园网主页的模式来建设和打造的,板块专栏设计相对灵活,指导教师在把关审查方面投入较多,文本质量较高,结构严谨完整,图片、语音、视频精挑细选,制作专业,各种符号搭配组合富有艺术美感,主题教育和价值引导的功能得到凸显。微博平台在界面酷炫程度上丝毫不亚于微信,但文本质量相对较差,文字简短,结构零散,内容更新速度较快,话题轻松琐碎,有些相对私人化的内容一般很少会在官方微信平台上出现,如问早安、问晚安、寻物启事、失物招领、晒心情、毫无背景信息地晒些鸡汤句子等。所以,相对于微信而言,高校官方微博的功能定位更加偏重于生活服务、娱乐休闲和课余交流。

(二)语言结构的商讨与选择

推文的趣味性、价值性和情感性是促成大学生用户认同、分享的重要因素,其关键是要契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4]。所以高校官微语言结构的变异、选择和商讨既要考虑信息传达的准确和顺畅,又要努力顺应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审美追求,既要经济简洁、诙谐有趣、感性时尚,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这些苛刻的要求决定了高校官微平台在语言使用上必须有更高的标准和定位。

1.不同符号、语码的混搭组合

网络语言的多元化符号体系为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各种表情包、键构符、肢体符号很受大学生们的欢迎,高校官微语言中经常在句子停顿或者句子末尾的地方使用这一类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印刷文本中的标点,不仅能够起到停顿断句的作用,而且也能够为网络虚拟交际中“身体不在场”状态提供一些弥补,辅助信息发布者表达一些微妙的主观情感。

在语码混搭方面,主要以英汉夹杂为主,间或出现一些汉语拼音或日语假名。例如:

2019年,在周师的flag你立好了吗? (ZKSY,20190106)

官宣:是时候pick你的秋裤了! (ZKSY,20181101)

没有计划也没关系!Just Do It! (XYS, 20181002)

确认过眼神,你就skr传媒人! (CMXY,20180909)

光の色告白//镜头下的师院花景 (CMXY,20170316)

除了这种普通的语码混用之外,还有一种语符错配模式也广受欢迎,即把语义相承的小句或者意义相关的词语通过汉字和拼音混搭错配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陌生化的戏剧性表达效果。例如:

师(lang)院(cai)学(nv)生(mao) (CMXY,20171125)

男(seng)女(duo)比(zhou)例(shao) (CMXY,20171125)

以一种文(mai)艺(nong)方式来给大家梳理一下——用古诗词抒发情感。 (CMXY,20170304)

2.语言表达形式的新奇与多变

词语的谐音、借称、缩略等技巧在高校官微语言中已经属于比较常规的语言表达手段。语料分析中,我们可以在许多方面看出高校官微团队在追求新奇语言、制造轰动效应、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做出的尝试和努力。例如,在活动预告或活动邀请信息中,主动摈弃以往严肃刻板的通知公告语体,选用比较典型的广告式语体,随处可见“首发”“速观”“速览”“抢票”“重磅来袭”“酷炫来袭”“新鲜出炉”“等你来约”“等你来战”等充满挑逗性和诱惑力、耸人听闻、刺激眼球的词语。

在语言形式的多变性方面,习惯于把相同的内容尽量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竭力避免相似或类同。典型的例子是校园官微上的社团招新公告标题,因为是每一年的常规性活动,所以相关语言的调整变化更能彰显出信息发布者为了彰显个性、激发新生兴趣所做出的艰苦努力。我们搜集了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官方微信平台2017和2018年度的社团招新公告标题,在简短的句式结构约束下,相同的工作、相同的主题、相同的邀请,却几乎没有任何两个句子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可以想见,后台的信息发布者是如何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追求语言变异的最大化。例如:

宣传语:“我的大学我的团”“传媒四大社团,总有一款适合你!”“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一条招新公告!”“这么炫酷的新媒体中心,你确定不加入吗?”“不远万里,心艺等你!”(心艺剧社)“‘声’逢其时,‘音’你而来!”(配音社团)“我在二次元的世界等你来!”(动漫社团)“以年轻的冲动继续前行!”(光影学社)

邀请语:期待你的加入、在等你、等你来约、期待你的到来、等你来挑战、在呼唤你、期待你的加入、你来就对了

3.与校园网主页语言的差异化

尽管高校官微和校园网主页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但是作为一种校园官方媒介,总还是要承担一定的新闻宣传功能。我们可以从同一则新闻在官微和校园网主页发布时使用的标题上,看出两种平台在语言表达形式和风格上的不同。例如:

(1)迎新专题

开学典礼|遇见最好的自己从周师开始 (ZKSY,20181006)

*我校2018级新生军训成果汇报暨开学典礼隆重举行(1)加*号的句子是源自该校校园网主页上的新闻标题。

迎新晚会//一大波返图掉落,请查收~(KYQN,20180930)

*2018级迎新晚会举行

(2)通知公告

四六级报名通道即将开启,报考备考攻略在这里 (KYQN,20180925)

*关于2018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的通知

求贤令//风里雨里,传媒等你(CMXY,20170403)

*传媒学院诚聘英才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官微语言回避了校园网主页上的那种“宏大的叙事”“严肃的语境”和“生硬的公文套路”,通过语言的解构和重组营造出另一种更符合大学生网络语言审美追求的轻松表达,亲切随和的语气、诗化或散文化的语言无疑和大学生们的网络话语体系更默契。此外,还有些新闻考虑到人工成本的问题,标题或内容上没有大的改动,但是只要在前面简单地加上一个“重磅”或者“厉害了”,语体风格立马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更加有利于激发大学生们阅读的兴趣。

(三)语言模因的运用与植入

“模因(Meme)”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如果某种信息可以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和传播,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作模因。何自然认为,语言本身也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他还根据信息复制和传播方式的不同,把语言模因分为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前者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后者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5]。当代大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比较复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种资讯的获取又异常方便,所以大学生网络语境中使用的语言模因来源广泛、内容庞杂,可以集中反映大学生们日常的兴趣爱好、关注热点,所以这些模因往往具有一定的大学生群体归属和身份认同标志的属性。高校官微中如果能够经常不着痕迹、毫无违和感地使用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模因,那就基本达到了语言顺应的中高阶水平。

1.基因型语言模因

作为想要走遍四方的传媒人,Get几种新语言才好飞升上神呐。(CMXY,20170309)

三生三世的狂风袭来,你们招架住了吗? (CMXY,20170314)

街访//师院戏精,请开始你的表演! (CMXY,20171206)

滴!2017年余额不足,请及时充值! (CMXY,20171204)

科院全景VR重磅来袭啦,叮~请注意查收 (KYQN,20180905)

2.表现型语言模因

一杯敬考研,一杯敬梦想! (ZKSY,20181122)

那些年,我们做过的蠢事。 (CMXY,20170312)

你若军训,便是晴天 (YXY, 20180904)

母校/致我们曾经的小美好——母校一声呼唤,归来仍是少年(KYQN,20180818)

在茫茫人海中选中了我,缘分真是妙不可言。(KYQN,20180905)

大学生网络语境中的语言模因基本都源自平时对他们影响较大,或者曾经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一些信息或事物,每一个模因的背后都有一个可以引发大学生们情感共鸣的背景语境信息,可以瞬间激发他们脑海中的记忆和联想,勾起一种愉悦的审美体验,进而有效地实现“共趣”和“共情”。上述例句中的语言模因主要出自大学生平时比较热衷的修真小说、动漫影视、电视娱乐节目、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常见的短信提醒语等。其中,基因型语言模因因为形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所以相对容易辨识;表现型语言模因因为在原始模因语模或构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和改造,不同于基因型的完全“克隆”,辨识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考虑到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和模因编码解码能力的问题,一般高校在选聘官微指导教师时都会倾向于选那些网络生活经验相对丰富的年轻教师。

三、高校官微语言顺应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规范引导策略

(一)积极顺应与消极顺应

语言顺应可以根据现实交际效果分为积极顺应和消极顺应。高校官微建设需要坚持“窄受众、宽视野,低身段、高品格”的原则,既要时刻以青年大学生群体为明确的受众定位,注意保持平台内容的针对性,又要能够熟悉了解各类网络草根文化,不至于产生文化隔阂;既要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和青年学生打成一片,又要时刻不忘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底色,所谓的顺应并不是无原则的迎合。

一方面,在追求语言的新奇和变异效果时,尽量不要随意生造和乱造一些缺少理据的词语,高校官微不宜充当网络语言创新改革的急先锋。此外,在语言模因的使用中,一开始经常会出现较多的单纯为了营造娱乐噱头的语句,模因嵌入生硬,不够自然,语义内容关联性差、无聊空洞。尽管这种情况在“微语言”顺应调试过程中在所难免,不过随着官微平台建设的逐步成熟,这一类现象应该适当节制。另一方面,和校园网主页不同,校园官微语言环境相对宽松,为了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话题设置一般会比较开放和自由。例如,每逢七夕或是情人节,这些官微上基本都会出现“撩妹”专题,而且关注率和评论率都还挺高。根据目前的观察来看,这些专题的内容并无不妥,语言表述也比较讲究,不过平台指导者还是要注意加强审查,保持适度警惕,防止出现一些出格的内容。

(二)语言变异与语言规范

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特性、平台功能定位、大众娱乐偏好、信息发布者语文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印刷文本而言,网络平台语言中的不准确、不规范成分相对较多,以往已有不少学者提醒人们要注意这类现象的不良影响。总体来看,人们对于网络语言规范性的要求标准依旧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基于移动社交功能的自媒体平台上,只要能够借助一定的背景语境信息进行辨识,往往对其中不严谨、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和符号用法保持着较高的宽容度。不过,由于高校官微受众主要以青年学生为主,语言上具有一定的示范引导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引领着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语言审美风尚,所以在自我要求上需要更加严格一些。

高校官微语言中不规范的现象主要可以分为“文字与标点符号问题”“逻辑或语法问题”两个方面。文字方面,最常出现的是别字或误用。有些别字应该是属于故意为之的“谐音”借称,例如“石器(16)”、“石坝(18)”“靴子(学子)”等,但是也存在不少因为拼音输入时选字不慎导致的错误,需要尽量避免。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运用总是不加辨别,在该用状语标记“地”或补语标记“得”的地方总是习惯于一律用“的”(或“滴”)。在标点符号方面,最常见的是用频繁地分行、句间空格、表情符号来代替标点,这是网络语境中出现的新情况,目前尚无相关使用标准,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不过如果用到标点符号的时候,则必须严格按照《标点符号用法》规范使用。逻辑或语法方面的问题必须要认真对待,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更改和纠正。官微作为一种自媒体平台,语言更加偏向口语化,喜欢用简短的散句,句子之间多靠意合,少用连接词,上下文衔接往往比较随意,不够严谨。现在的学生在网络上待的时间普遍比较久,不少人养成了“零散化”“碎片化”的语言表达习惯,不善于使用复杂、严谨的长句进行深度思考和论证,这需要指导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把关。

(三)模因引介与价值审查

网络语言模因是吸引学生的一大利器,对于官微语言的成功顺应至关重要。在模因引介过程中,管理者们需要注意加强模因的价值审查,“在拓展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保持清醒认知,对于那些低俗、偏激的流行用语要坚决和它们划清界限, 并随时警惕这些语言对主流教育话语体系的负面影响”[6]。尽管参与校园官微运营的学生们在模因运用能力上不可小觑,但是在模因价值理解方面却不能高估,他们极有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基于一种娱乐好玩的心理而转引一些不恰当的语言模因。

网络语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方言,有些词语模因具有一定的群体身份标榜功能和轻度排外性质,文本解读有时候类似猜谜游戏,年龄稍长的教师容易和新一代大学生之间存在“网沟”,有些在大学生们看来已经平淡无奇的模因,在老师那里可能仍然存在识别困难。即使是比较年轻的教师,由于平时很少参与网络交友、线上聊天、联线游戏等网上俗民生活,一样存在模因识别困难的问题。所以,高校官微平台指导教师一旦遇到不熟悉的语言模因,一定要及时调查,主动了解模因的出处和背景语境信息,防止一些不良模因污染平台环境,努力做好校园官微的正向价值引导。

三、结语

新媒介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会改变话语的结构,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顺应这种全新的话语结构,就会成为新媒介平台上的“奇葩”“另类”和“局外人”。高校官微平台话语体系的“微语言”顺应有不少成功的典型,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不过,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每种技术都有自己内在的偏向。在物质外壳下,它常常表现出要派何种用场的倾向。只有那些对技术的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才会相信技术是完全中立的[3]111。自媒体平台是个五彩斑斓、山水奇幻之地,本性上比较偏好娱乐化的内容,成千上万的图片、闪耀夺目的视频、纷乱复杂的超文本链接,无不迎合着人们对于视觉快感的追求。在这种“广场狂欢式”的网络语境中,高校的教育者们如何在成功顺应的同时又保持必要的冷静,不致舍本逐末地陷入过度娱乐化的沼泽,最大化地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值得每一个人的深思与研究。

猜你喜欢

官微模因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半小时10万+ 3小时破百万 575万阅读打破纪录 钱江晚报官微如何将同题作文打造成爆款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全媒体时代,钱江晚报官微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官微需找平衡点
“官微”该是什么模样?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