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备课札记

2019-01-30赵育亮

中学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箜篌梁先生桃花扇

赵育亮

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中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行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尤其是梁先生率性而为、情之所至的表演情景,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文中有几处难点需要突破,下面试做阐释。

一、关于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郑振铎认为,梁先生的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现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之处便是他的 “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物,也是文坛上不可多得的才子!梁启超被公认为是近代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梁先生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同辈人称之为 “无所不通的杂家”。他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他在赋税、书法艺术等方面均有不俗的贡献。

综上所述,梁先生的“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因为他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先生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况且梁先生的政治地位很高,已广为人知,本文姑且不论,只着眼于文学、学术,且其学术造诣被政治名声所掩盖,正需要为之专文彰显。

二、关于“箜篌引”

《箜篌引》作为乐府歌词的一种曲调,在诗歌史上影响很大。仅《乐府诗集》就载有梁刘孝威、陈张正见、唐李白、李贺、王建、温庭筠、王睿等的作品,多是借用或模拟《箜篌引》的体裁及题材。

课文中所引《箜篌引》,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在蔡邕的《琴操》中,《箜篌引》作为九引之一被记叙下来。内容如下:“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刺船以濯。有一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曲终,自投河而死。子高闻而悲之,作箜篌引以象其声。所谓‘公无渡河曲’也。”(见孙星衍校堪《平津馆丛书》本《琴操》)后在魏晋荀勖的《太乐歌词》、晋孔衍的《琴操》、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均有记载。

《公无渡河》是《相和歌辞》之一,即《箜篌引》。 “箜篌”是一种弦乐器,形似今天的“竖琴”。这首《公无渡河》据《乐府诗集》卷二十六引晋崔豹《古今注》云:“《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

乐府诗《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耐公何。(课文中: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耐公何?这是梁启超在北大演讲时所引,其个别字句有异,不知是梁启超引用时变动,还是梁实秋在写作此篇文章时变动的。)

这首《箜篌引》所表达的是一种疯狂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执着地追求理想至死不渝的精神。讲到这儿,梁先生想起了昔日的战友——谭嗣同,谭嗣同是为中国政治改良而牺牲的。正是执着的——追求国家富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驱使着谭嗣同坚定不移地像《箜篌引》里的狂夫一样奔赴死地!

三、关于“桃花扇”的引用部分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孔尚任,是孔子的64代孙,他和《长生殿》的作者洪晟被合称为“南洪北孔”,他俩是清代剧坛上的一对双子星座。《桃花扇》的内容是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桃花扇的来历:“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近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基业者也。”

课文中引用《桃花扇》的部分内容是左良玉在听到崇祯皇帝上吊而死的消息时悲痛万分而唱的一段曲词。高皇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力挽狂澜,希望改变明朝的命运,只可惜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他也悲惨地上吊自杀身死。

梁先生讲到这儿时,想起了与崇祯帝命运相似的曾经被寄予厚望而追随的君王光绪帝。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曾几何时,梁先生等人和光绪帝发动戊戌政变,君臣一起策划美好的未来,希望借此改变国家命运,使国家强大起来。但是,结果失败了。光绪帝被软禁,抑郁而死,一起终成泡影。于是,说到崇祯帝上吊而死时,梁先生“不能自已”“痛哭流涕”。梁先生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担忧的是国家命运,悲的是国家的衰亡,梁先生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

到了日本,梁先生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饮冰室主人”。“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猜你喜欢

箜篌梁先生桃花扇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梁漱溟演讲收费
箜篌城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找寻失落的箜篌之音
契丹(辽)箜篌在辽宁遗存的研究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女子离婚后发现前夫隐瞒股权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