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调研与培养实践

2019-01-30林加西史建强冯霭群刘盛波林灿辉阳慧芝陈嵘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

林加西,史建强,冯霭群,刘盛波,林灿辉,阳慧芝,曾 杰,陈嵘祎,*

(1.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 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处;4.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3)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科学研究水平已成为决定医学院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指标。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21世纪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战略目标。国内外不少高校亦逐步开展各项的学生科研训练和创新活动,以培养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及素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教育改革。该研究以本校为基调,初探了适合我国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

一、本校支持学生从事科研的现状

(一) 医学生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认知度。

为切实了解本校医学生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认知度,本课题组成员在问卷星采用调查问卷于网络对本校医学生开展调研。采用双人双录的方式收集数据建立Excel数据库,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与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主要内容。本课题组成员于问卷星网上自行设计、编制“关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问卷调查”,混合运用单选题、矩阵单选题、多选题、排序题与填空题的题型。问卷的内容包含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认识、了解程度、参与程度及相关展望,具体内容如下:(1)单选题14道:您的性别;您的专业;您所在的年级;您本科毕业后的去向;您觉得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否有必要;你认为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以后生活有何影响;您认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应该是;您认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授课形式是;您是否参加过科研训练(挑战杯、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导师项目);您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如何;您认为在参与各项创新实践活动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对于参加科研训练,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您认为自己目前的科研创新能力如何;您认为自己目前的科研创新能力如何。(2)多选题6道:您认为什么方式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到目前为止,您参加过哪些类型的科研训练活动;您在参加科研训练中获得了哪些能力;您认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您认为哪些手段可以激励你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你认为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最能考察学生科研创新能力。(3)排序题2道:您参加科研训练的目的是什么;您认为医学生不愿意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4)矩阵单选题3道:①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的科研训练、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省级创新创业项目、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课外学科竞赛(挑战杯等)、导师项目的难易程度;②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的科研训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课外学科竞赛(挑战杯等)、导师项目的兴趣程度;③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的科研训练、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省级创新创业项目、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课外学科竞赛(挑战杯等)、导师项目对科研能力提升的帮助程度。(5)填空题1道:您对如何提升本科生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宝贵建议。此问卷一次性按要求答完所有问题为有效问卷。

2.问卷调查的结果。(1)基本情况:共有608名医学生成功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其中男251名,女357名;临床医学专业360名,其他78名,影像学专业56名,药学专业42名,麻醉学专业33名,基础医学专业27名,护理学专业12名;大一生146名,大二生155名,大三生158名,大四生96名,大五生9名,毕业生44名。(2)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认识及了解程度:66%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应该包括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研思维、文献阅读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70%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科研训练可开阔学术眼界,锻炼学术思维,提升科研能力,提高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接受新观点的能力。有555名(91.28%)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80%以上的学生认为科研课程与参加科研项目训练最可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390名(64.15%)被调查者认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对以后的工作有比较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被调查的学生的性别、专业、所在的年级与毕业后的去向方面的差异均不影响其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认可(P>0.05)。(3)科研创新活动的参与情况及希冀:有462名(75.99%)参加过听取学术报告与讲座类型的科研训练活动,但仅134名(22.04%)参加过科研训练,31名对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没兴趣或厌烦。379名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差,只有很少的创意或几乎没有过任何的创新念头。有286名学生认为参与各项创新实践活动时遇到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教师指导。占用课余时间、缺乏教师指导、缺乏实践(实验)条件是学生不愿意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三大原因。认为参与国创、省创、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最难,参与课外学科竞赛(挑战杯等)次之,参与导师项目较难,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的科研训练最容易(Hc=426.369346,P<0.01)。对参与导师项目、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的科研训练与参加课外学科竞赛(挑战杯等)较为感兴趣(Hc= 48.574363,P<0.01)。认为参与导师项目对科研能力提升的帮助程度最大(Hc=81.693913,P<0.01)。527名希望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必修课,572名希望其授课形式为课堂教学与实验课,过半学生认为学术讲座、小组讨论、学科竞赛亦是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过半学生认为:推免研究生等各类深造发展机会;在保研和评奖评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获得有创新实践的学生;学分奖励、奖学金、物质奖励均可激励参与创新实践活动。537名学生希望科研训练可其培养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或锻炼科研能力,学习科研规范。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现场展示(口试、面试、口头汇报、答辩或辩论)与学科竞赛最能考察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二) 校方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情况。

当前,我校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比较滞后,学校缺乏学生科研创新的实践平台,尚未开辟培训学生科研技术和科研思维的课程,没有把科研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以研促教的思路还不清晰,医学生科研氛围还不是很浓,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

医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的本质都是均是攻克医学难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现代医学院校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具有发现临床科研问题与探索解决方案的科研能力[1-2]。医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与能力,积参与科学研究。

二、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践

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参考相关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尝试,结合本课题组多名老师多年的临床、教学与科研的体会,对本校医学生科研兴趣的形成方法及思维训练方式进行了思考,并拟定医学生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模式和评估方法,将培养过程分为科研思维启蒙阶段、科研基础训练阶段、科研项目参与阶段和科研创新实践阶段,具体措施如下。

(一)科研思维启蒙阶段。

引导医学生科研兴趣的形成方法及思维训练方式[3]:(1)引领医学生观摩科研活动,提升其感性的认识,激发对科研创新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2)建立QQ/微信群,在群里发布学习信息以及资料的共享[4];(3)定期聚集开会,统一学习和指导的时间,由指导老师面对面解答学生对科研创新的疑惑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带领学生深入临床,将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某一个细节问题深入研究,大胆假设并小心论证,实现“小题大做”[5]。

(二)科研基础训练阶段。

初拟医学生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相关政策、师资、教育设施硬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估方法等,协调校内多个部门和机构,创造科研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学术交流,接触中外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在交流中拓宽学术视野。研究生处的老师负责讲解当前我校对医学生科研的相关政策、法则,介绍相关科研活动参与的方法与细则,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医学生科研提供尽可能充足的研究机会和项目经费资助。本课题组对培养对象采取理论培训+实验技术实践培训。理论培训分别为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数据统计、图片处理、文献软件运用、科研逻辑思维训练、课题申报、实验注意事项与科研交流。实验技术实践培训分别为PCR技术培训与实践、细胞培养技术培训与实践、组织化学实验培训与实践、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培训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理论、实验技术实践培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内容、时间与地点设置灵活,结合前沿技术,采用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6]。

(三)科研项目参与阶段。

科研工作除了细致严谨的动手实践能力之外,逻辑严谨的文字表述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必不可少[7]。我们的医学生创新科研能力培养实行导师任务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学习计划安排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经过培训的医学生选择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以获得最初的科研经验,基本了解科研工作的整体流程和基本思路,掌握查阅资料、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基本科研工作方法和技能及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并在实践中初步体验、感悟科学研究的基本精神。

(四)科研创新实践阶段。

鼓励有了一定科研基础的学生独立申请课题。让不同组培养对象申报国家级、广东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挑战杯、蒲公英”等课外科研活动。(1)在开题论证阶段:经医学文献检索后,了解当前问题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与学生一起分析、论证课题的可行性与先进性;(2)在课题设计阶段:医学科研设计要包括医学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故指导老师应注重把关课题的设定方案、资料的采集方法、样本的代表性和实验的可重复性,从而保证科研成果的先进性。(3)在科研实施阶段:指导老师主要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与严谨,同时当科研实施过程中出现与预期结果不符的情况时要帮助分析其原因,去伪存真。(4)在整理成果阶段:主要由学报编辑部的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对科研成果进行归纳与整合,运用统计软件分析科研所得数据,将科研成果进行净化、系统化、条理化处理,并以文字形式展示出来[8-9]。

三、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成果

医学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科学研究在临床医学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科研从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医学科研更是如此[10-11]。科研创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成功固然是追求的目标,然而失败往往伴随着整个过程,学会在失败中成长,才可不断超越自我。故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最主要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得出研究成果,而是激发医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让医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问题意识,提升科研能力[5,12]。

2015年至今,参与培训的学生在本课题组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申请了多项科研课题:“20-羟基蜕皮酮对成纤维细胞Smad3的调控在抑制瘢痕增生中的作用”与“关于医学生对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认知调查” 获广东医科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REA-SaRNA抑制Th17细胞分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研究”获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立项资助;“白藜芦醇对Rac1及CyclinD1调控在遏制黑素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课题的成功申请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探索的快乐和进行科研创新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动力,形成科研→学习的良性循环,利于将来成为既能掌握现有知识,又能探索新的医学领域、新的诊疗方法,具较高竞争力和可持久发展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然而目前培养模型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如:(1)本校教师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2)实验室资源有限,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未能深入学习实验技巧且医学生课程任务重参与科研时间较欠缺;(3)创新能力的评价系统不完善,评价指标单一,上述问题有待日后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医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