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与CT影像学对脊柱爆裂性骨折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2019-01-30吴海虹
吴海虹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浙江 淳安 311700)
脊柱爆裂性骨折属于较严重的脊椎粉碎性骨折,需尽快做出准确的诊断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向,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误诊或漏诊均可能影响对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对其预后极为不利[1]。针对疑似脊柱爆裂性骨折应首选哪种检查手段,目前尚无确定的专家共识。X线平片与CT检查均为临床在用的检查手段[2]。本研究中对82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分别应用X线平片和螺旋CT检查进行诊断,并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考察这两种常用检查手段在诊断脊柱爆裂性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5年1月至2017—12月在我院放射科82例疑似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25~70岁,平均(49.33±9.75)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部、腰部、背部脊柱等损伤部位疼痛剧烈、伴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部分患者伴排尿困难。
2.方法。患者均先后接受了X线平片和螺旋CT检查。(1)X线平片: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机(型号SIEMEMS-AXIOM)分别对患者拍摄正面前、后和侧卧位的腰椎正位与侧位片。必要时对多骨折部位追加不同区域、多角度的拍摄,经嵌入式热敏打印机将片子处理、打印。(2)CT检查:患者仰卧位。根据X线平片提示的骨折损伤部位明确扫描范围,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骨折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区域采取薄层扫描方式。科室指定分别由两名主治医师对X线平片和螺旋CT的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并做出初步诊断,对每一患者的最终诊断均由1名科主任复审后做出最终诊断并出具给临床的影像学书面报告。扫描仪参数设定:240mA,120kV,扫描层螺距:1.2~1.9,厚度:3.0~4.0mm。考察X线平片和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影像学结果。
3.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用卡方检验,样本量小时用校正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最终临床诊断。结合外伤史(均遭受高坠跌伤、外力击打等),临床症状/体征,X线平片及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在术后最终明确临床诊断。最终临床诊断结果:82例患者经术后证实均确诊为脊柱爆裂性骨折。病变类型(根据Denis分类):前柱23.17%(19/82),中柱41.46%(34/82),后柱36.36%(29/82)。椎管狭窄程度:Ⅰ~III度。
2.诊断准确率比较。X线平片检查诊断结果:检出61例(占74.39%,61/82)为脊柱爆裂性骨折(真阳性),21例(占25.61%,21/82)诊断为脊柱压缩型骨折(误诊);诊断准确为81.39%(67/82)。螺旋CT检查诊断结果:检出82例(100%)均为脊柱爆裂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种检查手段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48。
3.影像学结果比较。X线平片:可见65.32%(44例,44/67)椎体横径变宽;28.36%(19例,19/67)椎体上的骨折线;31.52%(21例,21/67)椎管内小骨片;83.96%(60例,60/67)椎管狭窄。螺旋CT:可见79.27%(65例,65/82)椎体横径增宽;100%(82例,82/82)椎体骨折线;100%(82例,82/82)椎管内小碎骨片;88.75%(59例,59/82)椎管狭窄(P<0.05)。两种检查手段对椎管狭窄检出率比较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
三、讨 论
脊柱骨折中约14%为脊柱爆裂性骨折,为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骨折类型。临床诊断脊柱骨折的影像学方法多采用X线平片,必要时追加螺旋CT。前者价格便宜,应用广泛;后者操作便捷、迅速,但价格较贵,不适用于病情危重、无法移动的患者。本研究结果可见,X线平片和螺旋CT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螺旋CT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而X线平片检查不足以检出全部阳性病例。资料显示X线平片对单纯压缩性骨折、爆裂型骨折的均区分度较低[3]。本研究与如上文献报道是基本一致的。本研究中对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学结果比较,结果可见CT检查对椎管狭窄检出率更高,提示脊柱爆裂性骨折发生后,椎管内存在狭窄、压迫等情况难以被X线平片检查所显示,而采用CT检查则可较更好地显示当脊柱爆裂性骨折发生后因椎管内的细小骨片可造成椎管内的狭窄。
综上所述,应用CT检查能更准确检出脊柱爆裂性骨折,尤其是合并椎管狭窄者,故推荐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以尽快明确诊断、为临床赢得更迅速的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