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以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刊载文章为例

2019-01-30高泽谨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类体育锻炼期刊

□ 高泽谨(甘肃医学院 甘肃 平凉 744000)

心理健康包含了智力、情绪、意志、行为、人际关系等七个方面的综合状态和十个方面的标准。而体育锻炼主要是以通过合理的身体活动,达到体质上的增强,健康方面的提升、提高机能水平、调节和平衡情绪、促进智力发展和自觉规范行为等目标。随着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物质层面和科技层面提升了人们的方便程度、舒适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现象,使得人们在心理上的问题变得比较突显,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对2005年以来的十二年间,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体育类)中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和特征分析。旨在阐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带来的正面影响,为促使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来源与方法

本文利用某体育高等院校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下的期刊文献库,在16种中文核心期刊(体育类)中以“心理健康”为关键词并含“体育锻炼”进行了高级检索,获得了2005-2016年之间所刊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筛选,得到有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文章69篇。对原文进行了细致查阅,并依照文献的研究角度和关系进行逻辑分类。运用Excel2010对所获取的相关内容和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2、刊登的相关文献现状

2.1、相关文章的刊载数量及期刊分布情况

通过查阅十二年间国内16种中文核心期刊(体育类),梳理出在此期间各核刊刊载发行的相关文献结果统计表(见表1)。

数据显示,16种期刊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2005-2016年,一些期刊未能刊载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领域方面的成果。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和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的刊载量分别达到了24.6%、13.0%和10.1%,说明这几种期刊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比较重视。

表1 2005-2016年中文核心期刊(体育类)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相关文献统计

2.2、研究群体的划分情况

表2 2005-2016年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文献分类表

依据研究成果的内容和研究群体的特征,将检索到的文献分别归入6类人群:大学生(包括高职高专、本科和研究生)、教师、公务员、中老年人、中小学生和其它。从本次统计来看 (见表2),2005-2016年来,16种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涉及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对大学生研究最多,其次是中小学生(青少年)和中老年人,而表中数值显示比较高的其它群体,由于包含的人群比较杂乱,故无法加以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表3 2005-2016年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文献分类表

在笔者所查阅的文献中,对本科学生的研究成果最多。通过采用大学生人格方面的相关问卷进行了调查,总体看来,不常参加运动锻炼与经常参与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高效能性。另外,在新课标下,对教学的多方面进行了革新后,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对大学生的研究文章中,一些作者针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也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女生侧重于小到中运动量的体育锻炼,而且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性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长期坚持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杨欣海、李青发现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男大学生;并且多种类型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对于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王玉梅、刘大明揭示了以体育运动为主开展的相关教育,对部队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正面影响。马嵘、黄春梅发现在新疆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中,学生通过运动锻炼,心理健康状况在普遍意义上好于国内同等院校学生水平,但在性别上仍然存在差异,而且进一步的证实了运动负荷保持在中等量情况下,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效应比较好。刘继志认为中南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参与中等强度的课余体育锻炼比大强度、小强度课余体育锻炼对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为有效。大地震后体育锻炼对促进该群体心理重建方面起重着要作用,是灾后大学生心理重建的有效载体。

还有学者对不同项目和不同运动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发现,篮球与健美操的认知-运动干预都能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发生积极变化。认为军事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对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的改善作用大于独生子女和城市生源的大学生。

3.2、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共刊载了7篇

良好的运动友谊可以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行为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因此,运动友谊质量、体育锻炼行为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对促进心理健康所达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在研究的普遍意义上能获得较好的效益;通过体育锻炼活动,的确能让人们不太健康的心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观,进而达到或增进个体心理健康向好的方面发展。在采用相关量表对肥胖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根据结果加以体育锻炼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肥胖儿童的自我效能及自尊水平,强化其锻炼动机,使其控制体重和心理健康朝向良性循环发展。

3.3、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

中年人群通过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预防和解决在生活中的摩擦、危机,而且还有效降低了各类心理产生问题的可能性。追踪发现,体育锻炼有效地提高了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长期坚持的效果更加显著。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体育锻炼干预后发现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提高,有效的促进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

3.4、体育锻炼对其它人群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

在对所检文献进行分类时,由于一些学者对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职业女性以及IT人员等)研究的文献过少,过于细分对本文的呈现没有实际意义,为此,把这部分人群统一称为“其它人群”,此举仅仅是为了方便本文的呈现,别无他意。定期经常性地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同时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在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抑郁等不良情绪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有明显效果。残疾人根据自身能力,有选择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培养进取精神,提高其意志力;能治疗某些心理疾病。体育锻炼能增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信心,能增加其人际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能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及时的提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配合和注意体检、控制运动量、加强营养和医务监督等具有实操性的建议。

4、结论与建议

近些年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方面研究的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研究的方法向实证实验推进;研究人群更加细化,层次更加分明;在一些研究中初步出现了对心理健康所包含的一些维度的探讨。总之,学者在研究中均肯定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会让越来越多的人采纳并受益。广大学者的研究中,对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性更倾向于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这个结论也为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进行体育锻炼指导时对运动量(强度)与心理健康有效程度二者之间的均衡把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对文献的检索、阅读,也发现学者们对心理健康所包含的各个维度的细化研究方面还少之又少,因此,在维度细化方面的研究探讨,也将是学者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体育类体育锻炼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期刊审稿进度表
高校体育类舞蹈专业学生的体能特点及训练研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