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2019-01-30李勇彪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广东广州510220
□ 李勇彪(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广东 广州 510220)
1、耐力的相关概念
耐力是指有机体长时间保持活力的能力。它是人体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人体在长时间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耐力素质水平。耐力不足的人,常常会有疲劳的感受,其本质是有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疲劳是有机体恢复与提高的刺激物。没有疲劳的刺激,身体机能就不会得到提高。所以,在体育运动中,体力上的疲劳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当疲劳出现时,运动速度、力量、神经肌肉的协调配合能力就会下降,妨碍水平的正常发挥,影响运动成绩。
耐力素质一般可分为身体素质和意志素质。通过耐力训练,不但发展了身体机能、增强了身体素质增强了;还培养人的坚毅、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关于耐力训练的理论分析
根据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理论——人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不是匀速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通常,人们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做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例如,训练柔韧性的最佳年龄是5-12岁,训练灵敏度的最佳年龄是6-13岁,训练速度素质的最佳年龄是8-13岁,训练平衡素质的最佳年龄是8-12岁,而训练耐力素质最佳年龄是10-20岁。
10岁的年龄,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根据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的理论要求,需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开始发展耐力素质,同时采用最佳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为今后运动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体育教师需紧抓时机,积极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与人体其它身体素质密切相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耐力水平的提高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个性心理特征、最大吸氧量水平、机体的能量储备与供能能力、稳定性、机体机能的节省化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耐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发展耐力的关键是制定出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综合训练方法。其训练方法可分成持续练习法、重复练习法、间歇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比赛练习法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介于10-12岁之间,身体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体内新陈代谢活跃旺盛,身体组织、器官、智力和心理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因此,抓住这一重要时期,积极鼓励和指导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少年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身心的健康、体质的增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形成,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对小学生高年级学生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时,应该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适合其心理特点的训练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的促进小学生的耐力素质的提升。
3、耐力训练的练习方法
有效的练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保证。
表1 耐力跑的练习方法
表2 不同练习方法下的学生心理体验
在课堂上,学生刚开始接触耐力性训练内容时都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耐久跑项目为例。学生一听到要完成8×50m往返跑就会觉得很辛苦。为了分散学生的对耐力跑的心理压力,笔者采用了接力形式跑、分段计时跑、激励跑的练习形式(见表1与表2)。
3.1、接力跑的练习
首先将学生分成3-5个人为一组,相距25m,用往返接力的形式来进行练习跑,全程时间5分钟。学生每次跑完一程都有小段时间休息,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很累。但该练习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可观察学生的状况作出适当调整。
3.2、分段计时跑的练习
耐力跑练习还可采用分段计时的方法。即按学生的水平,设定一个时间和距离的目标。具体可操作如下:把50m×8的考核成绩(男女生良好基准分别为 1’42、1’49)作为标准基数,分成 4段,每100m为一段,要求跑完100m加上休息时间为30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跑完每一段、完成400m后,可短暂休息5分钟,再进行下一轮分段计时的练习。在练习过程必须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心率情况。参考心率推算法:靶心率=(220-年龄)×65%。教师需控制学生的心率控制在该限值以内,以保证训练的安全与有效。此外,还可以按学生的能力分组,每个小组的人数4-5人,每组使用一条跑道,每间隔5秒出发。第一批完成休息,轮换第二批进行,反复依次练习。
3.3、激励跑的练习
先制定目标,例如,在50m×8往返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1分55秒完成。提高0.5秒即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达到1分43秒以上就可以发一张奖状,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挑战终极目标。
该练习利用了学生的求胜心理,通过定时定距离的竞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有一定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耐力水平。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耐力素质,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结语
在学校体育中,发展身体的耐力素质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实施耐力素质训练,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相关身体素质,更能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艰辛,体验到坚持,培养其意志力。
简而言之,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熟练掌握一门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坚强毅力、积极向上、积极进取和拥有健康的心态,为未来美好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