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自知云南边疆教育激励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效果

2019-01-29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教育经费教育厅

(云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龚自知,云南大关县人,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云南,曾担任龙云幕僚,1929~1945年先后两度出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主政云南教育厅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增设边疆教育司,制定出台一系列边疆教育政策,大力促进边疆教育的发展。龚自知顺势而为,积极响应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计划,出台了一系列适应云南省情的边疆教育激励政策,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龚自知云南边疆教育激励政策的内容

民国时期,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边疆地区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针对云南边疆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在龚自知主持和参与下,云南省教育厅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实施了一系列适应云南省情的边疆教育激励政策,大致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鼓励云南边疆民族学生接受教育

第一,制定强制措施,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云南边疆民族学生入学接受教育。1931年颁布的《云南省政府实施边地教育办法纲要》第七条规定,要坚持乡村与城市并重,女子与男子并重,贫寒与富有并重之实施方针,恪切奉行以符教育机会均等之宗旨,通过这一规定切实保障边区人民入学教育机会均等。纲要第十条及十一条规定,凡边地6岁以上12岁以下之男女儿童,除身心发育有重大缺陷者外,均有接受4年简易初级小学教育之义务,其17岁以下之失学青年得入初级小学肄业,凡边地不同汉文汉语之人民其年龄自18岁至50岁者,均有受业4个月至1年之民众教育之义务,边地人民须接受科学文化教育[注]云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云南省志:卷六十:教育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698.。1935年颁布的《云南省立边地小学招致苗民学生办法》规定,云南省立边地小学在每次招生的前3个月,需要由校内教职员、工会人员与教育行政人员组成劝学宣传队,拟定宣传大纲,前往苗民聚居区,劝导苗民聚居区的家长将适龄儿童送入学校;根据该区域内人口多少按比例的80%,收纳区域内苗民学生的学生数量。此外,该办法还规定了苗民学生的投考方法、远足旅行、家访、校医等内容[注]云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云南省志:卷六十:教育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721-722.。

第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到省城等地学习。为此,云南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对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升学给予很大的政策支持。1935年颁布的《土司学生留学之保送及待遇》规定,土司需选送两名亲支子弟,到省城南菁小学学习,在学期间所有教育、生活等费准以公费待遇,并规定“自1939年起,土司承继者应限于学校毕业,有证书者”[注]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二十四年度教育概况[M].昆明:云南省教育厅,1936:9.。换言之,以后土司之位的继承者,必须从学校毕业并得到证书,否则不准继承土司之位。1941年,云南省政府颁布《云南省边疆学生升学奖励办法》,规定少数民族学生报考省立各级学校“可以从宽录取,收为旁听生。还可以设班补习,实行各种免费办法”[注]云南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教育大事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89:76.。此外,在同等条件下,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可优先获得省立各级中小学校提供的免费、公费名额以及各种奖励和补助。

第三,减免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相关费用并给予补助。1931年颁布的《云南省政府实施边地教育办法纲要》第十三条规定:“初级小学与民众学校除不收学费外,在第一期内并应由设学机关供给全部之必要学用各品,其成绩及格者并应分别予以名誉或实物之奖励。”“招收土司之子,各地方应筹给赴校之全部旅费,还有伙食费、制服、书籍及文具。”[注]云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云南省志:卷六十:教育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947-949.1935年颁布的《云南省苗民学生待遇细则》规定,云南省立小学的学生免学费,同时供给书籍、文具,还为学生免费发放制服,酌情为寄宿学生提供宿舍和提供伙食费。省立简易师范学校的学生免学费、发放制服和津贴,每生按月发放每月4元津贴[注]海淞,主编.云南考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128.。1939年颁布的《云南省立边地土民小学学生待遇细则》规定,土民小学学生以及附设师训班的学生,免收学费、住宿费、体育费等,还供给书籍、文具、医药、制服等,同时为寄宿生及公费学生供给伙食费等,还为家境贫寒的学生设立公费学额,每班提供15个名额,每生按月发放每月新滇币1元,以10个月计算一学年[注]马廷中.民国时期云南民族教育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96.。

(二)保障云南边疆学生教育经费

民国时期,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凋敝,大部分家庭条件贫寒,无力承担孩子的学费,加之战乱频繁,教育经费常常被拉作军费,云南边疆民族教育面临困境。为了使学生入学后无后顾之忧,以龚自知为首的云南省教育厅制定了许多优待贫困少数民族学生的政策。云南省边地少数民族学生除了遵循普通教育的待遇资格外,还享受民族学生优待措施。

龚自知出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后,多方奔走协商,筹措教育经费。1928年12月,经龙云批准,云南教育经费实现独立,云南省财政厅将1928年所收老滇票36万余元卷烟特捐划归教育厅接管,作为省教育经费的独立专款。自1929年到1941年前后约12年间,全省教育经费每年有二三成增收,共增加了3.7倍,为发展云南教育事业提供了财政上的保证[注]蔡寿福,主编.云南教育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593.。

在促成教育经费独立的同时,龚自知多次以电文形式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与蒋介石,请求对云南省边疆教育进行补助,获得了一些专项经费。1929~1941年,云南每年获得教育部边疆教育经费国币9万元。云南省教育厅对这部分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约2.4万元用于筹办苗民小学,2.5万元用于培养苗民师资,剩余约4万元用于发展边疆义务教育。另外,还获得义务教育与边疆教育补助国币17万元,折算为云南新币约34万元,用这部分经费,云南共兴办省立小学25所、简易师范20班,加上购发云南省短期小学课本,三项约支出云南新币27.8万元,剩余约6.2万元,备用义务教育与边疆教育临时支出[注]于嘉华,主编.范义田文集:上[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517.。

为了规范使用教育经费,云南省教育厅成立了云南省教育经费管理处和云南省教育经费稽核委员会,专门负责教育经费管理。在龚自知领导下,云南省教育厅还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县教育款产经理通则》《省教育经费简章》等,其中不乏关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管理的条款,指导边疆教育经费合理使用,为云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

(三)提高云南边疆地区教师收入

龚自知领导云南省教育厅制定了一系列办法,改善教师的薪资待遇,以便吸引教师进入边疆民族地区从教,同时更好地留住教师,发展边疆民族教育。1936年4月,云南省义务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厅颁布《省立夷民小学月领经费概算标准》,规定省立夷民小学每月经费为云南新币420元,全年总计5 040元,并对校长、教师等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做了明确的规定[注]余嘉华,主编.范义田文集:上[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517-518.。4月6日,云南省义务教育委员会第20次会议拟定了《优待省立边地夷民学校校长教职员待遇细则》,拟定了优待服务边教人员的五项办法:一是实行年功加俸;二是实行养老金恤金条例;三是服务6年,得休假1年,休假中照支原薪,如奉派考察者,并得资给往返旅费;四是每年由会颁发每校价值新币200元之医药品;五是所报调查研究工作,具有成绩者专案奖慰[注]余嘉华,主编.范义田文集:上[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523-524.。

1936年5月,云南省政府和教育厅颁布《云南省瘴疠边远地方省立学校教职人员在职身故抚恤暂行细则》,规定云南省瘴疠边远地方省立学校教职人员在职身故,根据服务年限发放不等额的优厚的抚恤金,并且发放殓葬费新滇币150元[注]蔡寿福.云南民族发展教育概况[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38-39.。同年,云南省教育厅颁布《云南省立苗民小学月领经费预算概算标准》,规定苗民小学校长月薪为72元,教员月薪为26元到42元不等。

1939年,教育厅又规定省立边地小学教师的最高月俸为172.5元,中数为131.5元,最低数为90元。同年昆明的省立小学教师最高月俸为100元,中数为90元,最低为80元。云南省教育厅颁布的《省立夷民小学月领经费概算标准》,清楚地规定了夷民小学校长、教职员工的工资水平,在当时的物价下,教职员的工资显得较为优厚[注]德宏州史志办.德宏州志:文化卷[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11:517.。总体上看,1939年云南省立边地小学教师的月俸不仅比1937年有较大幅度提升,而且也高于昆明省立小学教师的月俸。

二、龚自知云南边疆教育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

龚自知担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近15年,促成云南教育经费独立并多方筹措边疆教育资金,为云南发展边地教育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经济保障,还责成教育厅诸同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边地学生入学、边地教师教学的激励政策,使得云南边地学校入学人数逐年增加,边地学校逐年增多,边地教师逐渐增多。

第一,龚自知担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期间,云南教育经费不断增加,充足的经费为云南边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据统计,1934~1938年,云南省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34年为1 680 263.65元,1935年为2 537 932元,1936年为2 778 800元,1937年为3 437 869.33元,1938年增加到5 474 966元[注]云南省志编篆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中册[M].昆明: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印刷厂,1985:797.。其中,有一部分专门用于发展边疆民族教育。

需要说明的是,1929年云南省教育经费独立以后,边疆教育经费来源更为广泛,一部分来自卷烟特捐、商货捐、房租、利息、杂入等收入,一部分来自云南省教育公产、南防教育专款以及云南省政府补助,此外还有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补助。幸运的是,自云南省教育经费独立后,正好赶上卷烟年年大丰收,再加上卷烟经营妥当,卷烟收入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二至三成,为云南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边疆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不断成长。龚自知担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期间,省立边地小学教师的薪酬待遇大幅度提升,吸引了很多优秀人才前往贫困边远的少数民族山区从教,并留住部分教师在边疆民族地区教书育人。与此同时,云南省教育部门还不断组织包括边地小学教师在内的教师接受培训,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成长。据统计,1940~1944年,云南省每年组织一次“短期师训班”或“一年制师训班”,无论是训练班班数,还是受训教师人数,除了1943年受训教师人数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均呈逐年增加态势(见表1)。

表1 1940~1944年云南省师资训练班概况表[注]数据来源:云南省志编篆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中册[M].昆明: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印刷厂,1985:885.

第三,云南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稳步发展。抗日烽火燃及云南以前,云南边疆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各级中小学、师范、职业学校数量有所扩大,招生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与日俱增。1940~1944年,由于受到抗日战争影响,云南小学数量并未呈现明显增长,1943年甚至有所下降,但1944年又有所恢复。小学班级数量先呈增长趋势,1944年下降为20 609个。尽管如此,受教育儿童数量仍逐年增长(见表2)。虽然缺乏边疆教育发展的具体数据,但从云南小学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龚自知担任教育厅长期间,云南边疆地区基础教育得到了稳步发展。

表2 云南省1940年到1944年受教儿童数(小学)[注]数据来源:云南省志编篆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中册[M].昆明: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印刷厂,1985:882.

三、结 语

在龚自知的主持下,云南省教育厅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激励边疆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云南发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水平、提高民族凝聚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云南边地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推动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政策本身不够完整、政府和教育部门监督执行力度不够、时局紧张等因素的制约,许多优惠政策并没有落实,甚至变成一纸空文。一方面,政府出台的部分边疆教育激励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实际,甚至朝令夕改,没能一以贯之地实施执行;另一方面,政府和教育部门监督执行不力,地方教育行政主管人员为了应付省教育厅的检查,没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边民上学,而是采取强硬的措施逼迫边地学生入学,导致学生愈发讨厌入学就学,“逃学”现象严重,还有一些家境稍微富裕的家庭,雇佣佣人代替自己的孩子入学,出现“雇读”现象,导致云南边疆教育激励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教育经费教育厅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2014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年度排行榜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
2012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年度排行榜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
2011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年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