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慕课课程《常见感染病》的建设实践

2019-01-2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学时病原体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其核心是借助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在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平台上呈现优质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在全世界对高等教育质量日益重视和国际上各个大学逐步开展MOOC建设的背景下,201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在教育领域,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实施和创新要素,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1-2]。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企业和高校的积极参与下,慕课课程的建设正在国内外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内的在线学习平台已经有100多个,优质的、规模较大的在线学习平台也有10余个[3-4]。顺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响应黑龙江省教育厅和牡丹江医学院的号召,牡丹江医学院病原教研室承担了本校第一门慕课课程《常见感染病》的建设工作。目前,这门课程已经在某在线学习平台顺利运行了两个学期。现将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课程的建设理念

建设慕课之前首先考虑这门课程的受众是哪类人群,是否要求学习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否有专业的限制、是否适合大规模线上教学。如果要做成专业课,就要做得够专业、够精深。如果要做通识课,就要通俗易懂、有用、有趣。病原教研室的专业课程是病原生物学,这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侧重的是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等内容,对于医学类专业学生是必修的课程[5]。但是由于其学科的特点,比如微生物体积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抽象而不具体等特点,其他专业人士会觉得既没有兴趣又不实用,可能还听不明白[6-7]。考虑到病原教研室所承担的课程的特点,我们决定建设一门受众面广、大家感兴趣的通识课,课程名称确定为《常见感染病》。每个人都得过一种或几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很多人会觉得这门课对自己有用,因而有兴趣了解。作为通识课,该门课程侧重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的典型表现和传播方式。在此基础之上简单介绍有关病原体的相关知识以及大众需要掌握的防控知识,而不对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做深入、细致的讨论。作为一门通识课,不需要有医学专业知识就可以很好的学习,没有专业限制,受众更广泛一些。另外,本门课程还可作为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课程的线上教学材料,能够使医学生更好地把病原体和临床疾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8-9]。

2 课程内容的筛选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以常见且多发的感染性疾病为主,按类别分为十一章。开篇第一章简单介绍病原生物的种类、特点及致病机制;第二章介绍化脓性感染,包括化脓性感染的概念、种类,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化脓性感染,如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流脑等;第三章介绍胃肠道感染,包括胃肠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传播途径,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细菌性胃肠道感染,如出血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及病毒感染性腹泻;第四章介绍呼吸道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如结核病、流感、麻疹、腮腺炎等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控;第五章介绍病毒性肝炎,包括五种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抗原抗体系统、血清学检测在实践中的应用、结构特点及传播途径;第六章介绍动物传播疾病,包括布鲁菌病、炭疽病、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及猫抓病的典型临床表现、防控措施、相关病原体的主要性状和传播方式;第七章介绍虫媒病与热带病,包括常见的虫媒病和热带病主要症状、相关病原体传播等方面;第八章介绍创伤感染性疾病,包括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感染方式和防控措施等;第九章介绍性传播疾病,包括梅毒、淋病、艾滋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等疾病的传播方式、预防方法和治疗原则等;第十章介绍食源性寄生虫病,包括肝吸虫、肺吸虫、囊尾蚴、裂头蚴和弓形虫等疾病的感染方式和防控措施;第十一章介绍其他感染性疾病,包括疱疹、垂直传播与出生缺陷、HPV感染与宫颈癌等疾病的典型症状、传播方式和防控措施[10]。

3 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教学目标

确定了课程内容后,要进行课程的设计。本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本门课程有用的原则,每一种感染性疾病均从一个小病例引入,根据病例分析该感染性疾病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其病原体是什么、该病原体如何致病、如何传播。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该种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了解了该病的病原体的特点、其传播方式和致病机制,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如何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就水到渠成了[11]。

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所了解,能够识别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的典型表现,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4 课程的形式和教学模块

线上的教学适合于理论性强的、基础性的知识,对于启发性的、探索性的、或拓展性的知识,需要师生互动,可能更适合线下的教学模式或者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形式[12]。考虑到本门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混合式”课程形式,总学时数为29学时,计2个学分,课程的主体包括21学时的在线视频学习和8学时的线下师生见面课。

在线学习以微视频为主要资源,将整个课程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录制一个微视频,每个微视频控制在15分钟以内,多数为5~8分钟不等。这门课程共计72个视频,总时长510分钟,计21学时。

见面课8学时,每次2学时,共4次。每次见面课需要事先和选课学生进行沟通,确定当次见面课的主题、教学目标、时间安排(需提示学生视频学习到第几章或第几周进行)以及教学流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尤其是课中90分钟的具体安排。学生如果不能现场参加见面课的学习,可同时段观看在线直播或其他时间回放见面课录像。

教学模块中除了线上视频和线下见面课,还有辅助教学模块,这有利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检验学习效果。辅助教学模块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每一个视频至少出现一道弹题以检测对该视频的学习效果;每章有章测试题一套以检测对本章的学习效果;每章主观讨论题至少3道,用于启发学生,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最后有期末测试题以检测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5 小结

本课程从2017年9月份启动,大约经过6个月的建设工作,到2018年2月份完成,已经在某在线教育平台上运行了2018年春夏和2018秋冬两个学期。本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性课程,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为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块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典型表现、传播方式及预防和治疗的原则,进而提高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水平。目前有十几所高校合计3952名学生选修了本课程,本课程也被评为2018年黑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学时病原体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带刺的苍耳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夏佛经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