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价值

2019-06-2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护师心内科层级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事业的市场地位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作为为人民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在新形势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提高自身医院的形象和信誉,而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则是树立医院形象和信誉的重要指标[1]。为了提升护理工作服务质量,医院成立了优质护理病房,引进了新的护士工作人员,工作队伍一下变得年轻化。所以,如何尽快提升年轻护士的管理能力和护理能力,直接决定了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成为医院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2]。层级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模式,将护士的在心内科的日常工作进行层级划分,并且结合护士个人擅长和能力,在充分发挥每一个护士人员的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3]。本文将层级管理前后在我院实施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整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5月—2016年6月38名心内科护理管理的护士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以2016年7月—2017年4月40名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1名,女性37名,最小21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27.45±4.50)岁;大专12名,本科26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8名,护士27名;观察组男性7名,女性33名,最小22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7.50±4.55)岁;大专10名,本科30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9名,护士27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实施常规的交接班制度,护士各司其职,做好交接和护理记录等工作;观察组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具体实施如下:(1)建立层级管理模式,由主管护师为领导,先对护师和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判断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将剩下的人员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层级,根据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和日常工作特点,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将成员分为2个护理小组,各1名组长,组长直接负责完成层级管理。(2)对护理的层级进行合理设置,对护士资历、文化程度及支撑等进行综合考核之后,按照护士特长,进行人员分配,组长负责责任组工作内容的落实,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对护士工作进行周评价或者日总结;指导责任护士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解决工作问题,完整、规范填写护理记录,针对性的解决护理问题,主动解决与患者之间的纠纷,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指导护士开展相关的护理工作,护士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参与培训和学习,提升护理专业知识和能力。(3)层级管理体系,以护理制度为核心,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和主管护士对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提升新晋年轻护士的能力和水平,能顺利通过终期考核,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前后医生、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问卷,医生和患者自愿填写,有主管护师护理组长共同统计,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然后由主管护师对护士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医生护理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详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比较

3 讨论

心内科是医院的基础科室,患者多以危重疾病比较多,且大部分集中于老年群体,他们的身体多伴有合并症或者其他的慢性疾病,理解能力差,护理配合度低,增加护士工作的压力,任务繁重。在现代医疗服务事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医院都积极进行护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在护理管理方面,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和体系,全面以提升护理质量和工作的满意度为工作的宗旨和目标。我院也成立了优质护理病房每并且对发展新的护理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增加了护士服务人员,补充的人力资源,让每一个年轻的护士都积极参与到护理服务工作中,并且积极进行岗前培训和指导,全面提升他们的护理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科学合理的进行护理工作安排,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整理质量,相较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所以,必须创新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4-5]。本次研究中实施了层级管理模式,通过将护士团队人员分为护士组长-责任护士及主管护师的层级管理体系,在规范的护理制度的前提下,每一个层级的护士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责任和工作内容,层层落实、层层监督和管理[6],最终让每一个层级护士工作都有效落实,并且在考核和培训中,提升了护士的专业能力,也刺激护士工作积极性,最终实施层级管理后的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提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也得到提升,整体护理评估水平提升,实践结果表明,层级管理模式有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能显著提升护理整体的满意度和质量。层级管理模式是现代一种新型管理模式[7],对于提升护士人员整体的护理技能和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推动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发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应该科室管理中深入贯彻落实层级管理模式,建立护理核心的工作制度,不断督促护士人员积极参与护理管理创新工作,落实各项护理工作任务,将工作深入落到实处,充分调动护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护患之间和医护之间的良好和谐关系,提升护理工作整体的质量和满意度[8-12]。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积极的层级管理模式,能明显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提升整体工作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实践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护师心内科层级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更 正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压力源相关因素与对策研究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