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9-01-29张霞
张霞
(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 乳山 264500)
0 引言
重症医学科的建立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重症医学科内发生的院内感染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院内感染不仅影响患者健康的恢复,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高重症医学科内院内感染的预防意识以及加强监控力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笔者对本院在2018 年6 月至12 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总共138 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在2018 年6 月至12 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总共138 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多为严重外伤患者、脑血管意外患者、严重中毒患者、休克患者、外科急腹症患者等。男98 例,女40 例。年龄区间为14-83 岁,55 岁及以上患者共计42 名。
1.2 方法
对13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结果、各种检查检验结果、细菌培养结果、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护理操作、侵入性检查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专业培训人员的配合下由专门负责感染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调查,严格按照医院有关院内感染的相关规定,诸如《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规定,设置调查登记表格,认真登记所咨询的病例及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得出最终结论。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 VITEK-32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取自患者的气道分泌物、腹腔引流液、血液、尿液、脓液样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设定敏感菌株的标准为CLSI 标准。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
本院重症医学科病房院内感染第一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19 例(48.7 %),排名第二位的是腹腔感染6 例(15.4 %),排名第三位的是泌尿系感染4例(10.3 %),排名第四的是血源性感染3 例(7.7 %),其他感染共7 例(17.9 %)。
2.2 常见微生物感染(42 株)
共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24 株,占比57.1 %;检出革兰氏阳性球菌13 株,占比31.0 %,检出真菌为5 株,占比11.9 %。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数量最多,大肠埃希菌数量仅次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阴沟肠杆菌的数量也比较多。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表皮葡萄球菌紧随其后,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的数量也较多。药敏试验表明,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磺胺类药物较为敏感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的有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有鲍曼不动杆菌。
3 讨论
3.1 重症医学科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
第一,空气质量差[1,2]。由于重症医学科的环境比较封闭,不能保证空气的畅通,再加上病人流量大,极易发生由于空气传播导致的院内感染。第二,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要求的忽视[3]。如果在诊疗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就会引起通过医护人员传播的细菌导致的院内感染。第三,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率高。由于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普遍为危重患者,由于接受有创性治疗和检查使得防御系统遭到破坏,防御功能下降,不能对细菌的侵入有良好的抵御作用。第四,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且会杀死体内正常细菌,增加了致病菌入侵机体的机会,使得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3.2 护理对策
3.2.1 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
第一,提高院内感染的认知,相关部门要对重症医学科内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与开办讲座等活动,提高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医护人员也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普及院内感染知识,对导致院内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维护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4,5]。第二,向医护人员强调手卫生,重视手卫生[6]。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过诊疗行为后,一定要及时洗手,使用专门的消毒洗手液按照6 步洗手法对手进行消毒,最大程度减少手上的细菌,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3.2.2 对于环境的要求
第一,保持采光充足。第二,对空气定期消毒。为了避免空气污染,最好使用空气层流设备,此外还要利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定期消毒[7,8]。第三,对医疗器械和设备定期消毒。可以通过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灯照射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除此之外,还应对医疗操作台做到定期消毒。第四,定期进行终末消毒。第五,对重症医学科院内的垃圾污物要及时处理。
3.2.3 对于患者的操作要求
第一,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人工气道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通过使用无菌手套和一次性吸管以避免细菌的传播。对呼吸机等设备做到定期消毒与细菌检测,且一些辅助设备应做到专人专用。第二,熟练掌握吸痰技术。为了避免气管外的痰液带入进气管内,减少因操作过程进入气管内的细菌,因此在吸痰操作时应该将吸痰管一插到底;为了减少患者痛苦,吸痰时应边转边吸,且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避免患者发生窒息并时刻观察患者反应。对患者进行及时排痰,以防止痰液的细菌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第三,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每天至少进行2次口腔护理,以防止口腔内的细菌大量繁殖下移引起感染。对于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高,因此有必要对口腔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然后合理使用药物,防感染。第四,使用抗菌药物应科学合理[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