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点挖掘
2019-01-29马金玲张文风
马金玲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如何深入挖掘方剂学课程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对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问题要求较高,如何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衔接妥当是关键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即“思政课程”,是我国开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的主要方式[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2],它指的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3]。这意味着“课程思政”要具有本课程的特色,要从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而绝对不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把思政课加入到专业课之中。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当前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贯彻这项重要任务,如何在中医学专业课程中挖掘出课程思政的结合点,赋予方剂学课程新的德育内涵是需要我们方剂学科全体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和探讨的。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我们提出方剂学课程思政“渗透式”教学法,及方剂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仅供同道参考[4]。
1 方剂学理论中的思想观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其中药物的配伍是方剂教学中需重点讲授的内容,是方剂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色内容。中医界自古便有“上医治国、中医治人”的传统,方剂学也常提到“处方如布阵,用药如用兵”。用药与用人是一样的,如果能把中药合理的搭配到一起,相互联系、各尽其用就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如果能把人团结到一起,各尽其才、各司其职就能众志成城、事半功倍。在方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团队意识,每位同学要明确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如同一个方子中有“君臣佐使”,虽然地位不同,但是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了解到:人在社会之中,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想得到他人的认可首先要自己明确自身的价值。我们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可,并且努力提升自我,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方剂学教学内容的连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及“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在国医大师表彰及座谈会发言中吟诵了“横渠四句”,并将此进行了中医解读。“为天地立心”,可以认为是中医培养中最强调的医德;“为生民立命”,可以认为是中医培养中最注重的医技;“为往圣继绝学”,是对经典学术精粹的传承;“为万世开太平”,可以说是中医对人民生命健康的承诺,为万世生民之健康繁衍而开太平。
方剂学的教学大约有4个月,我们将“横渠四句”按顺序融入教学中,每个月有1个主题,期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成果。第一个月,主题“为天地立心”,方剂讲授内容为总论部分,在课堂中加入古代名医的医德故事;第二个月,主题“为生民立命”,方剂讲授内容为“经方”,加强监督学生方歌背诵,夯实基础、研习医术;第三个月,主题“为往圣继绝学”,方剂讲授内容为“时方”,传承不同学术流派经典方剂;第四个月,主题“为万世开太平”,方剂讲授内容融入“健康中国”理念下的医疗保健、奉献社会。
3 方剂学具体内容的思政融入点
3.1 第一阶段
3.1.1 绪论、总论 通过学习方剂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对古代医师及医学事业的崇敬之情,加强学习中医、学习方剂学的信心和热情。通过学习方剂的分类和组成原则,并与现代社会医疗现象相联系,使学生能够辩证客观地对待社会上所出现的各种声音,从内心深处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步入临床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3.1.2 解表剂 通过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解表方剂,使学生知道不同的感冒应该应用不同种类的药物,不能一概而论,在日常生活中对感冒这种常见病的治疗,会出现很多误区,尤其是抗生素的应用,一定要正确对待。
3.1.3 泻下剂 泻下剂治疗的里实证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大便不通,学生了解不同人群所表现出来的证候有所不同,结合生活实际,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1.4 和解剂 通过学习和解剂的“和”法,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了解病位在半表半里、病性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认可。学生知道了治疗疾病首先要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展过程,细心地分析每一个病症表现,抓住病机关键,用最少的药物达到最大的疗效。
3.2 第二阶段
3.2.1 清热剂 让学生知道病邪与疾病关系极其密切,人的气机不畅则“郁而化火”,火邪停于不同部位就会引发不同表现。精神因素(心理健康、乐观开朗)可以使气机通调、气血调和,如此就不易被火邪所侵袭。要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塑造等。
3.2.2 祛暑剂 暑邪有季节性,应使学生们知道如何避免暑邪侵袭,同时也要知道“物极必反”,夏季不能过多食用寒凉饮食,贪凉饮冷、温差过大极易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引发疾病。每个人都喜欢舒适,但也不能过于贪图,增强自身对外界的抵抗能力。
3.2.3 温里剂 阴阳是中医看待自然和疾病的基本观点,阳气是万事万物生长发育的根本,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与日,贯穿始终,主宰命运,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因此,要教育学生固护一身之阳气,方可永葆生命活力。更要引导学生爱国爱校,多多接触正能量,“温暖”心理。
3.2.4 表里双解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既有外因,更有内因。通过表里双解剂的讲解,使学生明白治病需要考虑表里,处事也要多方面考虑,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或者全面兼顾,三思后行,切勿冲动。
3.2.5 补益剂 人体生长发育需要气血阴阳的濡养,各种精微物质缺一不可,一旦缺乏就会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发生各种疾病,但是人体又不是这些物质的简单堆砌,所以在针对虚损疾病的时候既要考虑补益的“度”,还要考虑气血阴阳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精微物质并不是越多越好,补药不能随意乱吃。通过本章方剂讲解,让学生知道“度”的重要性,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
3.2.6 固涩剂 固涩剂用来治疗人体气血阴阳过度流失的滑脱病,但是很多滑脱病却不是简单的固涩就能治愈,甚至有的滑脱病恰恰需要攻下、消导,或者理气、祛湿这样的看似相反的治法方能奏效。通过学习固涩剂让学生明白,很多问题并不是表面上那样简单,要透过现象抓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增强自己防骗意识。
3.3 第三阶段
3.3.1 安神剂 根据“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认为“人的思维、意识及一切活动皆归于心”,使学生了解因神志不安等疾患,多与精神因素有关,故治疗时应结合心理疗法。同样,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可以导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使学生们知道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不要胡思乱想,端正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
3.3.2 理气剂“气为人之根本,贵在疏通畅达,升降出入有序,则百病不生”。若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就会出现脏腑的各种变化,其治疗关键是保持气机调畅。由此,让学生知道,事物都有其规律,不可违背规律,亦不可矫枉过正。
3.3.3 理血剂 让学生知道常见血病的发生机制,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多运动,防治瘀血发生;同时,让学生明确气血之间的关系,从中了解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加深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
3.3.4 治风剂 讨论内风和外风对人体的影响,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养成正确对待风病的科学态度,青年人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保暖,远离外风;保持心情愉快,远离内风发病高危行为。
3.3.5 治燥剂 治燥剂分为外燥和内燥,两者在临床表现方面基本相同。但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却完全相反。前者以发散为主,后者以滋润为主。提示学生相同现象,其背后的本质却不同。看待事物对待生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3.4 第四阶段
3.4.1 祛湿剂 湿邪产生的原因很多,如脾虚、气滞,兼症也很多:风湿、寒湿、湿浊、水湿、湿热等等,故而治法也很多,祛风胜湿、温化寒湿、芳香化湿、利水渗湿、清热利湿、健脾化湿、行气则湿行等等。提示学生“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可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3.4.2 祛痰剂 痰是肺脾肾三焦功能障碍产生的,是水液代谢不正常的产物。脏腑功能正常,体内气化正常,则水液变成津液,滋补机体;脏腑功能不正常,体内气化不利,则水液变成痰饮危害机体。由此及彼,提示学生成长与所在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好环境,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有素质的大学生。
3.4.3 消食剂 食积证有脾虚和食积两个方面,且相互影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半日不食则气少,一日不食则气衰”,因此饮食当有节制,过多过少都伤脾胃气血。提示学生们养成规律饮食的好习惯,注重养生防病,饮食有节有益身心。
3.4.4 驱虫剂 对人体有损害的寄生虫有多种多样,这些寄生虫的表现也有所不同,都是由于饮食卫生所导致的。因此要提示学生不仅自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公共环境也要注意提高道德修养。
中医界宣扬“大医精诚”,欲成“大医”必须“精于术、诚于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还要具备传承与奉献精神,将“医德、医术、传承、奉献”四个主题渗透进方剂学的日常教学中,最终达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方剂学教育的目的。中医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为了进一步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我们专业教师应坚持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观”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等,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