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匮要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介整合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探讨※
2019-01-29黄震洲荣宝山
黄震洲 荣宝山
(1 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男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2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中医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选读》《温病学》,是中医学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而后三门课程同属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范畴,三者从理论到辨治存在天然的联系,所以,不论学生还是老师,在学习或讲授本门课程的同时,需要前后参考另两门课程的相关知识[1-2]。然而由于历史以及现实原因,现各中医药院校普遍压缩经典课时数,甚至部分院校还将其列为选修课,且各中医经典课程往往分开讲授,使得学生对本就文字古朴,医理深奥,融经典性、文献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经典课程学习起来难度加大,学习积极性降低。本文以《金匮要略》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探索在互联网+时代,“回归经典”逐渐成为中医教育界的趋势的潮流的背景下,整合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可能性,以期改善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滑坡的现象,提升学生对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金匮要略线下课程建设对于整合临床基础课程的探索
《金匮要略》作为一部近2000年前的医学巨著,其文字古朴,医理深奥,融经典性、文献性、实践性于一体,故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师教授起来亦比较吃力。如何红珍等[3]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文字晦涩,义理深奥等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失去了兴趣。所以加强重点、难点条文的注释、结合病案等[4-5]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丢弃,并且基于学生对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心理等现象[6]。我们在传统教学方法诸如PBL教学、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基础之上,在多部门的配合下,开设了经方实践课,创办了中医临床模拟医院,鼓励学生在课间跟诊,编写了《四部经典医案》,结合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编写了《四部经典晨读手册》《四部经典试题》,与学工办配合,开展四部经典等级考试等多种寓教于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贯通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的相关知识于一体,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紧张激烈的赛场中潜移默化地体会中医经典晦涩难懂的知识,加强各临床基础课程间有效的联系与贯通,促进经典学习风气的形成。
2 《金匮要略》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在教育方面的核心内容就是在网络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在线开放课程的网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主动的从开放课程教学平台搜索其学习相关的内容,并最终达到“学习无处不在”的崭新的学习方式[7]。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在“回归经典”的大趋势以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背景下,通过教研室内部教师的积极相互交流、外出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对于《金匮要略》等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能力、对于临床基础各课程知识的涵盖领域,以便在自录视频、在线答疑等网络资源时能充分统筹临床基础各课程间的联系与贯通;在建设各自负责的开放课程时,以方便学生学习为主的前提下,除了按照课程中心要求的罗列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参考资料、学习方法等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所必需的资料,使学生能自由地根据自己时间的多少,灵活地通过课程中心,及时了解、巩固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本教研室教师间还相互鼓励,通过长期、持久的建立案例赏析库,方药运用小故事、名家学习经典感悟等多种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在形式上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运用经方的热情,辅助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充分利用现有较为普遍的微信、QQ等通讯信息资源,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考试等,以弥补由于缺勤、落课等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
3 结语
长期以来,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间教师在教学及临床带教等方面,缺乏彼此间的沟通与联系,以致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其他各课程内容间的“起、承、转、合”缺乏有效的联系贯通,学生在学习各课程间由于教学内容、临床运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虽然各中医院校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了诸如微课、慕课、磨课、潮课等教学模有益探索,但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却并未得以明显体现。尤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没有把互联网和经典课程深度结合,几门课程间的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关联衔接,因此造成学生学习《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课程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气氛难免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8-9]。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所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在经典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在线开放平台为介,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以整合优化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为纲,通过形式多样的线下线上活动,以期达到提高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