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国初期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2019-01-29刘喜凤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院民族院校

刘 鹤,刘喜凤

(贵州商学院,贵州贵阳550014)

建国初期,民族院校“结合党的各项中心任务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P54。在此工作中,民族院校始终遵循“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共同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这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2]P192,并取得了实效。

一、特殊形势需要加强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建国初期民族地区的复杂局面

建国初期,民族地区情况非常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一方面,由于民族地区大多处在边境、山区,所以,国民党和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往往隐匿于此,因此,民族地区敌我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建国初期,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的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剥削和压迫,因此,民族地区的阶级矛盾也日益暴露。此外,由于历史时期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的影响和剥削阶级的挑唆,民族地区的民族矛盾也比较突出。所以,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思想比较混乱。这一情况,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做好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尤其要做好民族地区先进思想代表者——民族院校学生的思想工作。

2.建国初期民族院校学生的复杂情状

建国之初,民族院校招收的学生来源广泛,情况非常复杂。云南民族学院第一期招收的学生基本情况是:“有40种民族成分(当时还未进行民族识别,民族称谓混乱,统计为40种);边疆学员占56%;不懂汉话或略懂汉话的学员占30%;大学生占1.5%,高中生占13%,初中生占17.4%,高小生占17.9%,初小生占15.8%,文盲半文盲占35%;共产党员占6%,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占7%,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等占6%;县区级干部占26%;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51岁,20-25岁的占73%”[3]P6。中南民族学院第一、二、三期学生来自于中南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地的苗、侗、壮、回、黎、仡佬、毛南、土家等十几个民族。从出身来看,出身于雇农和贫下中农的占56.3%,中农的占28%,城市贫民的占0.9%,小土地出租者的占0.1%,富农的占3.3%,地主的占2.4%,其他的占8.5%[4]P25-28。西南民族学院的第一期学生“来自云南、贵州、西康和川南、川西等省区”,分属于藏、彝、布依、哈尼、纳西、傈傈等24个民族。“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只有15岁左右”,“大多数是农民积极分子,也有部分知识青年,还有少数的在职干部”。总之,学生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大小不等,家庭出身各异,政治信仰不一。

因此,民族院校学生思想上也出现多元化倾向。西南民族学院“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是抱着‘学好革命本领,建设可爱家乡’的愿望进入学校的,也有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入学动机”[5]P5。因此,加强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显重要!

二、民族院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建设

建校伊始,民族院校都设立了党组织,加强了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如西北民族学院,该校“成立后即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属甘肃省委直属党委领导”[6]P50。1951年12月18日,中共西北民族学院总支委员会成立。党的领导关系也由原中共甘肃省委直属党委领导,改为直属中共甘肃省委领导,为第十五总支委员会,下设3个支部。1953年1月24日,中共西北民族学院委员会经中共西北局批准正式成立。又如西南民族学院,该校“在筹建期间,就建立了党组”[5]P32,后又建立了党支部。1955年2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中共西南民族学院委员会正式成立。再如云南民族学院,1951年8月初,该校就建立了学生党支部一个。当月中旬,学校成立了党总支。1955年5月,升格为院党组[3]P22-23。

青年团组织是学生自我提升的熔炉,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堡垒,因此,民族院校高度重视其建设。如西北民族学院,1951年3月27日,该校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支委员会成立。1954年5月4日,升格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北民族学院委员会,下设3个总支,15个支部。1957年6月15日,团委召开了全校第一次共青团员大会,祝贺团的名称的更改[6]P52。再如西南民族学院,1951年7月,该校就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民族学院总支委员会,并在各班设立团支部。1954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民族学院委员会成立。又如广西民族学院,1952年5月4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支部委员会成立,下设3个小组。1954年4月,升格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广西民族学院总支委员会,下设6个支部。1956年11月,经团省委批准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广西民族学院委员会[7]P23。

学生会是学生自治组织,是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所以,民族院校非常重视这一组织的建设。1951年9月,西南民族学院派出学生代表刘群(彝族)、蔡顺安(羌族)参加了全国学联大会。返校后,他们就积极筹备学生会的组建。1954年6月,西南民族学院首届学生大会代表大会召开,西南民族学院学生会正式成立,选举产生学生执行委员15人[5]P36。西北民族学院建校之初就成立了学生会,到1957年4月,改选产生了第九届学生会[6]P53。

部分民族院校还设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机构。西南民族学院建校之初就在教务处下设立了生活指导科,负责学生党团组织生活,指导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学生毕业分配等工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954年1月,设立政治辅导室,专门从事这一工作[5]P22-23。

三、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建国初期,民族院校结合当时、当地各民族学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1.采用直观教学法教育学生区分三大矛盾

建国初期,民族地区敌我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突出,但由于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觉悟不够高,对此不够敏感,认识不清,甚至混淆在一起。部分学生“对政治上的一些概念,如敌我界限、阶级界限、民族政策界限较模糊,认识很肤浅”。“每个学员基于自己民族成分的不同,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思想上多是从本民族的直接利益出发,对民族压迫的仇恨胜过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常常笼统地仇恨一切汉人,对汉人有戒备心理。一些学员对帝国主义施行的小恩小惠怀有好感,仇视不起来”。因此,教育学生正确区分三大矛盾成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民族院校也注意到,这一情况的出现,根本上来看是由于学生理论水平较低,文化不高。如果方法不当,往往欲速则不达。因此,民族院校非常重视采用适于民族地区学生的直观教学法,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三大矛盾。

针对民族院校学生经常把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混为一谈的情况,民族院校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法优势,使学生能正确区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贵州民族学院“紧紧抓住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一环节,以提高学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觉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实物资料,“着重教育学生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8]P14。云南民族学院“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员的阶级觉悟”,经常采用放映电影的方式教育学生。“学员到校后,结合政治教育中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组织学员观看电影《白毛女》。通过直观性很强的画面,使学员感受压迫和剥削的罪恶”[3]P9-10。这样的方式,深受各族学生欢迎。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各族学生改变了以民族来划分阶级的思想。

针对学生敌我矛盾和民族矛盾混淆不清的实际情况,民族院校克服困难,高度注意收集整理分散零星的实物资料。云南民族学院尤其注意收集三个方面的实物资料:一是帝国主义迫害各民族人民的实物资料;二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各民族拉兵派粮、敲诈勒索的实物资料;三是以汉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实物资料。在此基础上,民族院校举办展览,向学生展出,藉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教育,民族院校学生敌我观念、阶级观念大大增强。贵州民族学院“普通政治班的布依族学员章福(毕业后分到罗甸)、陈良书(毕业后分到长顺),在土改中与残匪英勇搏斗,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光荣牺牲”[8]P15。云南民族学院学生观看了展览后,“很多学员痛哭流涕,激发了学员们对美帝、蒋军的仇恨”,他们“认识和体会到各族人民的共同命运和汉族人民的伟大贡献”。“学员们明白了各族劳动人民是一家,本民族群众中也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认识到为各族人民、尤其是为劳动人民服务是光荣的,与为本民族服务是一致的,‘没有各族人民的解放,本民族也解放不了的’道理,各民族比以前更加团结”。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

建国之初,民族院校学生国家观念比较淡薄。中南民族学院海南籍学生说:“从前从未离开过海南岛,以为海南岛就是中国”[4]P39,因此,强化各族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观念尤显重要。同时,由于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不利于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凝聚力的提升,所以,民族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注重教育各族学生辛勤劳动,为实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共同发展而奋斗。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时,民族院校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当时,民族院校特别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加强爱国主义理论教育。贵州民族学院“编写了一份题为《伟大的中国》的教材,内容有祖国辽阔的土地、众多的民族、丰富的矿藏;有祖国的大好名川和名胜古迹;有祖国的四大发明,众多的文学家、思想家;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以及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紧密结合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中国革命史、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等)以及各种政治活动(如抗美援朝、和平签名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8]P13;另一方面,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学。1952年五一节前夕,为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南民族学院组织第一期学生赴京参加五一观礼。“当坐火车去外地参观时,见到一望无际的平原,认识到祖国真是地域辽阔。看到工人们在底下的矿井挖煤,才知道祖国还有这么多的地下宝藏。在上海看到工人阶级……炼出大批大批钢铁,还制造出大量的机器。增强了建设祖国的信心,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并认识到只有祖国不断地繁荣昌盛,各民族才有美好的前途”[4]P40。

为尽快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实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共同发展,增强国家凝聚力,民族院校将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重视劳动教育的理论宣传。1952年7月,王维舟在西南民族学院第二期学生开学时的题词中就明确提出:“要学会本事,劳力和智力相结合,为使各兄弟民族落后地区变成经济繁荣地区而努力”。在这一期的开学典礼上,他向全校师生提出:“民族地区要发展生产,把原始草原、森林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乐园,这就必须依靠我们的智力和劳力的结合,才能实现”[5]P25;另一方面,注重劳动实践。西南民族学院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都安排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除了定期在本院农牧场参加农牧业生产劳动外,还组织学生定期下乡、下厂参加工农业生产,参加成都市的社会公益劳动以及校园绿化和清洁卫生活动。1954年,武汉时遇到特大洪灾,中南民族学院组织学生参加防汛斗争。

经过教育,民族学院学生爱国热情高涨,视国如家。他们积极参加劳动,投身国家和民族地区建设之中。中南民族学院“有的学员在冬天下大雪的深夜,听到水管漏水,就冒着严寒主动去修理水管。在水道不通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手把水管里的污物取出来,以免公物受到损害。遇到刮风下雨时,经常有学员主动到教室关好门窗,爱护公共财物”[4]P35。以各族学生为主体的中南民族学院防汛突击队表现突出,曾荣获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发的二等红旗奖,获得锦旗一面。许多学生被评为防汛功臣、模范。贵州民族学院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院建设:建筑公路,建造球场、植树造林。每逢农忙季节,帮助农民抢种抢收,赢得周围群众的交口称赞”[8]P13。

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开展纪律教育

民族地区部分学生集体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性较差,甚至经常发生酗酒闹事情况,所以,加强民族院校学生纪律教育既有其迫切需要,又有其特殊困难。民族院校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纪律教育。

首先,民族院校深入分析了部分学生纪律性不强的原因并提出纪律教育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民族院校一致认为:部分学生纪律性不强,既有学生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原因,因此,对民族院校学员特别是少数民族学员的纪律教育不能“一刀切”。针对部分学生存在不良情绪进而提出“过分”要求的情况,云南民族学院提出,“各族学员尤其是边疆学员在一定时间内敢于提要求,不是表明他们落后,而是表明他们打破了思想顾虑,消除了心理戒备,这是少数民族学员思想发展的特殊规律,是正常现象。要帮助学员克服这一不良倾向,必须深刻理解各族学员这一思想特点”。院领导认为,“面对这种现象,盲目执行纪律,只会脱离群众,招致民族教育工作的失败”。因此,学校在开展纪律教育时,注意了四条原则。“1、‘宁宽勿严’和‘先宽后严’;2、充分考虑整体利益和需要,不仅仅从民院的需要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到边疆对敌斗争和民族团结的利益;3、执行组织纪律时,不仅需要被处分学员的自觉,还需要大多数群众觉悟,否则就不执行;4、制定适应各民族社会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正确的纪律标准,不机械的按汉族一般的纪律标准来要求少数民族学员”[3]P15-16。

因此,民族院校确立了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鞭策为辅的纪律教育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纪律教育。为提高学生的纪律观念,西南民族学院首先是正面说理,阐明纪律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其次是严格校风校纪,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学生守则》,并定期检查纪律,进行纪律整顿;再次是树立先进,表扬遵守纪律的模范,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视性质、情况和悔改表现进行处理;最后是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确定每个星期日的晚上为小组生活检讨会。在会上,大家谈一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优缺点,并将是否遵守纪律作为检讨会重要内容之一。好的受到表扬,差的受到批评。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提高了遵守纪律的自觉性”[5]P25。

4.课内外相结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民族地区学生思想觉悟相对较低,急需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因此,民族院校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突出课堂教学。西南民族学院结合《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伟大祖国》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介绍革命先烈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事迹,讲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阐明党的光荣传统;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其一、邀请老红军、老八路、老模范,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做革命传统和艰苦创业的报告。其二、发动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革命读物,组织收看反映革命战争和革命传统的电影和幻灯,并举行座谈会,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其三,组织学生参加专题报告会。西南民族学院抓住机会,组织学生听取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代表团关于抗美援朝斗争事迹的报告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介绍志愿军英勇作战的报告,各族学生都被深深地打动,激发了他们学习先进人物的热情[5]P25。

此外,民族院校还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因此,民族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明显提高,突出表现为“不少青年积极要求进步,提出入党、入团要求”。1953年到1956年5月,西北民族学院发展了10个民族的党员203人,其中很多是学生。政治系裕固族学员安子俊还被评为先进党员,并在省二次党代会上受到通报表扬[6]P5。1951年到1956年间,云南民族学院发展了党员938人、团员1151人[3]P23。西北民族学院从团总支成立到第一次共青团大会召开六年多的时间里,发展了各族青年团员500多人[6]P52。广西民族学院的团员人数也急剧增长,从1954年的162人猛增到1956年的412人[7]P23。

猜你喜欢

学院民族院校
我们的民族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民族
海盗学院(12)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