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2019-01-29杜秀芳

智慧健康 2019年8期
关键词:氨酸基转移酶转氨酶

杜秀芳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4100)

0 引言

脂肪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肝脏病理改变,主要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诱发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并且近年来的脂肪肝的发病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健康人的肝组织中仅含有少量的糖脂、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脂肪,约占整体肝重量的3%~5%,若是其超过肝重量整体的5%或者是在组织学上肝细胞在50%以上存在脂肪变性时,即可称之为脂肪肝,情况较轻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情况严重者病情来势凶猛,危及病患的生命安全,通常情况下,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给予病患及早准确的诊断[1],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对促进病患恢复正常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现状分析

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转氨酶指标与脂肪肝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转氨酶是人体肝脏维持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反映肝脏状态的“晴雨表”,其广泛存在于肝细胞中,一旦肝细胞出现坏死、中毒、炎症等情况时会导致肝细胞受到损害,而转氨酶则会被释放至血液中,继而使得血清转氨酶升高,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脂肪肝的诊断通常采用的手段即为检验病患的转氨酶水平[2]。

2 问题确立

病患,男,48 岁,病患于一个月前出现恶心、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的症状,遂来我院门诊就诊,病患既往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既往无肝炎病史、无手术史、过敏史,门诊医师高度怀疑病患为脂肪肝,因此给予病患转氨酶水平检验。

3 目的

通过给予脂肪肝病患转氨酶水平检验,有利于及时对病患的肝脏疾病进行确诊,以期为临床脂肪肝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临床脂肪肝的确诊率。

4 文献查证

本文研究通过中国万方、知网学术搜索网站检索“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关键词,共搜索到45 条相关文献。

5 执行过程

叮嘱病患在检验前三天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注意保持低脂饮食,禁止饮酒吸烟,叮嘱病患在体检前一天禁食,不进行剧烈的运动,维持空腹12h 以上,次日清晨采取3~4mL 病患的静脉空腹血;并在室温下静置0.5h 左右,然后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去除黄疸、溶血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进行检测,保证检测当天完成。采用速率比浊法对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测定[3]。

6 结果评价

本例病患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值为5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值为46U/L;临床研究规定,若机体谷丙转氨酶检测值大于40U/L 则视为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若是谷草转氨酶检测值大于40U/L 则视为谷草转氨酶异常升高。故本例病患的转氨酶异常升高,可作为诊断病患为脂肪性肝病的可靠依据。

7 结论

目前脂肪肝在临床的发病率不仅呈升高趋势,同时患病群体亦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尚不明确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但临床认为脂肪肝的形成多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酒精:临床对长时间酗酒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操作发现,约有75%~95%存在脂肪浸润的现象;据相关人员观察,若每天饮酒量超过80~160g 则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约为5~25 倍[4];②快速减肥:当机体出现过分节食、禁食或者是采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手段情况,则会导致短时间内脂肪分解量的增加,从而使得肝内的内谷胱甘肽快速消耗,继而大量增加肝内的脂质过氧化物和丙二醛,对肝细胞造成损害,最终致使脂肪肝的出现;③肥胖: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重与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是呈正比的,据相关数据显示,有30%~50%的肥胖症者合并脂肪肝,并且重度肥胖者的脂肪肝发病率达到了61%~94%[5];④药物:部分化学毒物或者是药物可对蛋白质的合成进行抑制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出现,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已胺、四环素、吐根碱以及汞、铅、砷等;另外降脂药物也对脂蛋白的代谢进行干扰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形成,此外,妊娠、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其他因素均可导致脂肪肝的形成[6]。

临床通常将脂肪肝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两种类型,而根据脂肪肝累及的范围又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一般情况下,轻度脂肪肝是指脂肪含量大于肝脏总体重量的5%~10%,中度脂肪肝是指脂肪含量大于肝脏总体重量的10%~25%,重度脂肪肝是指脂肪含量大于肝脏总体重量的25%;而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轻度脂肪肝病患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在体检的时候被偶然发现[7];多数脂肪肝病患常见的自觉症状即为疲乏感,但其与病患的组织学损伤严重程度无关系;而中重度脂肪肝病患则会出现类似于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右上腹或者是肝区隐痛、疲倦乏力、恶心等;除此之外,脂肪肝病患时常会伴随着口角炎、四肢感觉异常、舌炎、皮肤瘀斑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8]。由于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特点,再加上由于肝韧带牵拉、肝被膜膨胀从而诱发的发热、右上腹剧烈压痛或者是疼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临床症状,极易导致病患被误诊为急腹症并行剖腹手术,增加了病患的痛苦,因此临床诊断可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确诊,并减少误诊率或者是漏诊率[9]。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对病患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进行检验,其均属于实验室检查项目中转氨酶指标;转氨酶是一种催化酮酸以及氨基酸之间氨基转移的酶,在肝细胞线粒体内部广泛存在,而当肝细胞膜的通透性被提高后,则会产生氨基转移酶,同时会被释放至血液中,从而使血清酶的活性大大增加[10];另外一旦机体的血脂过多,则会致使肝细胞脂肪出现三酰变化,导致脂肪酸的出现,并且在脂肪酸的作用下会导致机体肝细胞受到损害,从而将肝脏脂肪的代谢能力降低,影响机体肝功能,导致出现转氨酶升高的现象。临床研究证实,轻度脂肪肝病患的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基本正常,而中重度脂肪肝病患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出现轻中度的升高,一般为正常水平的2~5 倍,因此临床通常将转氨酶水平检验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以诊断脂肪肝病患,有利于提高临床的确诊率,减少误诊的出现[11]。

综上所述,转氨酶指标与脂肪肝存在着严密的关联,将其作为一项常规辅助检查手段可对脂肪肝进行确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行。

猜你喜欢

氨酸基转移酶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植物三萜皂苷代谢中糖基转移酶蛋白特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转氨酶高与肝炎
海藻酸钠固定化重组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