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氏导引法形气神合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总结※

2019-01-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刘鹏刘氏合一

李 层 刘 鹏

(长江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医医院骨一科,湖北 荆州 434000)

刘鹏教授是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湖北中青年知名中医,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楚天名师”,本人跟师刘鹏教授多年,是荆州市师带徒学员之一,刘鹏教授善于总结湖北荆沙地区中医骨伤独特的理伤调筋理念,其导引治疗临床脊柱相关疾病及关节退变,疗效显著,刘鹏教授在临床教学中,善于总结,有对经典的解读和自己的理论总结。现将刘鹏教授导引法形气神合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予以推广阐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刘鹏教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颇有研究,提出《素问·刺腰痛论》描述的“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证治准绳·腰胯痛》描述的“腰痛牵引足膝脚胭,彻夜疼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属于中医“痹证”“腰痹病”“腰腿痛”“坐臀风”等的范畴。《诸病源候论·腰痛候》对腰痹病的辨证进行总结,在其文中,对腰痛原因分析有五种情况:一是少阴之气导致阳气亏损所致腰痛,二是风寒湿痹、经络痹阻所致腰痛,三是肾虚所致腰痛,四是外伤跌坠所致腰痛,五是睡在湿地所致腰痛。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外在经济条件的变化,比如唐代之后中国人改变了跪坐方式,宋元开始棉花所做的棉织物在中原地区逐步推广,我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多或与肝肾脾亏虚导致的筋骨受损有关,或与腰部负荷过大损伤腰部有关,或与年龄增大久坐不动气血瘀滞有关,或与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有关[1]。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虽然大部分患者均不需要手术治疗,但临床上我们观察到很多患者康复前均经历了较长的治疗过程,对时间、经济等均带来一定负担,临床上急需一种治疗时间短、医疗支出少、治疗效果好的治疗方案,其如果能够临床路径化,必然带来相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对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有着自身的优势,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常规的中药治疗外,针灸、热敷、熏洗、按摩、导引等都是用来作为治疗“腰痹病”的方法,如何从中取舍并尽可能让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案临床路径化,是我们探讨的方向。刘鹏教授指出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在于辨证施治,通利关节、温经通络等等治疗手段,均应该从患者具体病机辨证而使用[2],相对而言,在所有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中,导引具备普适性更高的优势[3],其成本低,对治疗环境无较高要求,依从性佳,疗效较为显著,且能对预防疾病复发有很好的帮助。刘鹏教授查阅中医骨伤经典文献导引相关章节,并结合我院名老中医刘昌发的中医骨伤手法,在经过临床试验和推广后总结了刘氏形气神合一导引法,应用在临床颈肩腰腿痛等病症上,颇有奇效[4-5],现总结如下:

刘氏导引法参照八段锦而有改动,具体操作方法:(1)身体端立,曲弯两手,掌心向外,手掌向后仰,鼻中吸气,然后呵字呼出,吐气无声,双手连肩旋转,如风车旋转一轮,吐气导引气息至肩背,如此往复12次;(2)两脚立正,两手指交叉,翻掌向上,过于头顶用力上托,鼻中吸气,然后呬字发声,脊柱由腰向上轻微耸,观想气息由丹田传至掌心,如此往复12次;(3)两手向前伸,单足后蹬,头部后仰,仰时身体向后倾斜,鼻中吸气,然后嘘字发声,丹田之气传于腰部,然后换脚再呼吸一次,共12次;(4)脚尖向上,脚面向后仰,双手攀足,肩部后耸,鼻中吸气,然后呼字发声,观想气息由丹田至腰然后上行到肩部;(5)单膝跪立,手部着地,背部后伸,上体正中,摇转时,脖颈与头部左右摆动,吸气后吹字缓慢呼出,12次后换另一侧再行12次;(6)患者端立,一掌按于丹田,一掌按腰部肾俞,周身放松,气沉丹田,嘻字呼出收工,全身放松。整套动作速度柔和缓慢、呼吸时间在 12 s左右[6],和舒缓动作相结合,并配合意念的一张一弛,来调畅周身气机,整套功法操作时最好环境温暖,空气新鲜,有利于身体肌肉放松,呼吸平稳,且保持日常规律作息,饮食节制,能使观想注意力集中。

《华氏中藏经》指出:“夫病者,有宜按摩者,有宜导引者。导引,则可以逐客邪于关节;按摩,则可以驱浮淫于肌肉。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不当导引而导引,则使人真气劳败、邪气妄行”,中医治疗讲究将人体各个机能调整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程度,刘鹏老师的形气神合一导引法就是依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以“形松、气平、神定”为要求合理选择导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进行健康宣教后,让合适的患者从学习到理解到体悟,甚至对于急性疼痛的患者、久病伤身的患者、年老体弱的患者,形气神合一导引法从基础动作开始,循序渐进,患者恢复快,依从性高,也避免了“真气劳败、邪气妄行”等不良后果。

刘鹏老师常言,现在临床中医师,导引指导所授只有单纯的“形”,且“形”也颇为局限,仅认为是人体的肢体等有形之体,但往往忽视经络和脏腑,更忽略气血精津液,《灵枢》有言:“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从“形”而言导引即需要建立整体观念,导引搬运之形,在于观想自身姿态动作是否连贯,全身是否整体如一,有没有不通畅不协调的地方,其形松,指的是肢体松软柔和,筋骨皮的松弛更有利于呼吸吐纳,让杂念平息,这也是导引法区别于现代医学运动疗法肢体锻炼的地方。整套功法相对其他养生功,对整条脊柱保持正常功能非常注重,通过自身姿势的调整,让脊柱小关节、骨连接等产生微动,改善和纠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状。其中,第四式和第五式对形体放松要求较高,姿势如果不够松弛,呼吸和观想气息必然无法连贯,架势不正,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脊柱筋骨反而受损,所以初学者可先从一二式着手,从架势到观想再到调息。

此外,中医导引与运动疗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气神的运用[7],《淮南子·原道训》提出:“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气者,人之根本也,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气血充盈则形体强健,气是沟通“形”与“神”之间的介质,“神”为是人的意念活动,包括想法、情感、意识等,刘鹏老师的观点认为,导引之所以有效果,其重点在于内在气机的调节,宋代《圣济经》总结导引练习就是“调其气也”,气息或者气机通过六字诀的发功方式,以深呼吸为一循环。此外,气机的推动,是吐纳和观想的统合,所以我们在医疗过程中经常强调患者对导引的知信行需要一致,体现在形神合一,身心一统,达到最佳的状态:“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淮南子·原道训》指出:形气神“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所以刘鹏教授指导患者练功时,先从理论指导开始,让患者认知认同,再从形体动作功法入手,让患者熟悉每一个式法的部位和运动路线,然后要求患者配合六字歌诀,带动全身气息,期间存想气息活动路线,随动作而运行至相应部位,循序渐进,达到形气神合一的目的[8]。

刘氏导引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和预防过程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备实用性、简便性、自为性,总体来看刘氏导引法强调形气神合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作用佳,从安全、有效性考虑,刘氏导引法能起到未病防发、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作用[9],是当前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值得提倡的一种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刘鹏刘氏合一
Active thermophoresis and diffusiophoresis
Rotational manipulation of massive particles in a 2D acoustofluidic chamber constituted by multiple nonlinear vibration sources
教学做合一
爸妈腿脚不好, 当心这个病
人剑合一
往顶上跑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后母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曲线运动模型的竞赛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