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成长故事”优化创意生活建构

2019-01-29无锡市天一实验幼儿园尤雪虹

早期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建构幼儿园儿童

无锡市天一实验幼儿园 尤雪虹

创意生活建构是我园“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幼儿园创意生活多元建构的实践研究”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其主旨是指在幼儿园中,由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创造富有儿童成长意义的生活,让幼儿的生命成长在真实、多元、有趣、创意的生活中得以实现。这一理念与现行的课程游戏化理念完全吻合,为此,在“十三五”期间,我园延续创意生活建构的主旨,申请并立项了省级规划课题“幼儿园创意生活建构中引入‘成长故事’机制的实践研究”,强调以研究、记录系列化的儿童“成长故事”为纽带和支点,带动教师观察儿童的方式、评价儿童的方式、教育教学行为以及教研方式的一系列改变,使幼儿园创意生活的建构过程从外延拓展转向内涵性建构。研究实施以来,已初见成效。

一、成长故事——让创意生活建构指向更明晰

没有记录成长故事前的创意生活建构,教师更多考虑的是自己该如何建构,该建构什么样的内容,常常为完成任务而冥思苦想。自记录成长故事以来,这种现象有了彻底的改变。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创意生活建构的方向在哪里?建构的目的是什么?建构的突破点在何处?不知不觉,教师在观念上有了改变。

1.变成人视角为儿童视角。成长故事的记录,让教师把关注点指向了幼儿,养成了观察、分析幼儿的习惯,这使得创意生活建构的指向有了源头上的突破。之前,教师总是自己想方设法创造出一些自认为对幼儿有利的、有意思的活动,殊不知,这已在无形中犯下主观臆断、忽视幼儿的需要、剥夺幼儿权利的错误。而成长故事的引入,让教师在记录和解读成长故事的过程中,反复地观察幼儿、分析幼儿、思考隐含的发展可能性、判断该作如何的支持与回应,等等,让教师做什么都能第一时间想到幼儿,真正从儿童的视角考虑问题,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由此,创意生活的建构,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臆断,而是从成长故事中发现幼儿的需要,发掘活动的生长点。

2.变急于求成为细熬慢炖。以前,教师多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创意生活建构,常常忙于应付,思考不多。自从引入成长故事,教师的心态平和了很多,也积极了很多。因为,在成长故事的洗礼下,教师知道幼儿的发展需要等待,幼儿的行为需要解读,幼儿的声音需要倾听。只有在与幼儿陪伴式的朝夕相处中,才能更好地发现幼儿,读懂幼儿。为此,教师不再心急火燎,而是蹲下身子和幼儿朋友般地生活、学习、游戏。也就在这样细熬慢炖的等待中,幼儿的兴趣被点燃了,幼儿的需要被发现了,幼儿的可能性被激发了。这种种的点燃、发现、激发,正是创意生活建构的素材。

3.变空穴来风为水到渠成。因为观念上的问题,有教师还是认为创意生活因为要有创意,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创造发明”,导致不少活动其实就是空穴来风。引入“成长故事”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成长故事中记录的都是幼儿的点滴,其中的“哇时刻”“争论点”“遗留问题”,等等,都是创意生活建构的原发点,创意生活建构也由此水到渠成。

二、成长故事——让创意生活建构主体更多元

以前的创意生活,建构主体被想当然地认定为教师,引入“成长故事”机制后,这一认识被彻底地打破,建构主体更为立体多元,建构主体的操作形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1.变单一为多样。首先家长也是创意生活建构的主体。成长故事不仅需要教师记录撰写,同样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所记录的成长故事中,隐藏着很多创意生活的建构素材。其次,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也是创意生活建构主体的补充。在“我们的成长故事”中,经常会涉及幼儿感兴趣的人和事,由此生发的活动必然需要进一步取得与这些人和事的联系,为幼儿呈上更鲜活的实践体验活动,比如,“潮宝闪发”理发师活动、“爱牙护牙”爱牙日活动,等等,都是此类人和事引发的活动。由此看来,幼儿、教师,家庭、社区都是创意生活建构的积极主体。

2.变被动为主动。在过去,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教师建构创意生活的行为还较为被动,任务意识较强。一旦认识提升,观念转变,行为上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因为大家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建立在以“幼儿为先”的理念上的创意生活,贴近幼儿的需要,能为幼儿提供表现表达的机会,形成幼儿有益的经验,也更能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有了共同追求的目标,自然会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踩着成长故事的步伐,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造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3.变线性为交融。原先,不同建构主体是互相割裂的,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随着成长故事的分享和解读,建构主体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一变化直接导致创意生活建构效率的大大提升。原来线性单一的操作形态使教师们各自为政,孤军作战,费时费力又费神。如今,相互交融的机制能让大家面对问题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成长故事——让创意生活建构内容更丰满

“成长故事”机制的引入,最显而易见的成效莫过于创意生活内容的精彩纷呈,它不仅使我园幼儿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教师的课程意识有了很大提升,更让我园的课程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微课程层出不穷。所谓微课程,是指从儿童当下的兴趣、需要出发,由小及大、由一点到多元,形成连续、灵活、渗透的呼应式课程,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激发教师、儿童和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力量。基于幼儿的成长故事,这样的微课程在我园不断涌现。比如,中(4)班的“我们和花蛤的快乐时光”,幼儿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花蛤长啥样、花蛤喷水记、花蛤美食分享会、花蛤百变造型等多种探究活动;中(1)班的“小小西瓜虫”,凭借幼儿的观察,推演出为啥叫“西瓜虫”,西瓜虫假死的秘密,西瓜虫的外形特征,谁是西瓜虫的爸爸妈妈,西瓜虫的生活习性,西瓜虫喜欢吃什么,怎样留住西瓜虫等一系列活动;小(6)班的“小手探世界”,追随幼儿的兴趣,衍生出小手的秘密、趣味五指歌、小手本领大、动手乐翻天、手掌娃娃的身体等涵盖各个领域的活动。微课程,无疑是我园创意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让创意生活建构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2.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因为成长故事的介入,创意生活建构主体多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所呈现的活动形式自然也就灵活多样了。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相互交错,室内的、室外的相互补充。尤其是创意生活经典活动,更是体现了创意生活建构的基本出发点。教师们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力求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如:节庆活动、社区活动、亲近大自然活动、远足活动、公益活动、亲子活动,等等。将这些内容作为课程体系中的“常驻成员”,规定活动开展的频次和周期,保证活动质量,并在实施过程中边研究边思考,积累具有本园特色的创意生活经典活动,让幼儿有多元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活动中获得立体式的和谐发展。

3.一日生活皆为课程。在理论上教师都知道“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自从引入成长故事后,教师的实操找到了落脚点,一日生活的点滴都可以因为幼儿的参与而变得更有课程意义。比如,园内幼儿宣传“天一”文化;创编吉祥物“天天”“一一”的故事;保护幼儿园的环境为幼儿园增添一抹绿色;分发幼儿园的信件;用自己的作品装饰幼儿园;给自然角浇水;给垃圾分类,等等,形成了扎根幼儿生活细节,贴近幼儿心灵的原生态教育课程。原生态教育是基于关注和尊重生命个体的灵性教育,相比高结构的传统课程,原生态课程增加了幼儿生活常规的意趣,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创意生活的建构。

四、成长故事——让创意生活建构进程更稳健

我园的创意生活建构该如何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和疑虑的问题,引入“成长故事”机制后,这一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1.故事分享——为创意生活建构的发展提供机会。记录的成长故事,不管出自教师、幼儿,还是家长,我们会经常开展不同形式的故事分享,有现场交流的,有墙面布置的,有网络推送的,等等。不管哪种形式,故事分享都能给人以直观的感性认识,了解更多关于幼儿的专业知识,拓展大家的思维空间,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建构幼儿的创意生活。可以说,“成长故事”机制为我园幼儿创意生活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机会,使得幼儿创意生活的建构方向更明晰、路径更多元,让创意生活更好地为幼儿的发展服务成为可能。

2.故事研究——为创意生活建构反思提供保障。一个阶段下来,对创意生活建构情况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而对“成长故事”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园本研究是让反思落地生根的保障。引入“成长故事”以来,对成长故事的研究探讨已成为我园园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成长故事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凭借对故事的解读、对疑问的探讨、对焦点问题的争辩等,进一步厘清了观念,提升了认识,优化了行为,成为幼儿创意生活建构的有力推手。

“成长故事”机制的引入,优化了我园创意生活的建构,这种感受是真实的,这种体验是真切的。我们会站在更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成长故事,立足幼儿发展,让创意生活建构实现更灿烂的升级。

猜你喜欢

建构幼儿园儿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爱“上”幼儿园
建构游戏玩不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