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创新
2019-01-29董良
董 良
(湖南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的生动体现,“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1]在新的长征路上,将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需要,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有重大意义。
一、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1.长征精神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
理想信念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无论哪个时代、哪种社会都会把统治阶级的意志灌输给社会成员。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儒家学说所阐述的大同世界的理想深入人心。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没有理想信念等意识形态教育之名,但公认却有这方面教育之实,只不过他们教育的方式更隐蔽、更巧妙。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特别关注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毛泽东这一论断把德育放在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也非常重视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要用我们的历史教育我们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他对青年的关心,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这就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指出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一是党和国家要加强教育、引导,将党史国史有效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二是青年大学生自身要自觉学习、实践。
2.长征精神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长征最能体现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飞机轰炸的困境下,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爬雪山、过草地,大小战斗近600次,跨越十几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史诗。军事上,长征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革命转危为安;组织上,长征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表明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政治上,长征使全国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思想上,长征路上共产党人所展现出的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气概和品质,已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毛泽东作为长征的亲历者和领导者,在他一生中多次谈到长征,强调长征的伟大意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始终牢记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亲自为遵义红军总政治部等红军旧址题词。2016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1]
3.长征精神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和国家的要求、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这与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有一定关系,如果还是满堂灌,效果当然不好。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通俗性和生动性,而长征途中诸多故事和案例,完全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据作者在湖南省三所高校的调查,学生对长征和长征精神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参考国内有关学者关于长征精神的调查,作者也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是“对长征和长征精神的了解程度”,在收回的201份问卷中,46%的学生表示不了解,35%的学生表示有一点了解,19%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第二个问题是“是否会主动了解长征和长征精神”,大部分学生表示不会主动去了解,除非有老师布置的任务。第三个问题是“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价值”,绝大部分学生肯定长征和长征精神,认为现在也需要长征精神,长征中的故事完全能打动他们、感染他们。第四个问题是“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无帮助、有无必要”,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帮助、有价值,但需要注意方式,要贴近学生学生实际。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长征精神,关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有好的途径和方法。
二、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1.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第一,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思理想政治论课各门课程中完全可以讲授长征精神。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为什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青年大学生如何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在设计这一章教学时,长征和长征精神就是很好的素材,既可以用长征中的真人真事贯穿全部教学,也可以选取长征中的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五章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专门介绍了长征和长征精神,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在讲授时可以列为一个专题讲授。
第二,将长征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育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本科15个学分中实践教学有2个学分,专科实践教学有1个学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与长征相关的遗址或纪念馆参观,教师在学生参观学习时适当讲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还可以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红军长征历经我国十几个省,许多地方有红军小道,让学生重走长征路,真实感受长征不易,革命不易,培养他们不畏艰苦的精神。
2.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其它各类教学活动中
第一,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通识教育教学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紧紧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做好这项工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教学规律认识不断深化,提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三全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据作者所知,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高校通识教育学分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从功能看,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否则,通识教育就会迷失方向。以高校“大学英语”课或类似课程为例,本门课程学时多、覆盖面广,讲授的内容里面有大量的西方风土人情。在讲授时,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看待西方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程设计时,可以将外国人对长征的评价纳入教学内容,如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
第二,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专业课教学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专业课突出的是专业学习。许多人据此认为,专业课只要给学生传授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可以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完全是其它课程、其它老师的职责。这种观点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人看来,教师的三项基本任务中,传道是第一位。所谓传道,就是教师言传身教,告诉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有正确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可以说,有什么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从历史看,“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7]。因此,在有些专业课教学中融入长征精神是可行的。如有些学生出现专业课畏难情绪时,可以讲讲长征。讲到道路、桥梁设计时,可以讲讲长征路,激励他们为国奋斗。
3.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第一,将长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具体活动中。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一是取决于课堂教学,还有一个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但目前在一些高校还存在一些低俗的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长征精神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校园文化中融入长征精神,不仅使我们不能忘记过去那段光荣的历史、牢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而且让我们从中学习长征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不畏前进路上的艰难困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可以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如长征胜利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长征讲座、文艺表演、知识竞赛、歌咏比赛、观看电影等。也可以在校园景观上下功夫,给一些楼、馆、路等以长征相关的主题命名。
第二、将长征精神融入到校园网络建设中。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网络已深入到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网民,通过网络去了解和认识世界,通过网络去交流互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就会出问题、出大事。我们可以在学校官网上建立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子网站,里面设置一些模块。长征基本知识模块:介绍长征故事、长征人物、长征图片、长征歌曲、长征影视、长征书籍;互动模块:安排思政课教师或其他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负责和学生互动,解答学生问题。还可以在学校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微信、微博上推送一些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文章。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学生的成长越来越紧密,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天地。
三、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信念教育的方法创新
1.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突出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根据教育者是否以直接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分为显性教育法和隐性教育法。所谓显性教育法,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非常明确地告知受教育者教育要达到的目的而采用的方法。这一方法能直接反映教育者的目的,是统治者系统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使用的主要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非常突出:教育目的非常明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紧密,教育内容非常系统。当然,这一方法的弊端也非常明显,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实施教育,不重视受教育者的诉求和心理状态,教学效果易打折扣。随着对教育教学规律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显性教育法的相对面——隐性教育法。所谓隐性教育法,是指教育者不直接告知目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受教育者而采用的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主要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有意隐藏教育的目的、内容、载体,受教育者一般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处于教育环境中。相较于隐性教育法,它的优势在于不受时空限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
由此可见,显性教育法和隐性教育法各有所长,在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必须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第一,提高显性教育法的水平。显性教育法实质是一种灌输的方法。对于灌输,人们一直有种种误解,认为这一方法没有任何优点,必须抛弃。但实际上,灌输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列宁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依靠外面的灌输。灌输是必须的,问题是如何灌输。因此,长征精神的教育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找准切入点,从长征中的人和事讲起,慢慢融入长征精神。第二,要充分使用隐性教育法。隐性教育法更为巧妙、更为灵活,西方的价值观教育大量使用这种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一是可以把长征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二是可以挖掘校园中的隐性资源,时时处处体现长征精神。
2.说服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突出教育方法的人文性
根据教育者是否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分为说服教育和情感教育。说服教育是以理服人,以理论的逻辑和魅力说服受教育者。毛泽东认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3]说服教育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地位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者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实现教育目的,不能以权势压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一方法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人民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依然有它独特的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者有时候会陷入苍白说教的窠臼。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党提出要更加重视情感教育。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亲和力。亲和力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带有情感或者说感情。所谓情感教育法就是教育者要自己带着感情去和受教育者交流,关心受教育者的现实诉求和思想状况,以引起共鸣。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要以理动人,又要以情化人,实现说服教育法和情感教育法的完美结合。第一,说得有道理。教育者自己要真学、真懂、真信,能深刻把握长征精神的实质。“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的力量,就是宣传者、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8]第二,说得有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长征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要感动学生,先感动自己。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力。教师如果自己都不信,不能感动自己,怎么能感染学生,要求学生相信呢?第三,说得有艺术。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怎么说、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这都要教师结合现实场景去把握。
3.它育与自育相结合,突出教育方法的主体性
根据教育过程是以教育者还是以受教育者为主导,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分为它育与自育。所谓它育,就是教育过程以教育者为主导,教育者完全掌控教育的目的、内容、节奏,受教育者只能被动接受教育,处于被支配地位。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般是它育,人们也往往认为它育就是教育本身。一个人成长初期,由于心智不成熟、经历欠缺等原因,它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随着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增强,自育就开始慢慢占据主导地位。所谓自育就是受教育者自我主导教育过程,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法。这一方法由于实现了受教育者的角色转换,往往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就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能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实际把它育与自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践行。第一,要构建它育与自育的协调机制。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有自身的规律。从教育过程看,一般是由外而内,内外循环。教育者从外面灌输知识,受教育者吸收消化,实现思想熏陶、价值观塑造。在这个过程中,以它育为主的家庭、社会、学校就非常关键,它是基础性环节。第二,要构建自育的动力机制。要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长征精神虽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但是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还是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我们国家需要长征精神,学生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长征精神。第三,要构建自育的保障机制。学生由于对长征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身控制力不够,也需要教育者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规范。同时,对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要及时解答,引导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