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点学院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2019-01-29陶春晖李家庚周燕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导师试点中医药

陶春晖 李家庚 周燕萍 陈 琳 樊 讯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2〕11 号)《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试点学院改革的意见》(鄂教高〔2013〕2 号)等相关文件的精神,为推进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学院与社会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为路径,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院系建设、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四位一体”的改革目标,湖北中医药大学成立了试点学院——国医学院。

习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家的兴衰存亡,事业的传承兴旺,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离不开优秀的中医人才。中医专业学生承担着传承中医事业的重要责任。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四位一体”的改革目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多年来对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摸索,在试点学院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又有了新的尝试与改革。

1 遵循中医人才培养规律 明确培养目标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教改实验班是中医学专业各项改革措施实施的先行者。通过对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的总结和梳理,在中医教改实验班的建设上有了新的成效。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1]。作为中医专业中的试点与先行者,中医教改班的培养目标如何制定?分析历代著名中医药专家成才规律,王华等[2]发现其成才既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努力,也与环境和教育有密切关系。结合我校58 级实行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

2016 年8 月,学院完成了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对于中医教改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是这样修订的:按照“注重经典,强化临床,导师带教,个性发展”的模式,培养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医继承创新型人才。其中修订的重点,一个是培养模式——“注重经典,强化临床,导师带教,个性发展”,与之前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另一个是人才培养方向——具体落实在三个“具有”,落脚在培养“中医继承创新型人才”上。

2 选拔热爱中医的学生 挑选尽责的辅导员 遴选优秀的导师资源

2.1 学生如何选拔 经过了若干年的摸索,在选拔方式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过去笔试课目主要是医古文、中医基础课(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英语[3];现在新增了以某个主题为题目的小作文,如“我的家乡”。目的有二:一个可以考察学生汉字书写情况如何。俗话说“人如其字”“字如其人”,通过字体可以对其性格特点有个初步了解。古代中医,包括近现代不少名中医,都写得一手好字。在医患沟通中,一手好字也能让患者刮目相看,增加对医生的好感。另一个是考察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是一篇小作文,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章的布局和遣词造句足以反映学生该方面的能力。同时,面试也增加了辅导员介绍学生情况这一环节。当一名学生完成面试后,所在班级辅导员会简要介绍学生情况,包括参加班级活动、心理健康等方面。这样对这名学生,面试专家会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综合笔试和面试两次成绩,选拔出30 名左右学生组建中医教改班。2014 级中医专业学生通过这种形式,选拔出32 名学生组建了中医教改班。

2.2 辅导员如何挑选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历届中医教改班辅导员,绝大部分都是专任教师兼任或者具有中医背景教师担任,这也成为选择中医教改班辅导员的一个重要的考量方面。2014 级中医教改班选择的就是《金匮要略》教研室的专任教师兼任。对于中医知识的熟稔和拥有中医背景的支持,有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在学业指导上,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选择有较大的帮助。

2.3 导师如何遴选 中医教改班的导师主要来源于学校兼职从事临床和附属医院专业从事临床的中医专家。其中有全国和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大师,湖北中医名师,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等等,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此外,对于导师有一定考核,有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这也确保了带教导师能胜任和完成带教工作。

3 结合学校办学特点 突出荆楚中医药文化特色 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将“院校教育”的系统培养与“师承教育”的早临床、多临床、名师“口传心授”指导的优势、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有效地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之中。同时,李时珍作为荆楚著名医药学家,有伟大的成就和极高的历史地位。学校将李时珍“求真求实、精勤博极”的精神与多年办学实践相结合,凝炼出“勤奋、求实、发掘、创新”的校训,在中医药教育教学中长期坚持和弘扬。

针对我校的办学特色,深入挖掘时珍精神,突出中医教改班自身特点,在中医教改实验班中开设了包括名医医案精华选讲(伤寒、金匮、温病)、李时珍医药选读、荆楚名医菁华等特色课程,着重培训学生的中医思维,加强对本省特色中医药文化的了解。课堂之外,举办一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全国知名中医专家现身说法,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此外,组织2014 级中医教改班同学赴安徽新安医学的发祥地进行学术交流,并结集出版《医道访源》访问心得集。在领略不同地域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医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中医教改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逐步推广到平行班,即中医学五年制班级中。在课程设置上,也将名医医案精华选讲(伤寒、金匮、温病)、李时珍医药选读、荆楚名医菁华等特色课程推广到这些班级。此外,选拔2014 级中医专业班级中优秀学生参加“荆楚中医药文化行”,提供与省内特色中医院、中药生产企业、中医学校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听讲座、采药材、助义诊等,增长了见识,积极对外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提升中医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对于中医药的利好政策不断推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于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对教育的投入也日益增加,办“更好的教育”,以及“双一流”建设不断展开,中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中医药高等院校是中医传承发展的主阵地,探索新时期下具有中医特色高等教育传承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中医人才,是现阶段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核心任务。

试点学院改革是在普通本科高校选择专业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推进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学院与社会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为路径,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我校形成一条以“试点班—试点专业—试点学院”为主线的富有中医特色的试点改革之路[4]。在试点学院背景下,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不足之处,为全面铺开奠定一定基础,最终实现培养新时代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中医学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导师试点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V eraW an g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试点改革 越艰难越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