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环境养生探析

2019-01-29刘帅帅刘焕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居室环境

刘帅帅 刘焕兰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命活动的因素统称为环境,具体而言,环境又分为气候环境、地理环境、个人居住环境三大类。人类需要不断的适应环境,以便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保持平衡,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超出了人的承受范围,则会影响生命的质量。本文拟从气候环境养生、地理环境养生和居住环境养生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医环境养生的具体实践。

1 气候环境养生——顺天时

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顺天时,益寿年的养生方法。顺天时是指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生活、起居等日常活动,以保养生命的方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1],即四季气候变化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基本保障,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就要遭受疾患,顺应它则可以体自健而避百病。四季气候的变化特点是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生物随着这种气候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生长规律,人亦如此。为了生存,人们逐渐具备了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能力。顺天时,益寿年的养生指导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们要从起居、饮食等方面综合实践,方能延年益寿。

就起居而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1]

就饮食而言,要根据四时节气变化,谨和五味,内养脏气。如《千金方》 所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2]

此外,还要根据四季的气候变化,提前做好防病的准备。春季多风邪,易诱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因此要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夏季气温高,多暑邪易引发中暑,因此要避免长时间高温作业,要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可提前准备绿豆水、芦根汁、酸梅汤等防暑饮料以及人丹等防暑药物。夏季不但高温,而且雨水较多,易引发湿邪,外湿入体影响脾胃运化,进而形成内湿,水谷运化失常,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不振,所以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制品,减少食量,以调和脾胃。同时还可附以穴位按摩,如按摩足三里和阴陵泉来排除体内湿气。秋季天气干燥,外感燥邪,易伤及肺脏,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用滋阴润肺的食材,如芝麻、蜂蜜、雪梨、甘蔗进行食疗。冬季天气寒冷,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而且要加强运动,增强体质,内培正气,外邪难侵。

2 地理环境养生——审地势

因地理差异,水土、饮食、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往往对人的体质有较大的影响。地理环境的优劣,往往决定人的寿命长短。《素问·五常政大论》云:“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高者其气寿,下着其气夭”[1],即住在地势高的人长寿,住在地势低洼的人短寿。《千金翼方·择地第一》 云:山林高远,固是佳境,独住则多阻,数人则喧杂。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如此得十亩平坦处变可构居……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2],孙思邈不建议脱离人群到深山老林居住,虽然空气好,但是生活多有不便,建议在人烟较为稀疏的“人野相近,心远地偏”之地,选择风景优美,背靠山、前临水之地构建住宅,而且认为若宅院周围有山林环绕,则地理环境近乎完美。按照中国风水学解释,房屋前有水,后靠山,通常会形成“藏风聚气”之所,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此外背山使家宅“后有靠”,让人产生心理安稳的感觉,门前有水,水主财,则家业兴旺。因此,孙思邈的择地原则既有益生理健康,又使住宅之人心神安宁。此外,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 中对地理环境养生也有精妙的见解,云:“辟园村于城中,池馆相望,有白皮古松数十株,风涛倾耳,如置身岩壑……至九十余终”[3],他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后人,虽然居住在喧嚣的城市中间,但是可以通过栽植大量的绿植,形成一方充满生机的小天地。在这里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净化心灵,这也是地理环境养生的绝佳案例。

结合现代研究发现,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应具备如下几个特点:清洁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和幽静秀丽的景观、便利的生活设施等[4]。

3 居住环境养生——慎起居

人一生中有大量的时间是在住宅中度过的,因此居住环境直接影响人的健康质量。如何合理的选择住宅和建造房屋,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对保障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以下从居室外环境、居室结构和居室内环境3 个方面,对居住环境养生实践展开论述。

3.1 居室外环境 即居室的外部选址。按照上述地理环境养生实践总结,外环境宜选址在空气清新、背山近水、幽静林秀之地。

3.2 居室构造 涉及居室朝向和居室面积两个方面[5]。我国传统住宅一般为坐北朝南,采光和通风两相宜。对于空间安排,《吕氏春秋·重己》 中记载:“室大多阴,台高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萎,此阴阳不适之患也。”[6]提示房屋面积应大小合适,高度宜高低适中。面积太小,高度太低不利采光和通风,空气不流通且易潮湿。面积太大,高度太高不利于保暖,采光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居室结构的选择宜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甚至文化习俗做出全盘考量。

3.3 居室内环境 人类日常生活的行、起、坐、卧均在居室内部,它是与人接触最为紧密的环境,因此涉及养生的方面也较多,包括采光、温度与湿度、通风、室内卫生、装修材料质量及内部装潢风格等[5]。

首先,居室的采光为居住内环境的首要考虑因素。采光好的房间光照时间充足,可以促进人体钙离子吸收,既有利于孩童的骨骼发育,又可以预防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而且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这些都有利于身体健康。此外,中医扶阳学派认为阳气衰竭是人衰老和患病的关键[7],因此守阳扶阳是养生的关键,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激发人体的阳气,对老年养生尤为关键。

第二,房屋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一般认为房屋冬暖夏凉为最佳,因此要通过合理的手段保持屋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不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现代人更倾向于过度使用空调和暖气,追求“夏欲穷凉,冬欲极温”的状态,这与养生追求顺乎自然之道背道而驰。因此居室养生要顺从四时阴阳变化而同步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并以适宜为度。

第三,自然通风有利于居室空气新鲜清洁,而且能将室内的污浊秽气一扫而空,比如晨起开窗通风就有益健康。正如《老老恒言》所云:“每日清晨,室中洞开窗户……否则渐生故气,故气即同郁蒸之气,入于口鼻,有损脾肺。”[3]但是,还要谨防屋内的“贼风”伤人,《千金要方·养性·居处法》云:“小觉有风,勿强忍,久坐必须急急避之,久居不觉,使人中风”[2],说明通风太过,直吹头面,小则感冒、面瘫,大则中风,进而危及性命。

第四,保持屋内卫生清洁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作。《养生类纂》云:“屋宇清洁无秽气,不生瘟疫病”[8],正是此意。

第五,装修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古人住宅多以土木石方为料,采自自然,虽污染较小,但装修完毕后也不宜立即入住,因“初造屋成,恐有土木气,待泥干后于庭中醮祭讫,然后择良日入居”(《千金翼方·杂忌第七》)。现代建筑的内部装修为人工合成材料,如油漆、塑料、合成板材等,这些材料都有一定的化学污染风险,如甲醛超标是典型的例子[9]。因此应尽量选择质量合格的建材,装修完毕后,应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散气,待有害物质挥发完毕后才能入住,否则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最后,屋内装饰的合理布局也有促进养生的作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第二》记载:“凡居处不得过于绮靡华丽,令人贪婪无厌,损志,但令雅素清洁,能避风雨暑湿为佳”[2],即居室内部装修以“雅素清洁”为准,装修风格宜简洁大方忌奢华无度,装饰物的摆放宜整齐有美感忌杂乱无章,这种环境可以使人摆脱外物所诱,心绪安宁,居住得宜。

4 小结

中医环境养生在《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和整体观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顺天时、审地势和慎起居等养生手段,可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命的整体质量的效果,这对现代人的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居室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论色彩在儿童居室中的应用
居室空间扩展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