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角下《红楼梦》两英译本中医文化翻译对比研究※

2019-01-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模因译者红楼梦

赵 顺 罗 茜

(1 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2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红楼梦》可谓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其影响力、流传广度都是其他文学作品望尘莫及的。曹公将书中主要人物的病证(起因-发展-诊疗过程)不同程度地描述出来,使人物故事与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紧密结合,书中近5 万字的医药疾病描写使中医药文化浸透《红楼梦》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1]。因此,《红楼梦》可谓是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要输出途径之一,在翻译这些中医药术语及相关概念时,译者如何做到既保留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又兼顾中医中药的医学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红楼梦》 与中医药文化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不仅以文学性闻名于世,更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学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病证诊疗、中药和方剂、养生保健、针灸推拿等内容等都在书中有所展现。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他引入了“阴阳五行”“中医五脏”“精神气血”“相生相克”等概念,从理论上解释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在中药和方剂方面,《红楼梦》中中药有125 种,如紫河车、何首乌、茯苓等,种类十分丰富,方剂也有45 味之多,如薛宝钗治胎毒服用的冷香丸、林黛玉治弱证常年吃的人参养荣丸、治郁证所用的方子——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贾瑞病情危重时所用的独参汤、还有黑逍遥、败毒散、八珍益母丸、天王补心丹等;在病证与诊疗方面,曹雪芹通过专业化描述人物的治病诊疗过程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反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林黛玉之死,她时常“咳嗽、咯血”“减饮食”“精神短少”“烦倦懒言”“多疑多惧”,因平日郁结导致六脉皆弦,临终前的“颜色如雪,神气昏沉,气息微细”等症,在疾病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泪尽而亡。又如王熙凤听闻馒头庵之事十分心虚,便“急火上攻”“眼前发晕”“两眼发怔”,曹公通过描述王熙凤疾病的转归来反映她的贪、她的悲;在养生保健方面,贾府极其奢华富贵,山珍海味本可以尽由着吃,贾母却讲究饮食清淡素食,少食肥甘厚味,喝酒要喝热的。在伤风时,不追求进补,讲究“净饿”养病,其次是服药治病。在娱乐上,贾母喜欢听戏劝酒、听书、行酒令、说笑话来调节情志。这乃是《黄帝内经》所提起的“饮食有节”,由此可知,贾母真是个极其会养生的人。

因此,中医药文化在《红楼梦》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确翻译中医药相关内容对《红楼梦》的对外传播意义重大,同时《红楼梦》的海外传播也将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红楼梦》英译本的中医药文化翻译不仅为中医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更为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之路建立了一个通道。

2 《红楼梦》 两英译本对比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红楼梦》 的英译做出了许多非凡的成就,但在多种英译本中,最有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合译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以及来自英国的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及闵福德翻译的《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杨译和霍译本是目前最准确、最完整的《红楼梦》 英译本,并且颇受读者及译界认同。值得一提的是,两译者在文化背景、翻译方法、翻译目的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杨宪益扎根于中国并推崇传统文化,故在翻译过程中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希望把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历史、以及习俗介绍给西方读者,从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由此,他以“信”“达”“雅”为翻译原则,主要采用“语义翻译”“异化”的翻译方法,以简洁、平铺直述、重“直译”的翻译风格著称[2]。杨译本以原著作者为中心,尽可能地忠实原著内容从而使其翻译得原汁原味,这有助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霍克斯作为一位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译者自然对中国语言的认知不尽相同。他以英国文化为基础,尊崇读者至上并希冀西方读者能准确地理解蕴含东方浓厚气息巨著。因此,他以读者为中心,翻译时尽可能地靠拢西方读者的语言思维习惯,希望他们阅读译文能尽可能地达到阅读原作所产生的效果。霍译本体现出作者鲜明的翻译个性[3]和创造性,类似于菲茨杰拉德英译的《鲁拜集》、庞德英译的《神州集》等,但仍是英译本中的经典之作。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杨译与霍译在语言艺术上登峰造极,在译文中都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精华,传达原文的文化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红楼梦》的不朽价值。任何一部译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杨译本和霍译本也不例外,是时代造就了它们;没有读者的译作不能称其为作品,是中西方无数热爱《红楼梦》的读者成就了经典。

3 翻译模因论

模因论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4]。模因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传播开来的观点或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思想。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理德·道金斯在其所著的书——《自私的基因》中首次创造“meme”这一术语。国内学者何自然将其汉译为“模因”,同时指出在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有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5]。基因型模因翻译的特点可概括为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是一种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的纵向传播,是文化模因传播中最基础和最普遍的方式。表现型模因的翻译特点则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以不同的内容加以丰富,是一种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6]。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十分强调“文化存真[7]”的核心地位,西班牙学者艾西克拉通过研究西班牙译本中的翻译策略问题总结出11 种翻译策略来处理文化专有项[8],分别是(1)重复;(2)转换拼写法;(3)语言(非文化)翻译;(4)文外解释;(5)文内解释;(6)使用同义词;(7)有限世界化;(8)绝对世界化;(9)同化;(10)删除;(11)自创。结合模因论相关理论,笔者认为第(8)(9)(11)属于表现型模因翻译策略,其余属于基因型模因翻译策略。

4 模因论视角下 《红楼梦》 两英译本中医文化译例对比

《红楼梦》中涉及大量的中医文化专有项,本研究以翻译模因论为指导,借助“《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9]”对比研究杨译本和霍译本前八十回,从中医基本原理、病证与诊疗、中药与方剂以及养生保健四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分析归纳不同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并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中医文化英译模式,促进中医药文化更好地对外输出和交流。因篇幅有限,本文将着重对比分析《红楼梦》内的中医文化专有项的典型例子。

4.1 中医基础理论 例1: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

杨译:The ancients said,‘Food is life,yet what you normally eat doesn't give you energy or strength.”

霍译:What you ordinarily eat,when you're not ill,doesn't seem to nourish you or build up your resistance.”

这是薛宝钗去潇湘馆看望病中的黛玉所说的话。人体生命活动由精、气、血等基本物质来构成和维持,而神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可影响其外在的表现,如眼神、表情、情志[10]。林黛玉平日的饮食和药方不适宜,情志不畅,诸多因素导致脾胃损伤严重。脾胃承担着化身气血、输布津液的重任,黛玉的脾胃受损导致其精神气血差强人意。杨将“精神气血”译为“energy or strength”,运用绝对世界化的翻译策略简洁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能够使译文读者对中医文化的理解不至于太困难,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内容。霍将中医里“精神气血”用西医中“resistance”(抵抗力)来代替,运用了同化的翻译策略,对“精神气血”的理解出现了小偏差。但它迎合了西方读者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两位译者都选择了表现型模因翻译策略,但相比之下,杨的翻译更胜一筹,既忠实了原文、易于理解,更有利于模因的复制传播。

例2:“什么是个阴阳……湘云道:“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

杨译:“What sort of thing is a Yin-Yang…“They're simply natural forces……”

霍译:‘What sort of thing is a Yin-Yang…‘Hin-Hang is a sort of force,' said Xiang-Hun.

在“阴阳”的概念上,杨与霍均采用了转换拼写法的策略来翻译为“Yin-Yang”。由于考虑到“阴阳观”在大多数的西方读者的认知里存在过,他们在翻译上都没有进行解释注释,启发目的语读者对“阴阳”的无限遐想,引起读者的注意及记忆。两位译者在此都选择了基因型模因翻译策略,通过原信息等效或等值的纵向对换,从而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但在“气”的翻译上并不恰当。在中医文化中,“气”是一种在人体活力很强且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是人体内十分精微的生命物质,同时气也被认为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显然,无论是用“natural forces”还是“force”,皆与“气”的真正内涵不符。笔者认为“气”也可以如“阴阳”般用转换拼音法来译成“qi”,简单生动形象,语出而不道破,给目的语读者保留充分的解读空间。读者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思考甚至想象来填补源语文本内中医文化意蕴的空白,从而靠近“气”这神秘的物质,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和交流。

4.2 中药与方剂 例3: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

杨本:He would have called someone at once to heat Shaoxing wine.

霍本:Bao-Hu was all for calling one of the maids and getting her to heat some rice wine.

黄酒源于中国,是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其原料有大米、黍米、粟等。黄酒种类繁多,其中绍兴的黄酒远近闻名。杨本和霍译均采用了有限世界化的方式来处理文化专有项,即针对译文读者陌生的文化专有项,选择与之相似的另一源语文化专有项代替。由于黄酒的实质是谷物酿成的,“米”是谷物的一大类,霍本中用较为熟悉另一别称“rice wine”来替代“黄酒”是十分恰当的。杨译将其译为“Shaoxing wine”,因为绍兴黄酒是中国黄酒界的典范,如此处理,有利于译文读者了解中国绚烂多彩的酒文化。两位译者并没有望文生义为“Yellow Wine”,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更优处理。译者采用基因型翻译策略,通过找到相似的模因,使宿主得到相似的感染同时保留源语核心模因,有助于中医跨文化交流。

例4: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蓉,上写的是: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人参(二钱),……醋柴胡(八分),怀山药(二钱/炒)……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杨译:Thereupon he wrote out and gave JiaRong the following prescription:§Ginseng 2 oz…….Gentian soaked in vinegar 08 oz.§Dioseorea from the Huai region(cooked)2oz…….Adjuvant:Seven Fujian lotus-seeds with the pits extracted.

霍译:He wrote out the following prescription and handed it to JiaRong:§Ginseng 2 drams……§Hate's ear(in vinegar)8 drams§Huaiqing yam 2 drams ……Adjuvant:§Excoriate and remove pits from 7 lotus-seeds.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是《红楼梦》第十回中张士友给病中的秦可卿脉诊开出的一张方子,在此提到中药和计量两个主题。大多数草本中药的学名来源于拉丁语。为了便于理解,在翻译过程中,大部分译者会采用音译加拉丁语、拉丁语英语化、英语来翻译这些中药名称。这些译法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及跨文化交流。但另一方面,中医十分讲究“道地药材[11]”,倾向于历史悠久、产地适宜、炮制考究、质优效佳、产在特定产地且产量稳定的优质纯真药材。但杨译与霍译本中出现了疏漏,杨译“怀山药”为“Dioseorea from the Huai region”,相比于霍译为“Huaiqing yam”,杨译并没有再现中药的产地文化,再如“建莲子”,霍译选择了删除其产地,这种不恰当的策略运用不利于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再看译本内中药材的计量单位,杨译和霍译分别将“钱”译为“oz”和“dram”。译者都采用同化的方式,将“钱”这种中国旧制重量单位转换成西方计量单位,从而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但同时也丢失了源语的文化特征。以模因论的角度来看,可以直接用转换拼写法将“分”和“钱”音译并注释,如fen(0.5 gram)和qian(5 grams),如此既易于理解其含义又保留了中医文化特征,有利于中医模因的传播。

4.3 病证与诊疗 例5: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

杨本:…… because of irregular menses she had never conceived a child.

霍本:Some defect in the blood had made her unable to conceive.

依据温热病学说,血分证是指邪热深入血分从而引起耗血动血的证候,是卫气营血病变中最深重的阶段,救治不力便会危及性命。因此“血分中有病”是指病邪深入血分,病情较危重。杨本将其译为“irregular menses”,采用有限世界化的翻译策略将血分证产生的症状来代替“血分中有病”这一中医概念。与杨本相比,霍选择了文内解释的翻译策略,把“血分中有病”译为“some defect in the blood”,通过在后面衔接谓宾结构“had made her unable to conceive”进一步解释增补。由于“血分”是中医术语,西方译文读者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识语境,霍通过对疾病所致后果做进一步补充,从而扩大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重合交叉,便于宿主用最少的处理努力来达到语境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译者们都选择了基因型翻译策略,可知文化专有项难以翻译时会尽可能地联系其他信息来加强读者对原意的理解。

例6:鸳鸯听了,忙答道:“嗳哟!依你这话,这可不成了血山崩了。”

杨译:“Aiya! From what you say,it sounds like menorrhagia.”

霍译:‘Aiyo!’ said Faithful.‘It sounds as if the blood-gate has burst.’

“血山崩”又称“崩漏”。“崩漏”是指女性不在例假时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下血淋漓不尽,其病情急重。崩漏是一种比较复杂严重的症状,而不是指具体的女性月经疾病。杨译将“血山崩”译为“menorrhagia”,明显偏离了“崩漏”的本意。霍将它翻译成“as if bloodgate has burst”,“blood-gate”是霍克斯自创的中医词语,有可能会造成译文读者理解障碍。但换个角度来讲,通过采用自创的翻译策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让目的语读者产生想象,更能使读者印象深刻。霍译在此展现的鲜明的翻译个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4.4 养生保健 例7:贾母道:“天天有人打扫,况且极平稳的宽路,何必不疏散疏散筋骨。”

杨译:“I may as wall walk to loosen up my old bones.”

霍译:“The exercise will be good for me.”

“筋骨”即筋肉和骨头,也泛称为体格。贾母喜爱散步来疏散筋骨,从而来保养身体。杨译直接将“疏散疏散筋骨”译为“loosen up my old bones”,最符合于艾克西拉11 种翻译策略中的语言(非文化)翻译,霍将其译成“The exercise will be good for me”。对那些较缺乏中医文化认知的读者来讲,这两种译法并不能传递“疏散筋骨”的含义,杨译太过直译,霍译过于意译,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并未得到展现。笔者认为,译者可以同时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如语言(非文化)翻译+文内解释或文外解释,通过丰富其内容来传达,如译为“loosen up my old bones for health”,运用基因型的翻译策略既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又保留了中医养生文化。

例8:我这两日嘴馋些吃多了点子,我饿一顿就好了。

杨译:Missing a meal will set me right.

霍译:A fast will soon put me right.

她由于“吃多了点子”身子不适,想采用了贾府的养生秘法“净饿”,便说了这话。杨译成“Missing a meal will set me right”,霍译成“A fast will soon put me right”,可知译者都是理解了这种饮食养生之道。两位译者并没有直译,通过选择“missing”和“fast”等细节词汇,来体现了中医文化中饮食有节的养生之法。译者采用绝对世界化的翻译策略来翻译《红楼梦》中特有的文化专有项,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原作表达的文化含义,同时这种表现型模因翻译策略也可以保留源语中的核心模因,更能感受到异国色彩。

5 小结

模因论为《红楼梦》的中医文化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笔者从中医基本原理、中药与方剂、病症与诊疗以及养生保健4 个方面的英译本翻译策略详尽分析,得出模因论对中医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证实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基因型模因翻译策略是最基础和最普遍的方式[12]。优秀的翻译是在保留原作的优美风格上,尽可能传达原作的思想模因,因此,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必须权衡利弊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来实现目的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真正理解。在模因论的启发下,笔者认为,译者想要达到《红楼梦》英译本接受性、艺术性、医学性的三方统一,基因型和表现型模因翻译策略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来寻求翻译的最优解。在此基础上再构建一个简洁、易识、规范、动态的中医文化英译模式,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和交流发展。

猜你喜欢

模因译者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别样解读《红楼梦》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