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2则

2019-01-29孟令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太冲刺络合谷

谢 瑾 孟令艳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刺络放血法,是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等工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者是浅表异常毛细血管,放出人体少量血液以激发经气,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镇静止痛、和血养血、调整阴阳的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中医学里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1]。相关研究表明,刺络放血能起到镇痛、激发机体的防御功能、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2]。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加,目前失眠症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约66%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失眠对人精神上的影响容易导致器质性的疾病的发生,还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对人的身体消耗较大,长期失眠更易造成生理及心理的损害[3-4]。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重症睡眠障碍,是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5]。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可观,现将其报道如下,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 验案举隅

案1患者,邵某,女,55岁。2018年5月5日来诊。主诉:失眠24年余,加重1月。病史:患者24年前因受到情志刺激后,开始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甚则整夜不能入睡,平均每晚入睡3 h左右,伴脑部昏沉,记性差,方向感差,眼睛干涩,平时性情急躁,吃饭不消化,大便稀溏,有高血压病史,曾去多家医院就诊,医生给予镇静安眠及抗焦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1月失眠症状加重,经人介绍遂来我科就诊。刻诊:失眠,入睡困难,甚则彻夜不眠,脑部昏沉,眼睛干涩,易生气,痰多,面色萎黄,吃饭不消化,大便稀溏,舌暗、苔白腻,脉弦细。诊断:失眠(肝郁脾虚);治则:疏肝健脾,和中安神。取穴:百会、四神聪、心俞、膈俞、肝俞、脾俞,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操作:(1)患者仰卧位取百会、四神聪、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俯卧位取背俞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百会、四神聪、背俞穴、合谷、太冲选用0.30 mm×25 mm规格毫针,刺15~20 mm;其余穴位选用0.30 mm×40 mm规格毫针,直刺进针25~30 mm,得气留针30 min后起针,每天治疗1次;(2)刺络放血: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用三棱针在其心俞、肝俞、脾俞三穴处快速点刺5~6次,然后用火罐迅速吸拔在刺血部位,火罐拔上后留置5~10 min,放出瘀血适量,起罐后观察瘀血颜色变化,再用消毒棉球擦干周围血渍,刺络放血1周1次。上述方法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较之前易入睡,且晚上做梦减少,但仍睡眠浅,夜间易醒,自觉痰量明显减少;治疗3个疗程后,放出的瘀血颜色变浅,饮食及大便情况得均到改善,面色较之前红润;治疗4个疗程后,睡眠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每晚可入睡5 h左右,诸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按语:该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肝气过旺,肝气乘脾,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胃不和则卧不安,从而导致不寐的发生。本病的治疗当疏肝健脾,和中安神。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直通于脑。《灵枢·经脉》云:“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百会穴位于头部巅顶中央处,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此穴通过膀胱经和督脉与脑联系密切,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具有镇静安神、通督定志、升阳举陷等作用。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前后二穴在督脉循行线上,左右二穴旁及足太阳经脉,针刺四神聪能补益元气、振奋元阳、益脑安神。百会、四神聪两穴合用具有通督益髓,健脑调神之功效,是治疗失眠的要穴。《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针刺背俞穴能够调节脏腑气血,疏通脏腑经络,平衡脏腑阴阳,健脑安神,从而治疗失眠[6]。合谷、曲池均为手阳明大肠经之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可疏通头部经络气血,从而治疗头部昏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之穴,三者合用具有健脾祛湿,养血安神的功效。足三里、太冲可疏肝健脾理气。本患者失眠24年余,久病入络,在背俞穴处刺络放血,可以疏通瘀滞之气血,协调虚实,起到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改善脏腑功能,使阴阳趋于平衡。

案2患者,吴某,女,49岁。2018年10月20日来诊。主诉:失眠30余年,加重6年。病史:患者于30多年前在上中学期间,因一次受惊吓,开始出现难以入睡,多梦等症状,近6年由于工作压力大,失眠症状加重,诉每晚只能入睡2~3 h,严重时彻夜不眠。自诉平时容易受到惊吓,夜间小便次数较多,每晚3~4次。先后曾口服安定、褪黑素及中成药均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刻诊:失眠,多梦,怕冷,颈部至背部发紧,腰酸,饮食一般,大便稀,小便频,舌淡、苔白腻,脉细缓。诊断:失眠(心胆气虚);治则:益气镇惊,安神志定。取穴: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太冲。操作:(1)患者仰卧位取百会、四神聪、合谷、关元、足三里、太冲;俯卧位取背俞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百会、四神聪、背俞穴、合谷、太冲选用0.30 mm×25 mm毫针,刺15~20 mm;其余穴位选用0.30 mm×40 mm毫针,直刺进针25~30 mm,得气留针30 min后起针,每天治疗1次;(2)刺络放血: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在其心俞、肝俞、脾俞穴位处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三穴处快速点刺5~6次,然后用火罐迅速吸拔在刺血部位,火罐拔上后留置5~10 min,放出瘀血适量,观察瘀血颜色变化,起罐后再用消毒棉球擦干周围血渍,刺络放血1周1次。上述方法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睡眠症状改善,睡眠时间变长,且放出瘀血颜色较第一次变浅,但是仍梦多,易醒。治疗4个疗程后患者夜晚能入睡6 h左右,诸症状均得到缓解。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按语:该患者平素易受惊吓,乏力,小便频数,舌淡,脉细缓,因此辨证为心胆气虚型。本病治疗当益气镇惊,安神志定。百会位于头顶正中,是督脉与足太阳、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等经脉交会处,因此百会具有通督益髓之功效。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具有安神益智,健脑调神的功效。汉代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首篇提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针刺背俞穴可起到直接刺激相应脏腑的作用,使气至病所,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治疗失眠。合谷可益气升阳;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温阳补虚之功。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之功效;太冲疏肝理气。该患者失眠30年余,久病入络,在背俞穴处刺络放血,能够疏通经络之气,从而调节各脏腑功能,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从而治疗失眠。

2 讨论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人的睡眠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引起不寐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这些因素均可造成病人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致不寐病证的发生。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阴盛阳衰,阴阳失交。睡眠活动是由脑神所主,心神所统,在脏腑功能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完成[7]。叶天士认为:“久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中必有瘀凝。”顽固性失眠患者往往病程较久,瘀血阻滞心脑等脏腑脉络,卫气出入异常,阴阳失调,故失眠反复不愈。清代王清任提出:“夜睡梦多是瘀血”“夜不安是血府血瘀”,因此血瘀既是长期失眠的结果,也是造成失眠顽固不愈的重要原因[8]。因此,对于顽固性失眠者,重在消除其体内瘀血,调畅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到气血和畅,阴平阳秘,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正常。采用刺络放血法可消除失眠患者体内瘀血,使经络气血通畅,脏腑功能正常发挥,心神得养则失眠自愈。

猜你喜欢

太冲刺络合谷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