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阴阳理论探析月相和月经的周期规律及月经相关性痤疮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2019-01-29许兆毅张海燕赵慧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月相月经周期痤疮

许兆毅 张海燕 赵慧忠

(1 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皮肤科,北京 101400;2 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内科,北京 101400)

痤疮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可见粉刺、丘疹、脓疱,重者可见结节、囊肿,甚至形成瘢痕,因其多发于面部,影响美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因该病就诊的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一部分女性患者的发病与其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多数呈月经前发病或加重,月经后逐渐减轻的特点[1]。本文将从阴阳变化的角度,通过分析月相的阴阳变化规律解释月经周期内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同时进一步探讨月经相关性痤疮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1 月相的周期变化和月经周期的关系

1.1 从阴阳变化角度看月相的周期变化规律 月亮绕地球旋转1周,平均时长约30 d,这个周期,中国古人称为太阴月,又称朔望月。因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动中,1个太阴月内所观测的月亮呈现不同形态,此即为月相。太阴月的第一日为朔日(农历初一),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的暗面朝向地球,因此在初一的晚上是看不见月亮的,因为是新的开始故也称为新月。上半月内还可见蛾眉月(农历初三左右),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此半月内月亮由亏渐满直到月中望日(农历十五日),此时月满如盘。尔后月亮由满及亏,下半月内可见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残月(农历二十八左右),直至月末晦日(农历三十),月隐晦不可见[2]。

在中国人的哲学观里可以通过阴阳来解释世界,而月相的盈亏变化也正反映了阴阳的此消彼长,但月属阴,日使之明也,在这一阴阳的动态平衡关系中,阳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阳主升,主动,正所谓“阳主阴从”。《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故月相的变化反映的正是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进退消长的变化。从初一“月缺无光”到十五“满月如镜”,阳气逐渐生长,直至鼎盛,从十六开始,阳气渐消,直至三十“晦月隐迹”。正如《周易三极图贯》中所述:“初三日一阳初明,其象阳生……;至初八日后,阳升即为兑;十五日交望,其象阳满……;十六初亏,其象阴生……;至二十三日后,阴升即为艮;三十日全亏,其象阴满……”[3]。

1.2 月相的周期变化规律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东汉王充的《论衡》中指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可见我国古代先民早已认识到月亮是引起潮汐的主要因素。张景岳《类经》曰:“月属阴,水之精也,故潮汐之消长应月。人之形体属阴,血脉属水,故其虚实浮沉,亦应于月。”可见月亮不但能引起地上水流的变化,人居天地之间,同样也会影响人体内流动的血气。《黄帝内经》载:“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时期的月相对人体的影响。现代研究表明,不同的月相,对人体的体温、心率、情绪、月经等,以及出血性疾病,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加重,乃至对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有着密切的影响[4-6]。

月经是女性所特有的生理现象,《妇人大全良方》:“月者,以月至;经者,有常也。”因其月月如期,如同月亮的盈缺有期及潮汛的来之有时,所以又称为“月汛、月事、月候”等。人与天地相参,日月相应。《本草纲目·人部·妇人月水》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指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汐,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类经》载:“月事者,女子经水按月而至,其盈虚消长应于月象。”可见月相的周期变化对月经影响甚大,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徐小林,罗颂平等[7-8]学者通过调查发现,月经周期多始于朔日附近,而排卵期、行经期多发生于望日前后。晏瑶等[9]研究进一步表明了月经周期与月亮盈亏在节律上的一致性。

1.3 月经周期内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 既然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么如何通过月相的阴阳变化来理解月经的阴阳变化呢?月相的盈亏变化,反映的是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进退消长的变化。而月经也正是这样一种关系作用于人体,反应人体内阴阳气血变化的结果。下面通过月经周期内子宫内膜的变化,来具体分析月经周期内阴阳气血的变化情况。一个月经周期内根据子宫内膜的变化可分为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10]。

增殖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相当于月相的“蛾眉月—上弦月”期间。此时胞宫就像一个新的世界,万物初始,一阳初生,阳气不断增长,推动卵泡分泌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逐渐修复和增厚,血管和腺体增生,藏而不泄,卵泡发育直至成熟排卵。

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相当于月相的“上弦月—望月—下弦月”期间,此时阳气继续增长,气血大量汇集,基础体温升高,并逐渐达到峰值,黄体生长成熟,并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性激素。在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及腺体继续生长并分泌粘液,为受孕创造条件。当阳气的增长达到生理极限时,如未受精,则阳极转阴,阳气渐衰,直至进入行经期。

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相当于月相的“下弦月—晦月(朔月)—蛾眉月”期间,此时黄体逐渐萎缩,激素分泌急剧减少,阳不敛阴,泻而不藏,阴阳气血俱下。此期既是结束,也是开始,当阴血随阳气而泻,胞宫又呈现新的开始,新的阴阳。

以上我们从阴阳变化的角度分析了月相的周期变化规律,探讨得出了月相的变化规律与月经周期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通过月相的阴阳变化规律分析了月经周期内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根据这一规律的特点,为我们今后在月经病及月经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2 月经相关性痤疮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通过以上月经周期人体阴阳气血变化的规律可知,月经前阳长至极,但若人体疏泄通畅,阴阳充和,气血调达,则无以为病。但若阴亏血少,虚火内生;或疏泄失常,气郁化火,湿热内蕴,此时则两火相煽,阳热激发,火性上炎于面,而生痤疮。月经过后,阳热减弱,故痤疮可逐渐缓解。

因先天不足或因饮食劳倦、起居无常、房事劳伤等后天失养,致使素体精亏血少,虚火内生,上炎而热。《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曰:“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加之经前阳热助攻,熏蒸头面而生痤疮。女子以肝肾为本,肾藏精,为任脉之本,肝藏血,为冲脉之本,阴虚血少,冲任不调,故临床中部分患者又可见月经天数少、月经量少色暗、口干眼涩、腰膝酸软等兼症。心主血调神,心血不足,虚热内扰,故可见失眠梦多,心烦气躁等症。对于此证的治疗应以滋阴养血,清热凉血为主。月经后阳热虽减,但阴血更亏,此时治疗应以滋阴养血为主,兼清虚热。

现代人多嗜食辛辣肥甘,久之肺胃蕴热,湿热内结。肺主皮毛,足阳明胃经上行于面,月经前期阳长至重,此时蕴热被激发,故上行头面而发病。另外忧思愤懑,肝气郁结,疏泄不畅,郁结化火,此时阳热更助肝火上炎而发病。对于该类型患者,还可兼见口臭便秘、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经前乳房胀痛,月经色红量多等症。对于该证的治疗应以清胃泻肺,疏肝理气,清热化湿为主,兼以凉血养血。而且要时刻兼顾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可过于寒凉,以免重伤阳气,影响到正常的月经节律。

3 结语

月相的盈亏变化,反映了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变化的规律。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人合一,月相的变化无时不影响着人体,尤其对月经的影响更是深远,月经的来之有时,就是这种规律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根据分析我们发现月经前人体阳热之气达到最大,这也就解释了月经前痤疮加重的原因。根据这一发现,在月经相关性痤疮的治疗上,我们就可以删繁就简,有的放矢。但由于时代的变迁,物质的丰富,外在干扰因素对人体影响在不断的增强,加之人体的多样性及疾病成因的复杂性,临床中还有很多类似患者并不能用上述理论做出解释,所以在今后的临床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索、发掘和研究。

猜你喜欢

月相月经周期痤疮
月相历
制作月相盒
阅读理解专练(三)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
解读你所不了解的月相表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