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教育的新形式

2019-01-29

中小学电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信息化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站在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字路口。信息化将会成为最有力工具,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改变。

一、新时代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1]。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2]。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2.0将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统筹推进。在新模式的浪潮中,中小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提出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新要求,直面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

中小学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是为社会中每个人打好知识基础,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后备力量。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融入新的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二、人工智能的运用

《2.0行动计划》提到“人工智能”11次,足见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视。如何将人工智能运用到中小学教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始探索。

1.增设相关课程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3]。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和接受程度,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方面。对于人工智能课程所需要的设备,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学习和操作的机会。而人工智能大环境的构建,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2.开展个性化教学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根据学生自身设计满足个体差异性的个性化教学。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分析并实施个性化教学。在课堂中运用人脸识别、情感计算、多模态融合、大数据分析等AI新技术,可以更好地判断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

3.促进家校云沟通

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时效性和智能化,切实保证家长对于学生在校生活的知情权,并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与建议。可以设置家校云沟通平台,保证家长与教师及时交流,运用人脸识别、可视化交流、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使家长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心健康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服务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学校并未按校园人数配备专业儿童心理健康师,部分学生也会不愿意和大人提及内心的情绪变化。在此情况下可以推广依托情感计算、人工心理、感性工学等技术开发的心理健康咨询机器人[4],可以通过机器人测评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可以让智能机器人来陪伴聊天,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智慧校园的建设

智慧校园是指“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5]。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在校园的推广,重点在于智慧,这也是培养学生广泛运用各类知识的能力。

1.加强智慧教育的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

目前,中小学对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政府应当给予学校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鼓励学校探索智慧教育的可行措施。政府应当明确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的重要性,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支持,搭建云教育共享平台,对于智慧校园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统筹规划、整体决策。学校应该多方实践探索智慧校园的发展方向,优秀成果可作为案例在区域内分享学习。

2.培养智慧型师生

建设智慧校园需要培养智慧型师生。教师应先成为智慧型教师,改变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在实践中探索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中小学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熟知并熟练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的使用方法,能对教育教学过程智能检测、控制、分析和反馈,寻找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智慧型学生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泛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

3.搭建智慧型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载体。搭建智慧型课堂即是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之中,运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智能化分析、评价与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人工智能、虚拟化、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由此搭建智慧型课堂。在人脸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的信息技术下,教师可对学生的课堂进行智能化监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注意力情况,由此审视课堂内容及流程的安排,形成对课程的有效反馈。

4.建设泛在的智慧校园环境

学校可以构建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全方位部署,线上线下教学配合,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可设置探究实验室、VR虚拟技术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等教学环境,配合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移动教学、泛在教学,调动中小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快速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

四、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管理、使用信息时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6],而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其在大数据时代能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为之后适应信息化生活打下基础。

1.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2.0行动计划》提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合我国国情、可操作性强的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6]。”这需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结合现实因素制定。中小学应当紧跟政策,集思广益、科学探究,并以教育部给出的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为标准,结合自身条件及特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不应以单纯的技术教育为主,需要引导学生从信息技术出发去感受和思考问题,问题导入式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学校应该鼓励中小学教师探索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不同学科之中。学校可设计电子图书馆、个性化教学空间等学习空间。

3.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灯塔,中小学教师应该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学校应该多给予教师交流学习机会,调动教师探索技术的兴趣。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学校整体性信息化改革带动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教师信息化培养项目,以教师信息水平发展高的地区带动信息水平落后地区,在培训中需要加强精准测试,提高培训实效性。

五、“平台+教育”模式的探索

信息化发展带来对于教育模式的探索。随着慕课等在线课程平台的搭建,学生可享受到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教育的地域性差异在慢慢缩小。中小学应该好好探索“平台+教育”模式,扩大教育范围,提高课程质量,学习优秀成果,吸取教学经验。

1.平台教育服务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版权保护和共享交易机制,完善国家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建成教育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7]。中小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平台模式实现资源的众筹众创。学校可通过奖励机制或比赛形式调动教师平台化教学的积极性。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地学习在线课程,实现个性化教学,将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优势互补,开拓学生思路,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

教育部为汇聚推广优秀案例而组织“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通过“建立百个典型区域”探索在不同地区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前景,为同类区域提供改革思路;通过“培育千所标杆学校”探索在人本思想下的教育理念;通过“遴选万堂示范课例”探索课堂效能。在引领行动中的中小学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创新争优,努力打造自身价值,发挥带头作用。其他中小学校要密切关注案例学校的实践成果,努力追上进度,积极探索,齐头并进,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六、结语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是教育界的重大变革,社会各界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这对中小学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人工智能、智慧教育、信息素养、“平台+教育”模式都应该是中小学教育探索的热点。中小学教育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探索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国家人才培养计划打下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智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