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韵独到的《高竹节石瓢》壶

2019-01-2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壶嘴壶把宜兴

汤 攀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紫砂源远流长,传承持续,其艺术风格在紫砂历史的演变发展中积累,形成了一整套丰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紫砂壶是中国文化精神绵延的媒介角色,是表达社会共识的形式符号,也形成了紫砂壶特有的语言,人们在欣赏和鉴别一把紫砂壶的艺术水准时常常把壶中的意境作为其重要的衡量标准。

紫砂壶作为茶、陶文化合一的产物,自明清以来,其造型艺术,已经确定了特有的规律和法则。以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雅士由于酷爱紫砂壶而将书画、诗词、铭文介入紫砂壶,加重了文化气息及艺术品位,形成了文人风格,从而使紫砂壶的价值跃升,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赞赏,视同拱璧。

《高竹节石瓢》色泽可亲,饱满圆润,稳重大方。当小小的茶叶置身壶中,注入沸水,开始上下翻腾,慢慢散发出阵阵的清香,不只是茶香,似乎也闻到了竹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竹因无心而虚,壶因中空而容”,笔者于壶里充分展示出竹的品质。清骨、清风、清竹、清节、简练而自然。每一把竹壶都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份独特的情节,每一份情节都足以感染心灵,这便是此壶带给大家的享受与欣喜。

竹与壶,壶与茶,茶与人,人与天,天与地,地又孕育竹。经作者奇特的构思,巧妙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全部融入这小小的紫砂世界中。竹的自信、坚强、高洁、刚正,亦是笔者品性所在。壶所追求的意境,正是茶道所追求的淡泊明志、返璞归真的意境,也是人在这天地间所求之意境。

《高竹节石瓢》壶身呈石瓢型,饰以竹段的造型。壶嘴、壶把的竹子形状,一番高风亮节之风油然而生,气韵独到。壶盖圆、口盖连接处有可转换吻合的母子线,贴切紧密。壶把刚劲有力,与壶身统一。壶嘴、钮、把塑以竹节肌理,层次变化极为丰富。竹之苍劲挺拔、生气盎然,表达出此壶刚柔相济、丰满踏实的意象。

《高竹节石瓢》在具体进行艺术表现的过程中,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强调切合主旨意境,内在联系紧密而连贯。同时,各细节又不拘泥于常规要求。源于传统,而不沉溺传统形式束缚。既呈现出别开生面的自然风貌,更流露出关于竹的深刻人文寓意。此壶预示了人们对美好自然界的向往和追求。

《高竹节石瓢》精选原矿紫泥,泥细腻柔和,色泽厚重,底蕴深沉。竹向来是紫砂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此款《高竹节石瓢》其造型取自竹节,甚是逼真有力。壶钮、壶嘴、壶把的地方分别用竹段做装饰,虽曲而不柔,既展现了竹这一自然物的生长态势,又蕴含了不屈的生命力。壶嘴小巧顺势伸张而出,与质朴的壶身相互和谐。一静一动,彰显了其两种审美情态的风格。壶身把位挺括有力,更适于拿捏称手,舒心自在。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在它身上表现含蓄蕴藉的东方神韵自然是更为妥帖一些。这才像我们民族的东西,像我们的文化底蕴中酝酿出来的艺术精英。做了多年的紫砂壶,早已不把它当成一种职业对待,而是一件人生趣事。捏一块泥,塑一把壶,形形色色的意趣都在其中了。其实,这意趣也不仅是做壶的趣味,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将人生酸甜苦辣的各种况味也融在了紫砂壶里。对做壶的艺人们常说,紫砂壶其实根本就不是一把壶,而是一个倾诉的对象,一个相知的友人,是精神的寄托,情感的宣泄。

紫砂壶材质特殊,功能优越,人们不仅可以从中品味出茶韵,还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积淀、哲学思想的内蕴、时代精神的映照、审美情趣的变化等。它以博大包容的情怀汲取不同的民风民俗,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众多领域。可以说,宜兴紫砂壶艺就是一部浓缩而生动的文化书卷。从风格特性展示紫砂艺术之魅力,从创作使命延续紫砂艺术之生命。

《高竹节石瓢》

猜你喜欢

壶嘴壶把宜兴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宜兴釉陶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紫玉飘香
——生活中的一点诗意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历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