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四十年:总结经验 面向未来
2019-01-29黄季现
在过去40年里,中国在农业水土资源相当短缺的情况下,农业保持年均4.5%的快速增长,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食物需求,并大幅度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经历巨变,不仅见证了改革的成就和一系列政策的利弊影响,也为未来农业发展改革提供重要的经验与借鉴。
农村制度创新、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和农业投入增长,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四大驱动力”,也是中国40年农业发展改革最成功的经验。
农村制度创新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是改革初期农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对农业增长继续发挥促进的作用。在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同时,中国也不断地推进一系列其他农村制度改革。
在农业技术进步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一,我国建立了庞大的、学科分类齐全的公共农业科研体系,为加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第二,建立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覆盖全国所有乡镇,为加速农业技术采用提供了基层技术服务的体系保障。第三,农业科技运行机制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以工资制度和绩效评价改革为核心,提高了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科研积极性。第四,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资金保障。在过去10多年,吸引了大批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的投资,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开始的,市场改革也是从农业开始的。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业到工业和服务业,采用的是渐进性的改革模式。农产品市场改革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二,市场化改革降低了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促进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第三,市场化改革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民销售农产品的价格,促进了农民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
过去40年,政府和农民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投入,也是中国农业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政府投入中,对农业生产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这些投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
中国农业在向实现“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和2050年两阶段奋斗目标迈进之时,未来30年农业如何改革与发展?在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方面,中央已经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近期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把实施乡村振兴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大战略。但如何更好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有效地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摸着石头过河。过去40年农业发展改革的成功经验,也包括一些时期走过的弯路,都将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改革难以估价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