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楹联里的“成都味道”

2019-01-29李贵平

城市地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武侯祠市井上联

文+李贵平

以前在大学第一次上古典文学时,老师吊我们胃口,他讲清朝时四川德阳出了个大文豪叫李调元,但喋喋不休说了半天,始终没讲李调元到底如何牛气。大伙有点烦了,恹恹欲睡,老师忽然提速加油,大讲李的两副对联,当场让死鱼眼们活泛起来。

老师说,李调元幼时极聪颖,李父为试其才华,出一上联让儿子对:“曹子建七步成诗。”李调元一时想不到好的下联,随口一句:“李调元一时无对。”李父大喜:“我儿给力,此乃不对之对也。”

有一次,李调元去湖南当主考官,当地学究对这位“外来户”不以为然,斜着眼睛看人,敬酒之余出一上联:“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涛涛,大人由何而来?”李调元略一思索,出口成句:“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官从天以降。”

那以后,我才知道楹联这么有趣,也有这么多名堂;而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如果不懂点楹联,又是多么枯燥乏味。

说到楹联,就不得不提到成都。可以说,在幅员辽阔、山重水复的中国,要找出个像成都这样楹联众多、名联众多的城市,真不是件容易事;而外地游客若想在一两周内阅完成都各地的楹联,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学者考证,成都有“楹联故乡”之称。史载,最早的春联就出自后蜀皇帝孟昶之手:公元965年春节前夕,孟昶令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他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亲自提笔写就“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这应该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春联。

清代联学大师梁章钜在《楹联续话》中说:“四川成都城外有丞相祠堂,楹联林立。”而“长联圣手”钟耘舫在《振振堂联稿》中感叹:“祠中名作空前绝后。”这说的是,成都武侯祠的楹联不仅数量多,还具有很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流传很广。

成都人对楹联如此情有独钟,大概因为,成都所有的历史风韵、文化蕴藉甚至是市井情致,几乎都能浓缩在楹(对)联这一上下相对、长短相同的古老形式里。可以说,读懂了成都的楹联,就是读懂了成都。

除了大名鼎鼎的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青城山、宝光寺等处的名联,你会发现,成都的市井楹联也格外有趣,其中蕴含的民间智慧让人忍俊不禁,口口相传。这些市井楹联,都多多少少带有玩的意味,却又玩得精彩、玩得有趣,像是成都人每天的寻常生活一般。

拿饭店来说,同样是吃饭的地方,小店门口可以是“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直觉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的对联,调皮活泼;大酒楼则可以是“楼可集群英,枕上黄梁容客睡;桥能通万里,江中白波为谁忙”,内藏二典故,文辞典雅。再比方,同样是茶舍,蓉城对联可以洒脱如“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壶酒来”,也可以意蕴悠长像鹤鸣茶社“观今宜鉴古,忆江山变易,辛亥三秋已丑冬;品茗可清心,翰草木繁荣,菊梨百态棠微色”一般,无不活色生香。

成都,就是这样一座处处氤氲着文化传统和闲适风趣的诗意城市,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都可以从琳琅满目的楹联中触摸到这种诗意。

猜你喜欢

武侯祠市井上联
市井生活是一首诗
过武侯祠
牛年春联集锦
安昌古镇:一轴老绍兴市井长卷
武侯祠
小试身手
城市热门景区周边居民社会心理承载力研究
全国现存武侯祠初步对比研究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穿过市井烟火气的民国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