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金明池从水军训练场到游乐地

2019-04-26张淮王洪春

城市地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宋太宗园林

图+张淮 王洪春

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是现存的柳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为诗人离开文坛宗主陈子龙以后的感怀身世之作,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手法上更为成熟,表现了柳如是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历史上,《金明池》这一词牌名,由北宋一代词宗秦观(世称“淮海先生”)首创,金明池词调即见于《淮海词》一书。金明池本是大宋东京城的一处园林景观,也是一个规模盛大的游乐、文化场所,风光旖旎的“金池夜雨”,即是“开封八景”之一。

北宋操练水军之地

金明池,位于北宋东京外城顺天门(即新郑门)外大街以北,即今开封西郊演武庄一带,始建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年)。池周回九里三十步,池西直径七里。初建时,沿池畔即修有台榭亭阁,以奉皇上御驾,但真正的大规模修建是在宋徽宗政和年间,经过大兴土木,宽台高楼临池拔起,卧桥津宇八面接风,一池碧水更有无限风姿,引人入胜。

关于金明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孟子见开封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君梁惠王,“王立于沼上”。古代开封四周有大面积水域,如城西北有沙海,城东南有蓬泽,城东有牧泽,但被称为“沼”的,仅有西郊的金明池。战国时期秦将王贲水灌魏国国都大梁,使开封遭到极大破坏。此沼因之默默无闻,但它一直是“停水”之地,并未消失。

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在显德四年(957年)打算征战南唐,于是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凿了一个更大的水域,以便操练水军。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又复凿之,引金水河注入其中。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曾经亲自到金明池阅兵,观看水战。宋政和年间,宋徽宗又在池中建殿宇。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金明池原为宋太宗检阅“神卫虎翼水军”的操练之处,后来改作观赏龙舟夺标“水嬉”的园林,从此金明池水嬉便成为东京娱乐的主要项目之一。每年三月,金明池还会定期开放,允许百姓来参观,叫作“开池”。到了上巳节(农历三月三),皇帝车驾临幸观看“水嬉”完毕,金明池就关闭了。期间,对面的琼林苑也同时开放,所有殿堂都可以入内参观。每逢水嬉开池的日子,东京全城的市民都会来看热闹,也允许商贩摆摊做买卖和卖艺的进行杂耍表演。

左右页图:金明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始建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年)。园中均为水上建筑,池中可通大船,战时可作为水军演练场。

左右页图: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曾携众节度使泛舟湖上,并在龙舟中摆设酒席,但对金明池的大规模开挖与营建活动,始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池已凿成,并引金水河河水入内,宋太宗便赐名“金明池”。

在此之前,宋太祖赵匡胤只能到“造船务”去观习“水战”,这是不能满足以“在马上取天下”而自负的皇帝的虚荣心的,故宋太宗动用了3.5万名士兵凿池,引金水河水注入。为保证开凿质量,宋太宗还特意赏赐每个建设者,并赐此池名为“金明”。宋雍熙元年(984年)四月,宋太宗驾至金明池水心殿,检阅水军,只见“战舰争胜,鼓噪以进,往来驰突,必为回旋击刺之状”,他就此景对侍臣议论道:“兵棹,南方之事也,今既平定,固不复用,但时习之,不忘武功耳。”由此看来,金明池之所以开凿成周约九里三十步,池面直径七里许的规模,正是为了能够容盛巨大的军事演习阵势。宋雍熙年间虽然是和平时期不再南征,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还需要平时不断操练,做到有备无患。

历史上有关金明池的诗文佳话流传甚多,如冯梦龙《醒世通言》中的《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司马光的《会饮金明池书事》、梅尧臣的《金明池游》等,不胜枚举。金明池园林遗址在今开封市城西的南郑门口村西北、土城村西南和吕庄以东和西蔡屯东南一带,风光明媚,建筑瑰丽。

“水心五殿”和世界最早的船坞

据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勘探显示,金明池东岸大概位于东京外城西墙之西近300米处,池为东西向,呈正方形,东西长约1240米,南北宽约1230米,周长4940余米,与史载“方圆九里三十步”大致吻合。底污泥距今地表深12.5~13.5米,厚度为0.4~0.7米,泥内包含有众多的小蚌壳和个别白瓷片、腐草及蓝砖颗粒等。池底低于当时池岸3~4米,未探出池岸所砌之石,可能是在金明池废弃后被拆除的。在池中心一带,距今地表约10米深处,普遍探出较多的蓝砖瓦块,面积约400平方米,但未发现建筑残基。

为了重现北宋著名皇家园林水城的风采,古都开封将金明池遗址公园作为文化旅游系列项目开发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了金明池的布局以及各建筑物的作用:“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余步,有面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锡宴于此……由西去数百步,乃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尽处,五殿正在池之中心……桥之南立棂星门,门里对立彩楼……门相对街南有砖石砌高台,上有楼观,广百丈许,曰‘宝津楼’,前至池门……北去直至池门后,乃汴河西水门也。其池之西岸,亦无屋宇……”金明池基本是一个方形的池子,园林中水域占了绝大多数面积。建筑物点缀池中,南北轴线上建筑物较多,从南到北有棂星门、彩楼、仙桥、水心五殿、澳屋。在南北轴线东边,仙桥之东,有一临水殿。在池东北角有一水榭,池东还有一不知名的重檐九脊殿。

入池门,沿南岸向西一百余步的水面上建有临水殿。由此向北有座由南岸延伸至水中的桥,称为“仙桥”。仙桥南北长数百步,整个桥身由连续起伏的二道拱形相连,下排雁柱使每个拱的中央隆起,桥的栏循用朱漆涂丹,光彩陆离。远远望去,如三条飞虹横卧寒波,又似一条巨龙腾跃水浪,为广阔的池面增添了如诗如画的风韵。此桥起伏逶迤,造型奇特,酷似骆驼脊背,所以又称“骆驼虹”。

金明池上的“飞虹”仙桥与“水心五殿”是这座水上园林的核心建筑,《东京梦华录》中称它为“仙桥水殿”。南宋类书《玉海》中有对水殿的描述:“有水心五殿,南有飞梁,引数百步,属琼林苑。每岁三月初,命神卫、虎翼水军教舟揖,习水嬉。西有教场亭殿,亦或幸阅炮石壮弩。”所谓“水心五殿”,就是在金明池的中央专门为皇帝游乐而建造的水上宫殿。从古至今,人们都把湖光山色与小桥流水看作是人间佳景。但开封地势平坦,城中虽不乏小桥流水,而湖光山色却不可得。因此,金明池的设计者在凿池之初,就设计了巧妙的造山规划。他们把挖池的泥土堆集于池的中央,撮土成山,叠石造景,随后又在南方搜得诸多奇花异草种植于其上,建成了大池中心的人工岛,小岛之上又建了巍峨的宫殿,再以池中央的人工岛为核心,修建虹桥使得大池的南岸与其相连。这座“飞虹”仙桥设计得尤为别致。通过撮土筑岛,修建桥梁,又在岛上建筑楼台殿阁,并设置了御座、龙床、屏风等富丽堂皇的御用物品,营造出一个风光如画的人间天堂。皇帝站在湖心岛的殿台上,便可以饱览金明池上各处的秀美景色,就像到了蓬莱仙岛一样快活。当时就有人把金明池上的“飞虹”仙桥看作是连接天上和人间的通道,其天水一色,水上的拱桥与水下的影子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北宋政治家、名将韩琦的《驾幸金明池》一诗,就把金明池比作蓬莱仙岛,他说:“庶俗一令趋寿域,从官齐许宴蓬山。楼台金碧交辉外,舟楫笙歌浩渺间。”在他看来,皇帝就像是在蓬莱仙岛设宴,让他们这些随行官员在这里体验到了神仙般的悠闲与快乐。

左右页图:进入池门,沿南岸向西一百余步的水面上建有临水殿,殿前拥有宽阔的露台,是观看湖景的最佳之地。由此向北有一座桥由南岸延伸至水中,其中央隆起,如飞虹状,被人称为“骆驼虹”“仙桥”。

左右页图: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金明池原为宋太宗检阅“神卫虎翼水军”的操练之处,后来改作观赏龙舟夺标等“水嬉”的园林,金明池水嬉成为东京娱乐的主要项目之一。

沿桥步入池中,一路凭栏,清风习习,几度上下便走到桥的尽头处。仙桥北端正接临水殿,五间大殿坐落在池水中央,整个殿基用石头砌就,面向池北一字排开,上下两层,各建有回廊。大殿中央设皇帝专用的幄幕,周围屏风皆雕以云水戏龙图案,凝神之技,令人叫绝。屏风之中置一“朱漆明金”的龙床,供皇帝临风坐卧,观赏千军操练。仙桥南端有一门与临水殿遥遥相对,称“棂星门”,门内有两彩楼相对。棂星门外为一长街,街南筑有高台,台上建楼观,宽一百丈左右,称“宝津楼”。高台至金明池大门之间,有一阔百余丈的场地,为骑射百戏之所。宝津楼南有殿,称“宴殿”。再西有一殿称“射殿”,供皇帝张弓习射之用。两殿之南为一横街,“牙道柳径”,为都人击球之所。金明池东岸临水筑围墙,墙内植垂柳,两边“彩棚幕次”。池北岸正对临水殿筑一大屋,为藏龙船所用,人称“澳屋”。池西岸“垂柳蘸水,烟草铺堤”,游人稀少,为垂钓者的好去处。

这一泓绿水,两岸柳烟,雄楼接风,画桥寒波,把金明池装扮得潇潇洒洒,秀色可餐。每当春华焕发之时,遇阴雨霏霏,夜幕茫茫,一湖碧水更显得迷蒙绮丽,清新秀媚。“金池夜雨”,便被时人赞誉为京都一大景色。

金明池北岸修建的澳屋,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船坞,是这座水上园林独有的标志性建筑。所谓“澳屋”,就是修造与停靠船舶的地方,“池岸正北对五殿,起大屋,盛大龙船,谓之‘澳屋’。”

北宋朝廷早年用的大龙船为吴越王钱俶所献,船长8米,龙头凤尾,高大华贵,十分壮观。到了宋神宗时期,龙舟经历百余年的风雨侵蚀,船体已经严重破损,无法继续使用。为了给皇室修复和打造新的龙舟,宦官黄怀信献计创建了澳屋。“于金明池北凿大澳,可容龙船”——这个澳屋实质上就是世界最早的船坞,比西方第一个船坞早出现了400多年。澳屋的创建,不仅解决了修造大船的困难,也为大船的停泊、养护提供了专门场所,同时还为金明池添置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楻板皆退光。两边列十閤子,充閤分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由于龙船上面高大豪华的殿阁过重,无法与船体保持平衡。为了使其不至于倾斜翻船,船工特意在船底填压了重达十八万斤的大铁饼。除了这种瞩目的大龙船之外,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小龙船,如水上百戏乐船、虎头船、龙头船、飞鱼船、鳅鱼船,还有露台乐伎与船屋等。由于这些船只不是用于轮渡,而是专门用于游乐服务,所以全都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左右页图:建成后的金明池具有美丽的园林风光,建筑瑰丽大方,风景殊胜,著名的“金池夜雨”成为汴京八景之一。惜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遭到大水漫灌,导致池园湮没。

左右页图:本世纪初,古都开封将金明池遗址公园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重现了这个北宋著名皇家园林的风采,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观习“水战”,与民同乐

“三月十八,村里老婆风发。”宋代小说集《醉翁谈录》中的这句俗谚,揭示了当年金明池的魅力:这一天,村姑无论老幼都入城玩耍,主要去处是金明池。那是一个皇家园林,只见波光浪花,反照着矗立在水中的岛上宫殿,亮晶晶,金灿灿。池中,龙舟昂首,小船簇拥,游艇徜徉,桥飞千尺长虹,柳丝拂水;岸上,楼阁巍峨,树丛环绕,彩棚人聚,伎艺涌动……人们耳闻目睹了震天动地的铎声,笙歌曼舞,锦绣满园,甚至连“真龙天子”也会翩翩而来。贵家士女乘着轿子来游玩,游人如织,风雨不禁,略无虚日。当年皇帝临幸此池多在三月二十这个吉祥的日子,因此届时,可使万人空巷的水上体育盛会,就在皇帝的检阅下正式拉开了帷幕。

宋淳化三年(992年)三月,宋太宗又一次来到金明池,亲手将一个银瓯掷到波叠浪翻的池中,命令一名军卒泅入水里取上来,表演“竞渡之戏”……这是一贯以勇武著称的宋太宗,在金明池的波澜间轻松挥洒的一笔。将宋太宗与宋太祖比较,宋太祖全是观习“水战”,宋太宗则喜欢于“水战”演习间隙,设置一些不仅能锻炼体魄,又可调节情绪的“水戏”。

因为金明池在特定时间可供士庶同游,所以成为皇帝与民同乐、了解百姓疾苦的平台。宋太宗曾在金明池观水嬉时,“从京城观者,赐高年白金器皿”;又曾“召田妇数十人于殿上,赐席使坐,问以民间疾苦”。由此可见,无论是统治者的初衷,或是在无意识中逐渐地形成,金明池作为公共交流的平台,起到了让统治阶级与下层人民接触的作用,而非仅仅作为皇帝游乐的场所而存在。《东京梦华录》记载的“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说“五殿正在池之中心,中坐各设御幄……戏龙屏风,不禁游人,殿上下回廊皆关扑钱物饮食伎艺人作场,勾肆罗列左右。”即在皇帝临幸观赏龙舟竞渡的御殿,小商贩可以将摊位一直摆到御殿廊下,老百姓可以随意在御殿回廊里游览、饮食,甚至是博彩,这恐怕是历朝皇家园林中不曾出现的“奇观”。在这样的园林中,市民感到自由舒畅、无拘无束,各种各样的活动也令人目不暇接。

金明池作为北宋建园较晚的宋代园林,对早期的园林设计有所吸收,也有所创新。金明池仅在岸边种植几棵柳树,虽植物种类单一,但反倒显得水面宽广,一望无际,其布局也体现出了宋代的生活特色

曾独家策划并举办《中原悲歌—1942河南大饥荒历史图片展》;曾担任开封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总撰稿;曾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银奖、开封市人民政府嘉奖;曾为开封首期“文化+”研学班学员;已出版《一座城的民国记忆》《一座城的人文秘境》《一座城的美食风情》《餐桌上的宋朝》《汴京纪事》等6部著作;国内外多家高端媒体曾对其事迹进行专题报道。

刘海永文史学者、专栏作家, 开封古都学会省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宋太宗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状元,皇上喊你戒酒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园林里的中国
状元,皇上喊你戒酒 等
吕蒙正送瘦马劝谏
忠言的力量
宋太宗自导“写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