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和干劲
2019-01-29黄承伟
□ 黄承伟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累计减少6853万,年均减贫1370万人,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贫困县减少153个,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坚实步伐。大规模、高强度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投入,明显增强了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结构,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进程,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条件,提升了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和脱贫的融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全面实施使扶贫方式实现了“精准滴灌”,一系列激发内生动力的举措明显提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过百万干部常年驻村帮扶,明显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并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为高质量脱贫提供了保障。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历史性消除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证明了中国发展道路完全正确。
尽管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脱贫攻坚从决定性进展到全面胜利,还面临许多“硬骨头”和“险滩”。从脱贫任务看,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艰巨。部分地区贫困发生率比全国贫困发生率3.1%高出好几倍,是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硬骨头”。二是在剩下的贫困人口中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难度大。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占比较高,内生动力不足贫困人口占比有所上升,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是脱贫路上的“险滩”。从扶贫工作看,一是部分基层干部扶贫内生动力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弄虚作假、数字脱贫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二是脱贫进度和脱贫标准把握不准,急躁情绪与消极拖延并存,盲目提高标准和随意降低标准同在,精准方略贯彻不彻底。三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流于形式或存在急功近利。四是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仍然存在,效益不高问题突出。五是部分贫困地区出现“摘帽综合症”。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信心,凝聚更强大的力量和更足的干劲。总的要求就是必须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坚决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有效应对脱贫攻坚战面临的“硬骨头”和“险滩”。
一要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要促进脱贫攻坚从注重全面推进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
二要聚焦发力攻坚克难。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强化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稳定脱贫创造环境条件。对深度贫困村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不走的工作队”,培育壮大集体经济。针对深度贫困群体,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对强劳力全劳力,主要引导发展产业和转移就业,促进稳定增收脱贫;对弱劳力半劳力,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为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提供帮助;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群,主要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保障基本生活。
三要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加强扶贫领域干部作风治理,着力纠正形式主义等问题。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努力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高基层干部脱贫攻坚能力。
四要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贫困县实现了脱帽,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果,还需要加大力度巩固,要增强造血功能,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措施,优先在脱贫摘帽县村实施,确实建立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不返贫,为下一阶段缓解相对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