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矛盾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
2019-01-28刘锁刚
刘锁刚
摘 要: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一种特殊状态,是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对立和统一,正是由于事物之间这种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存在,事物之间才能构成矛盾。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渗透着矛盾论的思想,用矛盾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和教学。才能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进而找到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利用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关键词:对立性和统一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原理中指出,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属性,对立面的统一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肯定的属性,它使事物保持自身统一,它使对立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是事物获得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统一的作用,双方能够吸取和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从而为扬弃对立和解决矛盾准备条件。又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和还原矛盾的双方,对立的化合价的升与降,电子的得与失,最终扬弃对立,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矛盾双方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保持对立和统一的属性,矛盾双方通过转移电子方式,统一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新事物之中。
毛泽东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对立斗争性,结合成了一切矛盾的事物。在氯化银溶解平衡中,氯离子和银离子在生成氯化银沉淀的同时,在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银分子又重新溶解形成离子,氯化银溶解和沉淀生成这两个矛盾的对立面,在相互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调和,找到矛盾的解决之法,最终统一于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状态之中,在溶解平衡状态之中,物质溶解和沉淀生成相互依存于统一体中,在对立斗争的同时,保持各自属性,共同发展,形成统一的氯化银沉淀的稳定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易逝的,暂时的,当条件发生变化,难溶物的溶解平衡随之被破坏,相互排斥的对立面开始斗争,事物在矛盾中发展,运动,形成完整的溶解平衡规律。
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各有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从横向分析,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各种知识相互区别,就是由于自身的矛盾决定,从纵向看,矛盾群中又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到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矛盾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矛盾决定。马克思认为认识事物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問题的本质进而解决问题,从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找到,并解决其中的主要矛盾,这是非常重要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时,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但是化学变化的同时,物质的沸点,熔点也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但决定物质变化的主要矛盾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从属地位的次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在醋酸钠和醋酸等浓度的溶液中,醋酸钠因水解显碱性,醋酸因电离而显酸性,因溶液显碱性,对于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水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电离是次要方面,处于服从低位。又如在反应2SO2(g)+O2(g)[]2SO3(g)Δ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充入少量氧气,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又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动,最终结论:平衡正向移动,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氧气浓度增大的变化,忽略了矛盾的次要方面热量变化,也忽略了外界环境可能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抓住了主要矛盾,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更有利于我们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找到事物的本质,实际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是在对立和统一的事物中,分析化学学科中矛盾的特殊意义,能够在科学认识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化学学科中的实际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复杂问题简单化,在科学认识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采用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1]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3]列宁.列宁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