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不“古”

2019-01-28杨贞华

速读·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诗小学教学

杨贞华

摘 要: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古诗虽简短,但语言精湛,韵律优美,内涵深刻,意境深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粮食。走进古诗,如同穿越时空,领略古人的智慧。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小学生大量诵读古诗,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还能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如何带领学生在古诗中畅游,值得我们教师去深思。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诵读为主,淡化讲解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充分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古诗教学中,诵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古诗具有无法比拟的语言之美——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韵味无穷。若是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体会。因此,教学中不要急于讲解诗意,让学生通过读去理解和感悟。诵读应有渐进的层次,首先是读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读准每个音节。例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诗句中的“斜”念的是“xiá”。若有读错,教师应及时纠正。再是熟读成诵。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诵读,甚至会背下来。背诵往往就是学生积累古诗最好的办法。三是读出感情。古诗的语言极富节奏、音韵,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汉乐府诗歌《江南》:“江南可采蓮,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学生能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诵读,也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配图诵读、配乐诵读、吟诵等。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口头吟出来的。吟诵能通过语言的手段把诗文的内涵和意义传达出来。学生吟诵诗歌时,抑扬顿挫,可以感受汉语言的音律美,诗歌的意境美,与朗读相比,吟诵更强调个人的体验。因此,吟诵最易于感受古诗的形象。

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整体感知,尊重个体理解

古诗所蕴含的情感并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和协调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感受、体会古诗的意境。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理解古诗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想要真正理解和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古诗教学的一大难点。面对各种古诗,学生可以不求甚解,根据书中的注释,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没必要在个别字词或句子上吹毛求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个体理解。

三、多元教学,入情入境

(一)巧用画面,营造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本来就是相融合的。教科书里,每首古诗总会配上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搜集更多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把这三者结合,为学生营造古诗的意境。如杜甫的《绝句》,一句一景,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是播放与诗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再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看到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更容易进入诗的意境之中,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又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二)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渲染意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融于一体,具有视听结合、声情并茂、直观形象、新奇有趣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跨越时空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敕勒歌》时,让学生观看阴山脚下,辽阔的敕勒大平原。那里蔚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学生直观感受到北方壮美的气象。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变得像、声、文并茂。

(三)巧用故事,创设意境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生活实际,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具体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教学中,善于利用故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能以其有声有色的语言,性格鲜明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牢牢地扣住孩子的心。如在教学《嫦娥》一诗时,可先讲流传千古的《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作为导入。听完故事后谈谈想法和感受,学生瞬间就能看到诗人有所感的场景,进入诗意的境界。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古诗,无论是写人、写景、叙事、抒情,都是源于诗人的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此应将古诗的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教学送别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除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还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回顾生活也有不少这样的场景,同学转学、朋友搬家、亲人远行……在恋恋不舍之时,我们可以用古诗寄托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模仿创作一首送别诗赠给想念的人。

古诗的学习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单篇走向群文。学生学习古诗能力的提升,单靠课本中每学期的几首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古诗学习的触角伸向课外,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可以与《望天门山》中“孤帆一片日边来”作对比,体会两个“孤帆”蕴含的情感。以一篇延伸多篇,这种迁移的方式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古诗并不“古”,只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就能把中华文化的瑰宝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爱上古诗,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古诗小学教学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