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的火花”在音乐课堂中点燃
2019-01-28田丽华
田丽华
摘 要: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审美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产生审美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音乐课堂;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
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故而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产生审美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創造性思维。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才能让“审美的火花”在音乐课堂中点燃。
1 创设情境发现美
一堂精彩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那些匠心独具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音乐情境,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其对本课堂的兴趣与想象,最终去发现音乐的内在美。
例如,在《丰收之歌》这节课里,首先我出示课件⑴展示两幅水果图(哈密瓜)和(马奶子葡萄),从视觉上吸引学生,让他们将看到的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与下面的音乐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灵感。接着,我又端出诱人的、新鲜的新疆水果(葡萄),引出本课课题新疆民歌《丰收之歌》。
为了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整合,我让学生回忆听过、学过的新疆民歌有那些?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说出了不少所能知道的歌曲,如:《阿拉木汗》、《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有些学生甚至能完整地唱多首新疆歌曲,我就适机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就是一首富有新疆民族气息的歌曲《丰收之歌》。接着请学生听赏《丰收之歌》(出示课件⑵),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的新疆景色从中去感受新疆人民在丰收季节里的喜悦之情。再出示课件⑶,那一幕幕喜气洋洋的、让人心醉的丰收情景伴随着歌曲的播放,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羡慕的神色,陶醉在喜悦之中。欣赏完后提出问题:歌曲是怎样去表达新疆人民丰收的喜悦?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无误地回答了问题,从而丰富而深入、准确地发现到音乐美。
2 引领实践欣赏美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强调要将艺术实践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及艺术表演才能,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2.1 舞蹈表演促欣赏
音乐是表演艺术,听赏歌曲《丰收之歌》后,我请同学回答新疆舞蹈有哪些特点?许多同学都能模仿出“移颈”、“托帽”的动作,同时也特别强调新疆音乐切分节奏| X X X X X |的特点,接着我就戴上新疆民族的帽子,学生又一次从视觉上感受到新疆民族的一大特性,有些同学就在下面比动作了,我赶紧抓住时机,邀请一些同学上来和我一起即兴表演,并让他们说出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 X X X X X |。当然,台下也有好多的同学跃跃欲试、手舞足蹈,师生同台表演后,学生在丰收锣鼓和颂扬劳动的乐声中受到鼓舞,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培养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这时班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极其兴奋,学生模仿能力特强,特别是有一男生表演非常大胆、自然,引得台下一片欢呼和掌声,从而让同学也欣赏到新疆舞蹈那特有的韵律美。
2.2 乐器打击活气氛
为了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在上课前我为每桌同学分发一样打击乐器,有铃鼓、碰铃、木鱼、三角铁、双响筒等,当我在台上与同学们一块跳舞时,我就让台下同学运用乐器为我们伴奏,共同感受新疆舞4/4拍子的节奏,学生热情很高,而且节奏都敲击的很好,这时学生都无拘无束,沉浸在欢乐之中。当舞蹈表演完之后,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欢庆方式,并在创造和表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同学们有了听赏歌曲、观赏舞蹈、打击乐器的过程后,那么再引导学生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就容易多了。
3 激发热情感悟美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欢乐、喜庆、赞美、雄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美的理解和情感的冲动不断加深,教师要善于把握关键,给学生表情演唱、尽情抒发情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在美的感染下不断深入地发展,从而感悟到音乐的美。
我在教学《丰收之歌》时,让学生欣赏两遍带画面的歌曲和观赏师生的舞蹈,同学们还亲自打击了乐器,然后我展示课件乐谱,让学生跟琴学唱两遍,有表情地弹唱一遍歌曲,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并且我把重点花在让学生试唱、表演、互相评价上,最后采用分组比赛形式(打击乐器始终贯穿前后),同时也用课件生动展示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形象,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情感的冲动不断加深,从而形成了对这首乐曲的独特认识:这首歌曲主题旋律音域宽广、此起彼伏,采用重复的手法,多次运用附点和切分节奏,并四次使用了波音记号,显得俏皮生动。其中有四小节旋律完全重复,更显得热烈奔放而风格鲜明,中间乐段旋律平稳而抒情,是运用衬词“啊”演唱的八个小节的过渡乐句,表达了新疆人民取得丰收之后的陶醉之情,与首尾乐段刚好形成相得益彰的对比,从中感悟民族音乐的古典美。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的乐园。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提供给音乐老师更为广阔、更具挑战性的天地,当我们充分认识、了解并付以实施之后,你会发现我们的音乐课堂是那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爱意、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郑莉.关注音乐教学过程[J].中国音乐教育,2003,11.
[2]相东.掀起你的盖头来[J].中国音乐教育,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