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优势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实践
2019-01-28张丹蓉管仪庆林文毅朱永华
张丹蓉 管仪庆 林文毅 朱永华
摘要:毋需讳言,大学有“强”“弱”之分,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也有“强”“弱”差别。所谓非优势或者弱势学科意指该学科在师资队伍、科研资源的占有分配、生源质量、研究成果、学科地位、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不占优势的学科[1]。冷门专业面临着“边缘化”的压力,学科发展也受到较大限制,个别专业濒临“关门歇业”[2]。而弱势学科和专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处于弱势的地位。随着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一流学科成为一流大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和支撑[3]。本文以河海大学生态水利学专业为例,阐述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困难,为非优势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培养现状;培养实践;实验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092-02
一、专业介绍
生态水利学即运用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原理,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演变的关系,探索在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和节约用水的条件下,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良性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的科学。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等环境生态问题的普遍,严重威胁人类社会良性发展和民众身心健康。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如水力资源的梯级开发、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等,逐步造成河流受损和水体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各国政府及学术界开始认识到传统水利工程的弊端,认识到倡导可持续为人类服务的生态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因此,生态水利学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保障。
二、生态水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困难
(一)招生困难,优质生源少
河海大学生态水利学专业博士和硕士点归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管理。学院共有三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分别是水文水资源、城市水务和生态水利。因此基本没有其他水文专业和城市水务专业的学生报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有一部分报考“985”和“211”学校,一部分报考本学院的水文和城市水务专业,报考生态水利的本校学生很少。在历年的录取学生中,来自“985”“211”的学生占总录取学生数的50%以下。
(二)招生名额少,影响指导教师积极性
生态水利学专业近年来每年只有10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去掉保送研究生,能开放给考生的名额只有5—6个,造成录取分数线忽上忽下,影响考生报考。博士研究生只有2—3名,招生人数过少,只有一半的老师能招到学生,影响教师的科研活动和指导学生的积极性。
(三)专业覆盖面广,方向多,培养难度大
生态水利学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环境学的交叉学科。河海大学生态水利学的硕士生培养定位于为国家输送系统掌握生态水利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科研人才。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和学科优势,研究方向集中在水循环与生态系统、生态水利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生态水利系统管理四方面。
(四)社会接受度不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建设生态型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社会需要大量的水利生态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用人单位还没有把生态水利学专业列入水利和环境方向毕业招聘中,这种现状影响了学生报考生态水利学专业的积极性。
三、培养实践措施
(一)严控入学质量
向本学院的有考研意愿的学生进行积极宣传,利用夏令营的机会向外校的学生展示学科优势和发展前景。能保研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因此在保研学生录取时会争取更多的录取名额。研究生复试阶段,着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潜力。
(二)提供团队指导
由于专业招收研究生少,无法满足每个指导教师的需求,将相同和相近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组成一个指导小组,能够对每个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指导,给他们参与到更多的科研实践的机会。
(三)严格过程管理
培养过程是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的统一,必须实现培养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4]。在每个过程节点,由系所组织,统一进行。有效地避免了培养环节流于形式,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四)提前规划,为优秀学位论文的产生做准备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就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主动提高学习目标。选好研究生培养对象,着重培养实践能力,结合“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给予支持,发表高水平论文,为优秀学位论文的产生做准备。
(五)紧抓研究前沿,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学科的研究重点对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调整,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了生态学、微生物学等课程,设置选修课程供不同研究方向学生选择,注重英语教学,鼓励学生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四、实践效果
通过以上的管理实践,一共培养约5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8人硕士学位论文获评“河海大学优秀硕士论文”,1人硕士学位论文获评“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率达到15%以上。硕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除了平均每人有一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外,还有多人次发表论文被SCI/EI检索,超过了河海大学对硕士研究生每人一篇核心期刊的毕业要求。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近五年保持100%。除升学外,就业方向是水利环保规划等行业的政府部门、流域管理機构、科研院所、设计院等。
五、结语
每所高等院校,都会有“强势”学科,也有“弱势”专业。像生态水利学这样的专业,还未步入“优势”专业之列,因而更应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生态水利学专业更要锐意改革努力提高,获得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参考文献:
[1]翁建全,刘幸海,刘会君,李国华,许萌.高校弱势学科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95-98.
[2]姜建明,张照余.探索弱势学科建设的新思路——以苏州大学档案学科发展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45-47.
[3]王瑜,沈广斌.“双一流”建设中的大学发展目标的分类选择[J].江苏高教,2016,(2):44-48.
[4]石德全.统一目标控制和过程控制 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3,(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