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2019-01-28李婷婷温天晓
李婷婷 温天晓
摘要:信息化社会的快速进步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促使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进入新的提升期,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从高校行政管理定位、现状及应对策略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厘清运营思路的同时,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当今形势的管理体系和实现路径,以期能够有效消解现存问题、矛盾,助力提质升级。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定位;局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009-02
准确的认知是前提,在研究高校行政管理具体能力提升路径之前,我们先从背景环境着手来分析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其属性定位。首先,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效率和结果是社会组织考量各行各业的普遍标准;其次,高等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并在深化发展,基于以上,可见高校行政管理正在面临“新形式高要求”的考验,在加强自身能力的同时,还要顺应、适应相关领域的步调。
高校行政管理不属于业务部门,属于后勤部门,这个性质就告诉我们高校行政管理对于高校的两个重要作用:保障有序运行、协调各类关系。如果把高校比作人的身体,那么行政管理就是双腿,站稳才能行端,肢体有力才能脚下生风,相反,如果腿部力量不足,那么人的身体就会瘫痪,行动力备受阻碍。这个比喻生动地阐释了行政管理的地位和意义,它是高校有序运行以及达成目标的基础前提和有力支撑。
一、高校行政管理发展局限
(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高校人才队伍中,存在两种“标准”。在教师的选拔、培养、晋升方面,有明确的路径和指标,比如学术成就、学历背景、教学成果等,无论从指标量化还是细化考核上都有严格的制度,有助于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高校教师属于高素质人群,并且在任职期间还会有很多到国内、国外进行交流培训的机会,对课题研究和教学授课大有裨益。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就业“门槛”则相对较低,其中有一部分是留校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学校管理人员的亲属,只有小部分是社会公开招聘人员,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教育背景不可控,再加上晋升制度不完善和职业培训缺乏,导致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会被认为是“闲职”,只是干一些上传下达的“坐办公室”的基础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职业发展前途,更加缺乏创新和活力。
(二)工作内容中规中矩
行政管理工作往往比较烦锁、重复、常规,政治性、纲领性较强,内容涵盖学校运营的各个方面,从科研管理到学生工作,从宿舍管理到食堂管理,从党政到人事,从会议接待到活动组织,涉及到的事情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的理顺、推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各个部门协调沟通、向领导请示、最终还要传达给各个系统执行,中间涉及到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谨慎应对,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在设定的框架里开展,按照严格的流程完成,以避免出现差错后被问责。
(三)发展局限客观存在
相比学术研究而言,从事高校行政管理的晋升渠道显得更为狭窄,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在职称晋升的同时,也可能被赋予某个行政职位,获得相应的行政权力。相比之下,从基层行政专员干起的普通员工则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科学的晋升机制,个人发展存在很大局限性。当然,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管理机制的滞后,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院、校或者系、院、校这样的二级或三级管理体系,这样的层级关系存在机构重叠、工作效率低、信息不对称、部门冗员等问题,内耗成本较大,极大地阻碍了基层行政管理者才能的发挥和职业规划的实现,个人发展路径受到限制。
二、高校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业务培训,引入竞争考核
首先,应建立可落地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能够对高校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提供长期、稳定的执行条件。因此,要系統梳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及具体内容,制定体系文件,使高校行政管理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绩效导入上更加公平、合理。为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应采用灵活的激励机制,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干坏”这种“吃大锅饭”的薪酬制度,落实底薪+绩效+奖金多重组成的薪资结构,按照个人实际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进行分配。另一方面,在职称评聘上要破除论资排辈的固有模式,采用竞聘制,择优聘用符合岗位要求的人上岗。高校应不断拓宽自身的人才资源渠道,加强优秀行政管理人才的引进,引发“鲶鱼效应”,以此带动高校行政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建立充分沟通,保证过程顺畅
建立高校行政管理条线从上至下的有效沟通网络,保证各项制度、指标能够被各层级人员接受、认知、理解并执行,要着力提升中层管理者的能力,他们是组织内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可通过周、月度例会组织他们充分交流,共同探讨重点问题,发挥团体决策的作用,强化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良性协作,从而减少交流阻力和信息误差,保证工作下沉的过程中更加高效、流畅,也可避免“扯皮”现象的发生。
(三)定期组织验证,发扬钉子精神
在实际操作中,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求第一时间纠正误差,保证结果的正确性,现实可行的验证方法,比如通过网络、电话远程核查,或进行不定期暗访和现场检查,以从图片、文字、话术等诸多方面的考证结果为基础数据,出具翔实的核查报告,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亦可从中筛选出真正的优秀人才,推动公平、公开的竞争考核机制的实施。在开展查、验工作的同时,要贯彻“钉子精神”,重点事项、短板事项一跟到底,常抓不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糟粕、余精华,剔除不健康因素,获得有价值的经验,真正有所作为。
(四)发挥平台功能,形成管理循环
在高校,存在着优势资源向教学、科研方向大幅倾斜的现状,无论是在设备、技术、设施的引进方面,还是在前沿理论的渗透方面,都能够紧跟其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变化。相比较而言,行政管理则显得非常“保守”,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比较落后,甚至与当今新形式新时代下其他管理领域的发展严重脱节。上面我们对行政管理的定位中提到,行政管理是保障高校有序运作的基础,是稳固一座大厦的基石,是供养一棵大树的根系,人们往往只看到高耸的楼宇和繁茂的枝叶,殊不知埋在土壤下面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失之倾塌,稳之坚挺。因此,高校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并合理地分配资源。一方面,投入资金开发或引进智能化办公平台,以使办公程序更为透明、高效,减轻人员臃肿,杜绝互相推诿的现象;一方面,灵活办公能力,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人员协作的事情,可以通过网络发送协作单,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请最高领导签批,通过这种“特事特办”方法,加快行政管理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办事效率,并完善问责机制;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可以收集大量数据,产生信息流,行政管理者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到相关问题的真实形态,追根溯源,发现本质,甚至进行预警或前瞻性的判断。
综上所述,管理的核心就是人、财、物三大要素,对人的培养、对财的分配、对物的统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高校行政管理能力如何提升,也应从此角度展开讨论。如上文所述,高校领导者应首先认识到行政管理的属性和定位,并从人员培训、竞争考核、有效沟通、组织验证、智能平台等几个层面进行高校管理的现代化改革,最终的结论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循环体系,这是目前较为适宜的优化策略和发展路径。2017年3月,教育部、发改委等五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它的颁布,进一步深化了高校行政管理是学校改革顺利进行及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直接影响因子这一关系,也预示着高校行政系统对高校招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性的发挥将具有更大作用,也必将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符墐.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12):95.
[2]朱媛.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研究[J].企业文化,2015,(9):157.
[3]陈远.互联网时代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6,(3):242.
[4]符小花.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向导,2011,(06).